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7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培茹
杨华静
+2 位作者
刘羊钰
李水
陈建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首诊17例(33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例,男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首诊17例(33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例,男9例,1例为单眼,16例双眼,平均年龄为(42.65±3.8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口服TAC联合静脉用GC治疗,GC初始剂量为1.5~2.5 mg·kg^(-1)·d^(-1),减量至40~60 mg·d^(-1)后改为口服用药,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并适度缩短GC总使用时长;TAC初始剂量为2 mg·d^(-1),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使TAC血药谷浓度维持在5~10 ng·mL^(-1),且随访时间≥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视力、眼前节和眼后节炎症、GC使用时间及OCT所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或脱离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0.22±0.08 vs.1.06±0.03,P<0.01);治疗3个月时,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闪辉、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渗出性脱离阳性的患眼vs.例较治疗前已明显降低(9.09%vs.48.88%、15.15%vs.69.7%、0.00%vs.51.2%、3.33%vs.78.79%,P<0.01);治疗6个月时,发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广泛或多发局灶性脱离、黄斑区部分神经上皮层脱离的患眼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0.00%vs.66.67%、9.09%vs.33.33%,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临床意义。结论使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首次就诊的VKH综合征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选择,可作为VKH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糖皮质激素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发性颅底脊索瘤12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柱
刘蕾
+1 位作者
刘羊钰
金红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1例脊索瘤患者中12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性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因已行相关治疗(7例已行...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1例脊索瘤患者中12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性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因已行相关治疗(7例已行放射治疗),有1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功能受损等颅神经受损症状,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5例患者肿瘤全切,余7例患者部分切除.7例已行放疗的患者病理指标Ki-67阳性率较5例未行放射治疗者明显升高.随访时间为13~85(44.67±26.73)个月,11例存活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复发性脊索瘤患者临床表现以颅神经损伤为主,在治疗上首选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辅助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复发
临床表现
病理
治疗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炎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培茹
刘羊钰
+2 位作者
李水
杨华静
陈建斌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4期752-758,共7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可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下降,也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炎症反应作为AMD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参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可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下降,也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炎症反应作为AMD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参与了AMD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其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补体级联途径介导、模式识别受体激活以及细胞因子与炎症细胞网络调控等机制与AMD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炎症机制的研究可加深对AMD的认知,指导疾病的筛查和治疗,现将AMD中上述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炎症
细胞因子
补体
原文传递
题名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7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培茹
杨华静
刘羊钰
李水
陈建斌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8-483,共6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FKB0244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资助项目(2018CFB463)。
文摘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首诊17例(33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例,男9例,1例为单眼,16例双眼,平均年龄为(42.65±3.8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口服TAC联合静脉用GC治疗,GC初始剂量为1.5~2.5 mg·kg^(-1)·d^(-1),减量至40~60 mg·d^(-1)后改为口服用药,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并适度缩短GC总使用时长;TAC初始剂量为2 mg·d^(-1),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使TAC血药谷浓度维持在5~10 ng·mL^(-1),且随访时间≥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视力、眼前节和眼后节炎症、GC使用时间及OCT所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或脱离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0.22±0.08 vs.1.06±0.03,P<0.01);治疗3个月时,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闪辉、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渗出性脱离阳性的患眼vs.例较治疗前已明显降低(9.09%vs.48.88%、15.15%vs.69.7%、0.00%vs.51.2%、3.33%vs.78.79%,P<0.01);治疗6个月时,发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广泛或多发局灶性脱离、黄斑区部分神经上皮层脱离的患眼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0.00%vs.66.67%、9.09%vs.33.33%,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临床意义。结论使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首次就诊的VKH综合征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选择,可作为VKH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法。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糖皮质激素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
临床疗效
Keywords
Tacrolimus
Glucocorticoids
Vogt-Koyanagi Harada syndrome
Clinical efficacy
分类号
R988.1 [医药卫生—药品]
R771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发性颅底脊索瘤12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柱
刘蕾
刘羊钰
金红军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
[
出处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6期43-45,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1例脊索瘤患者中12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性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因已行相关治疗(7例已行放射治疗),有1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功能受损等颅神经受损症状,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5例患者肿瘤全切,余7例患者部分切除.7例已行放疗的患者病理指标Ki-67阳性率较5例未行放射治疗者明显升高.随访时间为13~85(44.67±26.73)个月,11例存活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复发性脊索瘤患者临床表现以颅神经损伤为主,在治疗上首选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辅助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复发
临床表现
病理
治疗
Keywords
Skull base chordoma
Recurrenc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Pathology
Treatment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炎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培茹
刘羊钰
李水
杨华静
陈建斌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出处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4期752-758,共7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FKB02444)。
文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可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下降,也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炎症反应作为AMD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参与了AMD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其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补体级联途径介导、模式识别受体激活以及细胞因子与炎症细胞网络调控等机制与AMD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炎症机制的研究可加深对AMD的认知,指导疾病的筛查和治疗,现将AMD中上述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炎症
细胞因子
补体
Keyword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flammation
cytokine
complement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7例
马培茹
杨华静
刘羊钰
李水
陈建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发性颅底脊索瘤12例临床分析
刘柱
刘蕾
刘羊钰
金红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0
原文传递
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炎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培茹
刘羊钰
李水
杨华静
陈建斌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