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柳四新 唐北沙 +4 位作者 刘罗坤 严新翔 杨期明 杨晓苏 金丽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 (E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80例 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例 ET中男 5 0例 ,女 30例 ,发病年龄 3~ 70岁 ,平均 34.6± 16 .3岁 ,病程 6个月~ 6 0年 ,平均 14.2± 9.9年。45例 (5 6 .3% )患者...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 (E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80例 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例 ET中男 5 0例 ,女 30例 ,发病年龄 3~ 70岁 ,平均 34.6± 16 .3岁 ,病程 6个月~ 6 0年 ,平均 14.2± 9.9年。45例 (5 6 .3% )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 ,累及部位依次为手 (92 .5 % )、咽喉部 (2 1.3% )、头 (2 0 % )、下颏 (17.5 % )等。 17.5 %患者因震颤致日常生活困难。 34例饮酒患者中 ,91.2 %显示对酒精有反应性。 6 .3%患者并发帕金森病 (PD)。 6 1%患者小剂量心得安治疗有效。结论 本组 ET患者男多于女 ,发病年龄轻 ,呈单峰模式 ,临床表现为单症状姿势性震颤 ,部分病例可伴发PD,小剂量心得安治疗大多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多巴胺D2,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北沙 柳四新 +7 位作者 张智博 严新翔 刘罗坤 沈璐 江泓 杨期明 杨晓苏 金丽娟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33-437,共5页
原发性震颤 (ET)是一种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遗传因素是病因之一。研究证实ET与帕金森病 (PD)是相关联的疾病 ,二者的震颤发生机制类似 ,均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为探讨多巴胺D2 ,D3受体基因... 原发性震颤 (ET)是一种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遗传因素是病因之一。研究证实ET与帕金森病 (PD)是相关联的疾病 ,二者的震颤发生机制类似 ,均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为探讨多巴胺D2 ,D3受体基因多态与ET遗传易患的相关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 ,首次检测 80例无血缘相关的ET患者与 10 0例正常对照DRD2基因TaqⅠ ,DRD3基因MspⅠ位点突变 ,比较ET与正常人之间的多态性频率的差异。DRD2基因TaqⅠ位点及DRD3基因MspⅠ位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布在ET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DRD2基因TaqⅠ与DRD3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ET的遗传易患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多巴胺受体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ET 遗传易患性
下载PDF
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罗坤 冯雪萍 +2 位作者 王颖 杨腾舜 欧翔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指...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G)、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h PG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FPG、2h 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津力达颗粒 二甲双胍 血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柳四新 沈璐 +7 位作者 杨晓苏 唐北沙 严新翔 江泓 杨启明 金丽娟 欧阳俊 刘罗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253,278,共2页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部份ET可能存在伴性遗传,有研究还发现ET发生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功能增强有关[1,2].而单胺氧化酶A(MA0-A)直接影响...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部份ET可能存在伴性遗传,有研究还发现ET发生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功能增强有关[1,2].而单胺氧化酶A(MA0-A)直接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活性,其基因恰定位于X染色体,与ET的发生机制及其某些ET的遗传模式相一致.为此,我们通过病例-对照设计,探讨了MAO-A基因多态性与ET的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遗传易患性 单胺氧化酶A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骨生化指标和腰椎骨密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欧阳俊 皮银珍 +2 位作者 廖二元 刘罗坤 黄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之间的关系;它与腰椎正位骨密度间是否有联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TGF-β1,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的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的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之间的关系;它与腰椎正位骨密度间是否有联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TGF-β1,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的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的骨密度。结果TGF-β1与sBAP和sCTX呈反向变化,而与腰椎正位骨密度的变化相一致;校正体重指数的影响后,TGF-β1与sBAP和sCTX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46和-0.1104;与腰椎正位的骨密度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TGF-β1在第1和第2四分位数之间、第3和第4四分位数之间时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GF-β1能动态的反映骨转换的变化情况,但在反映骨转换变化的敏感性方面低于经典的骨转换指标。TGF-β1受绝经因素的影响较大,与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转换指标 骨密度
下载PDF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察
6
作者 刘罗坤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6期55-55,58,共2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均经足量磺脲及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观...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均经足量磺脲及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胰岛素用量较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降糖作用,减少每天胰岛素的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莫娟 欧阳俊 +2 位作者 王颖 杨腾舜 刘罗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30例未合并DPN(NDPN)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etatrophin水平;分别对两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Betatrophin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DPN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水平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是T2DM患者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DPN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高糖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晋晋 皮银珍 +2 位作者 欧阳俊 杨腾舜 刘罗坤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高糖培养条件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将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西格列汀低剂量组、高糖+西格列汀中剂量组、高糖+西格列汀高剂量组。正...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高糖培养条件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将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西格列汀低剂量组、高糖+西格列汀中剂量组、高糖+西格列汀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在D-葡萄糖终浓度5.5 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高糖组在D-葡萄糖终浓度为30 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高糖+西格列汀低、中、高剂量组在D-葡萄糖终浓度为30 mmol/L,西格列汀终浓度分别为0.1、1、10μ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各组均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系膜细胞ECM相关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系膜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高糖+西格列汀中、高剂量组系膜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高糖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系膜细胞FN及ColⅣ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高糖+西格列汀中剂量组、高糖+西格列汀高剂量组系膜细胞FN及ColⅣ蛋白表达均低于高糖组,且高糖+西格列汀高剂量组低于高糖+西格列汀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高糖能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ECM的产生;西格列汀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减少系膜细胞FN、ColⅣ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高糖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间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环君 皮银珍 +3 位作者 杨腾舜 李琳 刘罗坤 胡丽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3991-399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间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睡眠时间长短分为睡眠时间<6 h/晚、6~8 h/晚、>8 h/晚三个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间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睡眠时间长短分为睡眠时间<6 h/晚、6~8 h/晚、>8 h/晚三个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在新发2型糖尿病中,与睡眠时间6~8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6 h/晚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LDL、FPG、FINS、HOMA-IR、Hb A1c等明显增高,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6~8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8 h/晚组患者的BMI、腰围、TG、LDL、FPG、FINS、HOMA-IR、Hb A1c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6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8 h/晚组患者的SBP、DBP、LDL、FPG、FINS、HOMA-IR、Hb A1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有可能出现血脂、血糖、血压等的升高,导致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尤其是睡眠时间不足影响更明显,可能是新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2型糖尿病 睡眠时间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TIMP-1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俊 邵挥戈 +4 位作者 皮银珍 柳四新 刘罗坤 胡瑛 黄康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s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s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病24h,以及32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26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2和TIMP-1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TIMP-1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的血清MMP-2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相关(r=0·286,r=0·327);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血清TIMP-1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71),与HbA1c呈正相关(r=0·373)。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卒中分值)、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TIMP-1水平增高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MMP-2和TIMP-1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及B_2微球蛋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丽 皮银珍 刘罗坤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3期2463-2464,共2页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DR患者(DR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及体检健康对照组各6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等。结果 DR组血清胱抑素C及β_2微球蛋白均高于NDR组和对照组,而NDR组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DR患者(DR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及体检健康对照组各6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等。结果 DR组血清胱抑素C及β_2微球蛋白均高于NDR组和对照组,而NDR组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与病程、β_2微球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负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TC和收缩压(SBP)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DR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及β_2微球蛋白均呈升高趋势,胱抑素C联合β_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胱抑素 C β2 微球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2型糖尿病败血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环君 皮银珍 +1 位作者 杨腾舜 刘罗坤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对2型糖尿病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的92例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热、疑似败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其中败血症组49例( G-菌34例、G+菌15例),非...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对2型糖尿病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的92例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热、疑似败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其中败血症组49例( G-菌34例、G+菌15例),非败血症组43例,比较两组间PCT的表达水平、糖尿病败血症组中G+菌以及G-菌PCT的表达水平、及PCT与CRP对糖尿病败血症诊断的差异。结果在92例发热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败血症组PC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败血症组(P〈0.01),糖尿病败血症组患者以G-菌感染为主,且G-菌患者中PCT表达水平高于G+菌组(P〈0.05);G-菌主要以大肠埃细菌感染为主(占24.49%);G+菌感染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12.24%)。与传统的感染性指标CRP相比,糖尿病败血症组中PCT的AUC为0.98(95%CI:0.96~1.0),高于CRP(AUC 0.81,95%CI:0.73~0.90)。当cutoff值为8 nd/mL时,糖尿病患者中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8.0%。结论 PCT水平在2型糖尿病败血症患者中早期即有显著升高,以G-菌中升高更明显,对败血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败血症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新发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环君 皮银珍 +3 位作者 谭荣 李琳 刘罗坤 胡丽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2DM)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新发T2DM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T2DM组40例,T2DM合并MS组40例。比较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MS组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2DM)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新发T2DM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T2DM组40例,T2DM合并MS组40例。比较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MS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BP)、体重指数(BMI);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FPG、2h PG)、空腹及餐后胰岛素(FINS、PINS)等指标。同时测定IMT,分析各因素与IMT的相关关系。结果新发T2DM合并MS组患者的年龄、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HOMA-IR、IMT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HDL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P<0.05)。IMT与年龄、TG、LDL、HOMA-IR及合并MS成正相关(P<0.05),与HDL成负相关(P<0.05)。年龄、LDL、HOMA-IR及合并MS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发T2DM并MS较单纯T2DM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年龄、LDL、胰岛素抵抗及合并MS是新发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晋晋 欧阳俊 +2 位作者 皮银珍 杨腾舜 刘罗坤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1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各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包括Ⅳ型胶原(Col ...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各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包括Ⅳ型胶原(Col IV)、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不论是III期糖尿病肾病还是IV期糖尿病肾病,两组Cr、BUN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 IV、Fn含量及UAER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Co IV及Fn的产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且早期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银杏叶提取物 IV型胶原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晋晋 欧阳俊 +2 位作者 皮银珍 杨腾舜 刘罗坤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2期25-27,34,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外基质产生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30 mmol/L)、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外基质产生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30 mmol/L)、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12.5 mg/L、25 mg/L、50 mg/L、100 mg/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系膜细胞PDGF-B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系膜细胞PDGF-B蛋白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高糖组刺激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Fn、ColⅣ含量、系膜细胞PDGF-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25 mg/L、50 mg/L、100 mg/L)作用24 h后,细胞上清液Fn、ColⅣ含量均低于高糖组,系膜细胞PDGF-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低于高糖组(P<0.05);且银杏叶提取物浓度越高,该作用越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系膜细胞PDGF-B的合成,从而达到减少细胞外基质聚集、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Ⅳ型胶原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蚓激酶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足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腾舜 邵挥戈 刘罗坤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532-533,共2页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足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足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降脂、抗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足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足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降脂、抗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双足背动脉RI、PI值、血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蚓激酶胶囊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蚓激酶胶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降糖治疗 糖尿病足
下载PDF
多巴胺D2、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四新 唐北沙 +7 位作者 黄赣湘 严新翔 刘罗坤 沈璐 江泓 杨期明 杨晓苏 金丽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多巴胺D3受体 多巴胺D2受体 原发性震颤 遗传易患性
原文传递
原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五例
18
作者 柳四新 唐北沙 +1 位作者 刘罗坤 金丽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初始剂量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罗坤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初始剂量。方法选取CH新生儿42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分别给予不同初始剂量的左旋甲状腺素钠,测定两组各时段的甲状腺功能,并行2年随访观察患儿智力发育情况...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初始剂量。方法选取CH新生儿42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分别给予不同初始剂量的左旋甲状腺素钠,测定两组各时段的甲状腺功能,并行2年随访观察患儿智力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应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下降,血清甲状腺素(T4)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升高,且两组各时段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TSH、FT4、T4正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2年随访两组患儿智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有显著治疗效果,两组初始剂量对患儿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稍有不足,观察组量稍大,在替代治疗过程中应选用二者中间剂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左旋甲状腺素钠 初始剂量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腾舜 李大勇 +2 位作者 赵晋晋 刘罗坤 胡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9期3690-3693,共4页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 mg 1粒/次,1次/天,持续服药6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血清胱抑素-C(Cys-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E)、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b A1c、FBG、2 h PB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24 h UAE、NAG、β2-MG和Cys-C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减轻肾小管损伤,有利于延缓DN的病程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 肾小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