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的重要发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栋 刘芸志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6期46-56,共11页
刑事诉讼的中国特色与现代法治有机融合生成了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促进、保障作用。在监察体制改革、检察职能发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共同体现了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深耕厚植... 刑事诉讼的中国特色与现代法治有机融合生成了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促进、保障作用。在监察体制改革、检察职能发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共同体现了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深耕厚植于中国特色国情、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吸收现代化法治文明理念与制度。迈向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还需结合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推动理论创新与丰富实践形态、衔接本土国情与域外法治文明,为中国刑事诉讼法治体系构建确保最佳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 认罪认罚从宽 检察制度 监察体制
下载PDF
我国电子数据鉴真规则的反思和重构——评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芸志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0-85,共6页
2019年公安部发布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细化了电子取证的相关程序,但仍存在数据提取与侦查的关系不清晰、原始存储介质与电子数据的鉴真相混、网络远程勘验侵犯个人隐私权、审查机制倚重笔录类证据、跨境取证受... 2019年公安部发布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细化了电子取证的相关程序,但仍存在数据提取与侦查的关系不清晰、原始存储介质与电子数据的鉴真相混、网络远程勘验侵犯个人隐私权、审查机制倚重笔录类证据、跨境取证受阻等问题。对此,应加强电子数据取证与刑事诉讼侦查规定的衔接、划分三个层面的鉴真体系、明确远程勘验的性质、探索直接言词原则、加强国际间电子数据取证交流与合作,从而完善电子数据的鉴真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真实性 远程勘验 直接言词
下载PDF
“疗愈式司法”在老年人领域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刘芸志 刘强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4-27,共4页
随着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老年人犯罪和被害案件数量日益增多。为加强老年人司法保障工作,构建全面、有效的涉老司法保护机制,尝试引入了域外"疗愈式司法"理念,并结合我国涉罪老年人的现存问题,提出转变办案理念、确立强制辩... 随着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老年人犯罪和被害案件数量日益增多。为加强老年人司法保障工作,构建全面、有效的涉老司法保护机制,尝试引入了域外"疗愈式司法"理念,并结合我国涉罪老年人的现存问题,提出转变办案理念、确立强制辩护制度、设立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心理疗愈机制、建立老年审判法庭、加强各机关衔接等特殊老年人司法保护模式,从而为进一步杜绝老年人犯罪和被害提供有益的指引,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式司法 老年人 心理疗愈机制
下载PDF
侦查调取证据行为的省思与重构
4
作者 张栋 胡晨琳 刘芸志 《证据科学》 2024年第3期329-341,共13页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可以通过调取方式从第三方手中获取与案件相关证据材料。调取作为一种常见侦查取证行为,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着调取主体权力行使不善、客体权利与义务失衡、所获证据采信标准不一等困境。然而,确保公安机关调取行为...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可以通过调取方式从第三方手中获取与案件相关证据材料。调取作为一种常见侦查取证行为,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着调取主体权力行使不善、客体权利与义务失衡、所获证据采信标准不一等困境。然而,确保公安机关调取行为的正当行使,对于规范公安机关取证行为、保障侦查证据适格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应当厘清调取行为的性质定位,肯定调取作为任意性侦查行为的独立品格;从程序规则完善、配套措施构建两个维度设定调取行为的适用规范,疏解调取行为多重义务阻碍,明确调取证据的审查认定标准和排除规则,借助侦查取证指引和检察监督手段,以期实现侦查取证规范的近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取证据 电子数据调取 证据审查 网络信息业者义务 侦查取证行为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一审审理期限的迟延化反思与适时化调整
5
作者 刘芸志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70,共18页
我国一审程序中存在审理迟延现象,这会产生浪费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效率、妨碍实质真实的负面效应,其原因在于及时审判的理念缺失、期限的权利本位意识不足、延长类规则的审查制约机制不健全、法官绩效考核与司法资源分配失衡。为改善审... 我国一审程序中存在审理迟延现象,这会产生浪费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效率、妨碍实质真实的负面效应,其原因在于及时审判的理念缺失、期限的权利本位意识不足、延长类规则的审查制约机制不健全、法官绩效考核与司法资源分配失衡。为改善审理迟延情况,应当引入诉讼适时化理论,强调对审理期限相对妥当速度的调整和追求。在此基础上,确立期限不适时的反向识别标准,限制期限延长的适用条件和审批规定,构建审判迟延的程序制裁方式,从而实现对刑事审判进程的有效调控。此外,借助《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契机,进一步明确集中审理原则、分离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探索期限的数字化调适预警机制、完善考核指标设置和司法职能分配,形成完备、系统、科学的审理期限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审审理期限 适时化 期限延长 羁押期限 司法考核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涉儿童条款的理解适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芸志 祝丽娟 张华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11,共12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刑事责任年龄、强奸罪、猥亵儿童罪,既回应民众对热点问题的关切,亦凸显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文章立足于法律适用角度试作解读:首先,就有限降责条款,实体上明确该条罪名的适用情形,并对情节恶劣作出评判;程序上...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刑事责任年龄、强奸罪、猥亵儿童罪,既回应民众对热点问题的关切,亦凸显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文章立足于法律适用角度试作解读:首先,就有限降责条款,实体上明确该条罪名的适用情形,并对情节恶劣作出评判;程序上对追诉主体、核准程序、强制措施的采取、辩护权保障及核准权与审判权关系进行释明。其次,针对强奸罪条文增设款项及提示性内容如10周岁、幼女伤害等进行解析,提出因性侵致儿童怀孕或采用足以致死方法自杀的,属于其他严重后果,并探讨增设的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罪状与强奸罪关系。最后,通过回溯猥亵儿童罪的立法渊源,对猥亵行为与猥亵犯罪进行区分,并就该罪提示性加重情节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有限降责 性侵儿童 理解适用
原文传递
遭受性侵害未成年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华 刘芸志 祝丽娟 《人民司法》 2021年第29期18-22,共5页
【裁判要旨】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要求赔偿精神损... 【裁判要旨】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一般不予受理,其中,“一般”可反向理解为有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偿精神损失 不予受理 被侵权人 人身权益 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