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红土中的磁极倒转以及磁化率变动记录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育燕 林文姣 +1 位作者 朱宗敏 袁爱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6,共4页
江西省修水县杨梅山剖面244个定向样品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杨梅山剖面的磁极倒转自上而下分别为布莱克(Blake)反向极性偏移、安比拉(Emperor)反向极性偏移、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极性带界线以及上部贾拉米洛(UpperJaramillo)正... 江西省修水县杨梅山剖面244个定向样品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杨梅山剖面的磁极倒转自上而下分别为布莱克(Blake)反向极性偏移、安比拉(Emperor)反向极性偏移、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极性带界线以及上部贾拉米洛(UpperJaramillo)正向亚带;杨梅山剖面样品的磁性矿物为磁赤铁矿;杨梅山剖面浓度(数量)归一化的磁化率变动和深海氧同位素变化具备较好的一致性,该剖面的磁化率变动对应着深海氧同位素自第5阶至第23阶的变化;杨梅山剖面跨越了布容—松山极性带界线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的第19阶,中国南方红土的底界年龄可能大于78Ma,即早于中国北方黄土的L8黄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极倒转 磁化率 磁赤铁矿 归一化 江西 修水县 岩石磁学 南方红土
下载PDF
山西二、三叠系界线岩石地层的次生磁化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育燕 朱宗敏 +4 位作者 袁爱华 邓胜徽 刘本培 桂仁菊 郑宏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在太原西山剖面自上石盒子组 1段至刘家沟组底部采集定向标本 131个 ,在宁武孙家沟剖面自石千峰组至刘家沟组采集定向标本 5 8个 ,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逐步地层展平校正表明 ,两剖面所获得的剩磁分别为校正系数等于 0 .5和 0 .6时的次... 在太原西山剖面自上石盒子组 1段至刘家沟组底部采集定向标本 131个 ,在宁武孙家沟剖面自石千峰组至刘家沟组采集定向标本 5 8个 ,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逐步地层展平校正表明 ,两剖面所获得的剩磁分别为校正系数等于 0 .5和 0 .6时的次生磁化。经与公认的华北陆块古地磁学数据对比 ,前者剩磁的产生时间应为晚三叠世 ,而后者的产生时间则应为白垩纪。岩石地层次生磁化的构造地质学意义为 :晚三叠世 ,山西断块成为统一中国大陆的一部分 ;白垩纪 ,太原地区以隆升为主 ,宁武地区在隆升的同时发生岩层变形 ;新生代 ,山西断块在隆升的同时 ,中部产生断陷 ,但岩层变形不明显 ;宁武地区明显的盖层褶皱大体形成于白垩纪 ,而山西现今的地貌高度则至少来自于印支以及燕山两期构造活动的长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次生磁化 逐步地层展平校正 太原 宁武
下载PDF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育燕 杨巍然 +3 位作者 森永速男 足立泰久 米泽隆文 安川克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21,共5页
通过对河北井陉和湖北宜昌、兴山的39个采样点、392个样品进行的古地磁测试,以及7个采样点、71个样品中的原生剩磁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大块体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自寒武纪以来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古地... 通过对河北井陉和湖北宜昌、兴山的39个采样点、392个样品进行的古地磁测试,以及7个采样点、71个样品中的原生剩磁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大块体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自寒武纪以来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古地理复原。研究表明,三块体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时,华北陆块、秦岭地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于北纬2.9°、南纬5.5°以及南纬17.0°。秦岭地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400Km左右;三块体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三块体开始拼合的时间为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之间,华北陆块和秦岭地块完全拼合的时间为早三叠纪至中三叠纪之间,三块体完全拼合的时间为中三叠纪至晚白垩纪之间;晚白垩纪以后,一体化的三块体继续向北漂移,并于第四纪到达现今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 扬子陆块 古地磁 古地理
下载PDF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磁性地层学新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育燕 朱艳明 田五红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可划分为5个正向极性亚带和4个反向极性亚带.其中,长兴阶下部为正向极性,上部为正反相间的混合极性;二叠-三叠系古生物界线处为反向极性...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可划分为5个正向极性亚带和4个反向极性亚带.其中,长兴阶下部为正向极性,上部为正反相间的混合极性;二叠-三叠系古生物界线处为反向极性;哥里斯巴赫阶底部为正向极性.(2)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所在下扬子陆块二叠-三叠纪之交的古地磁偏角为28.1°,古纬度为20.1°N.这说明自二叠—三叠纪至今,该陆块曾经历过自南而北的纬向漂移和顺时针旋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山剖面 磁性地层学 古地磁学 煤系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育燕 杨巍然 +3 位作者 森永速男 足立泰久 杨志华 安川克已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9-86,共8页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的84块标本(15个采样点)进行了初步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和剩磁分析后,在22块标本(4个采样点)中获得了原生剩磁成分,并利用古地磁极位置、古纬度和古地磁偏角讨论了东秦岭造山带自早寒武世到早三叠世的地质构...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的84块标本(15个采样点)进行了初步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和剩磁分析后,在22块标本(4个采样点)中获得了原生剩磁成分,并利用古地磁极位置、古纬度和古地磁偏角讨论了东秦岭造山带自早寒武世到早三叠世的地质构造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造山带 秦岭
下载PDF
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纪古地磁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育燕 田五红 朱艳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在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系采集古地磁样品101个,经测试得出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24.75°,古地磁倾角为48.14°,古纬度为29.16°N,为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末期以来边南移、边顺时针旋转的区域性构造... 在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系采集古地磁样品101个,经测试得出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24.75°,古地磁倾角为48.14°,古纬度为29.16°N,为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末期以来边南移、边顺时针旋转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磁化 燕山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白垩纪
下载PDF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推覆作用的古地磁学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育燕 朱宗敏 林文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 推覆作用 四川盆地 古地磁 中侏罗统
下载PDF
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非热剩磁法测定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育燕 谭承泽 +1 位作者 森永速男 安川克己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新兴起的利用沉积剩磁与非磁滞剩磁以及饱和等温剩磁的比值推求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方法应用于石灰岩洞穴二次沉积物磁性分析上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使用我国广西石笋样品求出了中国6000年以来的古...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新兴起的利用沉积剩磁与非磁滞剩磁以及饱和等温剩磁的比值推求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方法应用于石灰岩洞穴二次沉积物磁性分析上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使用我国广西石笋样品求出了中国6000年以来的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该规律具有三个特点:1.若干个以1000年为短周期的运动,复合于一长周期运动之内;2.存在五个极大值及五个极小值;3.目前地磁场相对强度近于极小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场 相对强度 非热剩磁法测定 沉积剩磁 非磁滞剩磁 饱和等温剩磁
下载PDF
桂林罗胡子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的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育燕 何锦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89-696,共8页
作者使用质谱计以及电子探针仪对石笋同步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碳氧稳定同位素以及元素含量的连续测定,以对桂林地区古气候的长期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6500aB.P.~3000aB.P.期间,该石笋的δ^(15)O测定结果可作为古气温长期变化的标... 作者使用质谱计以及电子探针仪对石笋同步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碳氧稳定同位素以及元素含量的连续测定,以对桂林地区古气候的长期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6500aB.P.~3000aB.P.期间,该石笋的δ^(15)O测定结果可作为古气温长期变化的标志。该期间的古气温变化幅度不大,无气候变化异常现象。3000aB.P.以来,该石笋的δ^(18)O测定结果不能作为该期间的古气温长期变化标志。2.3000aB.P.以来,可能存在三次强烈的溶蚀作用。3.上述三次强烈的溶蚀作用似乎反映了以雨水量增大为特点的古气候变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古气候 洞穴 沉积 石笋
下载PDF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育燕 乙藤洋一郎 玉井雅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垩系红色砂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12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古地磁极...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垩系红色砂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12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者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元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旋转特征,而这一古地磁学特征又揭示了川滇菱形地块断裂的右行走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川菱形地块 红河断裂带 白垩纪
下载PDF
桂林罗胡子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的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育燕 黄莉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5-349,共5页
使用超导磁力仪对石笋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连续测定,获得了桂林地区如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结果。 1.8500a B.P.以来,桂林地区的古地磁场偏角以及倾角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虚地磁极迁移曲线的运动... 使用超导磁力仪对石笋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连续测定,获得了桂林地区如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结果。 1.8500a B.P.以来,桂林地区的古地磁场偏角以及倾角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虚地磁极迁移曲线的运动中心与现代地理轴不重合。 2.利用NRM/SIRM(天然剩磁/饱和等温剩磁),求出8500aB.P.以来,桂林地区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化学沉积物 岩溶 古地磁学
下载PDF
桂林甲宅太平岩洞穴石柱的古地磁年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育燕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以拉尚(Laschamp)地磁极偏移现象,推测了桂林太平岩洞穴石柱中部的古地磁年龄,并通过分析石柱下部的剩磁方向以及剩磁强度特征,指出该部可能因后期地下水改造而受到现代磁场重磁化。
关键词 古地磁 超导磁力仪 石柱 桂林 洞穴 太平岩洞
下载PDF
某些地区石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研究
13
作者 刘育燕 黄莉 +2 位作者 森永速男 足立泰久 安川克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22,18,共5页
本文对采自陕西省柞水县、湖北省崇阳县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的三条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进行了古地磁场方向和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区古地磁场的磁偏角、磁倾角、虚地磁极迁移以及相对强度既存在各自的局部特... 本文对采自陕西省柞水县、湖北省崇阳县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的三条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进行了古地磁场方向和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区古地磁场的磁偏角、磁倾角、虚地磁极迁移以及相对强度既存在各自的局部特性,又有着共同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古地磁 长期变化 研究
下载PDF
利用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研究地球古环境
14
作者 刘育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9期18-19,共2页
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以下省略为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由洞穴脱离地下水面升入包气带后,在渗流水作用下形成的。从类型上看,可分为钟乳石、石笋、石柱以及钙板等几种。 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所存在的各种矿物,是在洞穴环境条件下... 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以下省略为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由洞穴脱离地下水面升入包气带后,在渗流水作用下形成的。从类型上看,可分为钟乳石、石笋、石柱以及钙板等几种。 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所存在的各种矿物,是在洞穴环境条件下表生作用的产物。矿物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由地表进行元素补给的地下水以及地下水所渗透的可溶性岩层。这些元素被带到洞穴后,在常温、常压和开放系统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洞穴 次生化学 沉积物
下载PDF
日本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及启示
15
作者 刘育燕 《中国地质教育》 1999年第2期74-74,共1页
日本的大学课程分为两部分,基础课安排在一、二年级,一般采取大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由各校教养部(相当于我们的大学基础课部)执行;专业课安排在三、四年级,一般采取小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由各校有关系执行。
关键词 日本大学 地球科学 课程设置 开设率 启示 地史学 小课堂 构造地质学 大课堂教学 岩石学
下载PDF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宗敏 杨文强 +1 位作者 林文姣 刘育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K、P、E、F、L、q等磁组构参数特征显示,i3>60°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有效降低了后期风化作用的影响,可近似代表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黄棕色土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显...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K、P、E、F、L、q等磁组构参数特征显示,i3>60°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有效降低了后期风化作用的影响,可近似代表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黄棕色土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显示它形成于沉积动力强度弱而稳定、事件沉积偶尔发生的沉积环境;该层磁组构参数的平均值及组合参数特征均与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的相应特征十分吻合,表明其原始沉积环境与风尘沉积环境一致,从而为黄棕色土层的风积成因提供了沉积动力特征上的证据。网纹层形成于沉积动力强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沉积环境;该层的磁组构特征与风成沉积的相应特征差别显著,但与部分水成沉积的相应特征有近似之处,结合该层物质组成上的风成特性,初步推断网纹层可能为早期的风积物经后期水流改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黄棕色土 网纹红土 第四纪红土 安徽宣城
下载PDF
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分子化石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红梅 刘育燕 王志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仪从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中检测出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藿烷及甾烷等系列分子化石 .分析了这些分子化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利用分子化石的多项参数 (如w (C-2 1) /w (C+2 2 ) ,w (Pr) /...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仪从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中检测出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藿烷及甾烷等系列分子化石 .分析了这些分子化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利用分子化石的多项参数 (如w (C-2 1) /w (C+2 2 ) ,w (Pr) /w (Ph) ,w (Pr) /w (nC17) ,w(Ph) /w(nC18) ,伽马蜡烷指数、甾烷等 )对沉积环境的盐度、氧化 -还原条件、陆相标志等方面作了探讨 .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证实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剑门关一带的沉积环境应为低盐度淡水、弱氧化的陆相沉积环境 .所研究的陆相样品高碳数正构烷烃均以与木本植物有关的C2 7,C2 9为主峰 ,未出现草本植物的C31主峰 ,反映了研究区总体格局是一种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与红盆发育的气候条件吻合 ,充分体现了分子化石在恢复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化石 红层 古环境 古气候 剑门关 古植被 侏罗系 白垩系
下载PDF
山西宁武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磁化率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爱华 朱宗敏 +1 位作者 林文姣 刘育燕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通过对山西宁武陆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的孙家沟组至刘家沟组磁化率的研究,发现该剖面自孙家沟组顶部的粘土岩层至刘家沟组底部,存在着明显的磁化率值升高的现象,认为该现象是由于气温升高和火山事件的影响。对比山西宁武剖面与浙江长... 通过对山西宁武陆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的孙家沟组至刘家沟组磁化率的研究,发现该剖面自孙家沟组顶部的粘土岩层至刘家沟组底部,存在着明显的磁化率值升高的现象,认为该现象是由于气温升高和火山事件的影响。对比山西宁武剖面与浙江长兴海相剖面以及贵州威宁陆相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磁化率研究成果,发现三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该磁化率值明显升高的现象具有跨区(晋、浙、黔)和跨相(陆、海)的区域性特征,可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根据磁化率的研究结果,建议将山西宁武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设在磁化率值明显升高的地方,即17层顶部纹层粉砂岩之下的粘土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剖面 磁化率 山西 宁武县
下载PDF
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变化与古环境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南君亚 刘育燕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共11页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196个碳酸盐岩样品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carb和δ13Corg变化趋势表明,煤山地区晚二叠世末为比较封闭的局限海沉积环境,早三叠世初期经局限和开阔海环境交替出现渐变为海水循环良好的广海沉积环境。长兴期的海进作...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196个碳酸盐岩样品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carb和δ13Corg变化趋势表明,煤山地区晚二叠世末为比较封闭的局限海沉积环境,早三叠世初期经局限和开阔海环境交替出现渐变为海水循环良好的广海沉积环境。长兴期的海进作用使海洋初始生产率升高,可能是引起长兴组葆青段碳同位素变重的主要原因;海洋CO2浓度增高可能是长兴组煤山段δ13Corg出现负漂移的原因。二叠纪末期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以及火山作用可能是使生态系统崩溃、引起二叠-三叠系(P-T)界线附近生物绝灭的外部原因,也是使海洋中12C输入量增加导致过渡层碳同位素变轻的主要原因。二叠纪晚期生物绝灭经历了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δ13Corg在生物绝灭后才出现大幅度负漂移,可能是由于营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不一定因海洋缺氧以及其他生物的绝灭而停止生长,当海水酸度超过浮游生物忍耐限度时,才导致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殷坑组δ13Corg和δ13Ccarb呈上升趋势,说明经历过P-T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产率逐渐升高,生物开始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碳循环 古环境 生物绝火 煤山 (P-T)界线剖面
下载PDF
古地磁场相对强度与古气候的关系——石灰岩洞穴二次生成物的新研究
20
作者 刘育燕 叶干 +1 位作者 森永速男 安川克己 《南方国土资源》 1990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作者以洞穴二次生成物-石笋,做为研究对象,探讨古地磁场相对强度与古气候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古地磁场的相对强度与古气候呈现一正相关关系。即,地磁场强度增加,古气温上升,地磁场强度减弱,古气温下降。文章指出,这种利用两... 本文作者以洞穴二次生成物-石笋,做为研究对象,探讨古地磁场相对强度与古气候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古地磁场的相对强度与古气候呈现一正相关关系。即,地磁场强度增加,古气温上升,地磁场强度减弱,古气温下降。文章指出,这种利用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以古地磁反推古气候的古环境研究方法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场 古气候 古环境 洞穴 岩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