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自威 朱华强 王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0.3~0.4 g·m^(-2)、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培美曲塞500 mg·m^(-2),2l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派姆单抗,静脉滴注,第1天2 mg·kg^(-1),21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及辅助性T(Th)1、Th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皮疹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59.52%(25/42);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4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1.40%(35/4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96,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T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T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及Th1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8^(+)T细胞及Th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IFN-γ、TNF-α、IL-10、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0、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及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8、1.694、2.173、1.001、0.988、1.838,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方案可能通过上调CD3^(+)T细胞、Th1细胞及血清IFN-γ水平发挥对NSCLC患者的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ET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iRNA-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勇 刘自威 卢慧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ET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miRNA-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三阴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常规化疗组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肿瘤标志物、细... 目的探讨ET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miRNA-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三阴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常规化疗组和ET方案新辅助化疗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和血浆miRNA-1相对表达量水平的差异。结果 ET方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化疗组(83.33%),差异有显著性(x^2=5.926,P=0.01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miRNA-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ET方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平和miRNA-1相对表达量低于常规化疗组。常规化疗组1年生存率83.33%,ET方案新辅助化疗组91.67%,差异无显著性(x^2=1.905,P=0.168)。结论 ET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和miRNA-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胚抗原 CA19-9 CA125 miRNA-1
下载PDF
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勇 刘自威 卢慧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7期1138-1140,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42%(26/38),对照组为36.84%(1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6.84%(33/38),对照组为50.00%(1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PFS为[(17.21±1.32)个月],较对照组[(13.21±1.32)个月]高(P<0.05)。观察组OS[(30.21±1.32)个月]较对照组高[(24.21±1.32)个月](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QOL)[(82.21±1.34)分]较对照组高[(61.21±1.62)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的治疗,采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化疗 肺腺癌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PC化疗方案对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自威 《今日药学》 CAS 2022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 探讨PD-1/PD-L1(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PC(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对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104例晚期肺腺癌(EGFR... 目的 探讨PD-1/PD-L1(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PC(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对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104例晚期肺腺癌(EGFR野生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其中对照组给予PC化疗,观察组给予PD-1/PD-L1抑制剂+PC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CA199(糖类抗原199)、CA125、CA153及CEA(癌胚抗原)]水平、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EORTC-QLQ-C3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38%,47/52)高于对照组(73.08%,38/5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99、CA125、CA153及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PC化疗方案应用于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PC化疗方案 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 疾病控制率
原文传递
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5
作者 刘自威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分析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对NSCLC患者癌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探究血清CYFRA21-1、MIC-1水平与癌靶向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NSCLC靶向治疗患者,58例得到控制,疾病控制率为72.50%(58/80);未控制组病程、TNM分期级别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CYFRA21-1、MIC-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未控制组CYFRA21-1、MIC-1水平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病程、TNM分期、血清CYFRA21-1与MIC-1水平较高是NSCLC靶向治疗病情未控制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治疗前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SCLC靶向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918、0.94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高于单项检测,其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CYFRA21-1、MIC-1水平较高可能影响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增加病情控制不佳的风险,检测血清CYFRA21-1、MIC-1水平可预测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细胞角质蛋白19可溶性片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神秘地区60年间坠机2000架
6
作者 刘自威 《今日南国》 2010年第21期63-63,共1页
众所周知,大谣洋上的百慕大三角神秘莫测,在这里航行的舰船或飞机常常离奇失踪;但不为人知的是,在美国内华达州也有一片可怕的神秘区域,迄今已经有2000多架飞机在那里离奇失踪或者坠毁,
关键词 百慕大三角 内华达州 失踪 飞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