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联合血清GDF3、CYFRA211、CEA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海 汤新星 +2 位作者 刘红莲 卢萌 刘胜莉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联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3)、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3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MRI)检测,血清GDF3、CYFRA211、CEA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观...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联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3)、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3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MRI)检测,血清GDF3、CYFRA211、CEA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对比MRI诊断、血清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效能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RI检测乳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91.18%,灵敏度91.30%,特异度90.91%,误诊率8.33%,漏诊率8.70%。血清GDF3、CYFRA211、CEA诊断符合率85.29%,灵敏度84.78%,特异度86.36%,误诊率15.22%,漏诊率13.64%。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97.06%,灵敏度95.65%,特异度100.00%,漏诊率4.35%。联合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以及AUC值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MRI联合血清GDF3、CYFRA211、CEA检测的诊断效果较好,对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乳腺癌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 细胞白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颈部SPECT/CT显像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 刘胜莉 +2 位作者 汤新星 刘红莲 巫素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颈部SPECT/CT显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2月我院PTC行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后的病例共37例,治疗后6~7天同时行^(131)I-全身显像及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 ^(131)I-...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颈部SPECT/CT显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2月我院PTC行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后的病例共37例,治疗后6~7天同时行^(131)I-全身显像及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 ^(131)I-全身显像发现颈部有放射性^(131)I浓聚灶35个,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共发现47个放射性^(131)I浓聚灶,其中放射性^(131)I浓聚灶位于颈部正中甲状腺部位有33个,考虑为术后残留甲状腺;两侧颈侧区共发现4个放射性^(131)I浓聚灶;颈部Ⅰ区共发现有10个放射性^(131)I浓聚灶,考虑为转移性淋巴结摄取所致。2位患者在^(131)I-全身显像及颈部SPECT/CT融合显像上均没有发现放射性^(131)I浓聚灶。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发现更多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3
作者 王海 汤新星 +2 位作者 刘红莲 刘胜莉 卢萌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3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1年内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分析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的治愈率和甲减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共随访1年,完全缓解率74.1%,甲减发生率为22.5%,总的...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1年内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分析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的治愈率和甲减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共随访1年,完全缓解率74.1%,甲减发生率为22.5%,总的治愈率为96.6%,治疗不成功进行2次治疗共3例。结论适当增加131I治疗剂量,提高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GRAVES甲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苯达唑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胜莉 章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1927-1931,共5页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成为许多国家人群在70岁之前死亡的第1或第2大原因。目前,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仍然是化学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新药开发经济成本高、耗时长且...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成为许多国家人群在70岁之前死亡的第1或第2大原因。目前,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仍然是化学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新药开发经济成本高、耗时长且安全性难以保证,这就使得药物的重新定位可能成为了一种替代性治疗策略。阿苯达唑是一种已知的广谱和低毒性抗寄生虫药物,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对阿苯达唑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实现药物的重新定位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