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惠民县淄角地区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研究
1
作者 王兆林 刘苏哲 +2 位作者 纪洪磊 夏影 蒙永辉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72-78,共7页
在阐述山东省惠民县淄角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地热资源类型和主要热储特征的基础上,对本次工作采集的热储岩心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热储层岩性、孔隙度、砂岩颗粒直径及渗透性能对回灌的影响。对本次工作开展的砂岩热储地热... 在阐述山东省惠民县淄角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地热资源类型和主要热储特征的基础上,对本次工作采集的热储岩心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热储层岩性、孔隙度、砂岩颗粒直径及渗透性能对回灌的影响。对本次工作开展的砂岩热储地热尾水自然回灌、0.1MPa、0.2MPa、0.3MPa四组定压力回灌试验进行分析,重点针对回灌压力对回灌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区开展地热资源生产性回灌和进一步加快地热回灌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砂岩热储 地热尾水回灌 山东省惠民县
下载PDF
山东省滨州市地下水污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苏哲 田晨 +1 位作者 孙庆华 刘少华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石油类污染、纺织印染污染、城市垃圾和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处...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石油类污染、纺织印染污染、城市垃圾和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处置以及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本来有限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加重。以20世纪80年代时期地下水水质测试资料为背景,利用2015年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水质测试资料,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山东省滨州市进行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滨州市地下水无机污染以硝酸根、亚硝酸根、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有机污染以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1-二氯乙烯、三氯甲烷为主。相比而言黄河以北地区因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包气带岩性以砂岩为主,而且化工和皮革鞣质加工企业较多,因此受到有机污染危害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源 污染现状 污染评价 滨州市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典型地段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及预测预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苏哲 田晨 +4 位作者 朱智勇 纪洪磊 夏影 宋伟华 安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51-260,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普遍发生了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典型地段—滨州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005~2019年年间共计6期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普遍发生了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典型地段—滨州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区2005~2019年年间共计6期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区内多年来地面沉降发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对地面沉降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并根据滨州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沉降机理,概化出滨州地下水系统水位地质概念模型及地面沉降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推演建立滨州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内插外推计算,综合计算结果分析和研究,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预警,从而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演变特征 机理研究 数值模型 预测预报
下载PDF
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苏哲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12期7-12,共6页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污染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检出项目较多,共有20种,主要为卤代烃类和单环芳烃类,但总体浓度均较低,仅有3种有机指标超标,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化工厂及皮革城附近。滨州地区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厂家"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处置,导致流经污染源附近的地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而这些受污染水体又通过不同方式如污灌等进入不同地段的土壤,以垂向入渗形式进入并污染到浅层地下水。典型地段和污染源附近,有机指标检出率和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检出率 有机污染 滨州地区
下载PDF
滨州海岸带土壤和海底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苏哲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海洋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有个别元素含量超过一级标准值,表明局部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从滨州海岸带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上来看,除Hg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陆域含量高于海域含量,且大部分元素都呈现出陆域城镇值高,郊区值低的态势。区内化工企业较发达,Ni,Cr属于中度变异区,Cd,Hg,Pb属于高度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考虑区内土壤及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富集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滨州海岸带
下载PDF
鲁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面沉降模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纪洪磊 杨亚宾 +2 位作者 张永伟 刘苏哲 朱智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41-250,共10页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在鲁北平原发展日益严重,制约着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纪沉积展布特征,结合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和分层沉降标数据与地面沉降规律,揭示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机理和沉降模式,为同类型地区进行参考...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在鲁北平原发展日益严重,制约着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纪沉积展布特征,结合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和分层沉降标数据与地面沉降规律,揭示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机理和沉降模式,为同类型地区进行参考借鉴。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更新统地层,滨州140~320m地层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62%。②依据沉积相、沉积成因、地层结构、地面沉降驱动机制等因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模式、黄河泛滥冲积平原模式、三角洲冲积、海积平原模式三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第四纪 沉积 地面沉降
下载PDF
滨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齐璇璇 刘苏哲 +3 位作者 张志胜 朱智勇 田晨 夏影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3-743,共11页
随着海平面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沿海城市地下水化学的长期演变规律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采集2010~2020年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样(250个),运用数理统计、ArcGIS空间插值、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近10... 随着海平面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沿海城市地下水化学的长期演变规律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采集2010~2020年滨州市浅层地下水样(250个),运用数理统计、ArcGIS空间插值、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近10年来地下水化学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整体呈弱碱性,以微咸水为主,地下水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由陆向海,水化学类型由Ca-SO_(4)·HCO_(3)型过渡到Na·Mg-HCO_(3)·SO_(4)、Na·Mg-Cl·HCO_(3)型,近海迅速转化为Na·Mg-Cl及Na-Cl型;(2)水化学组分年际变化表现为:TDS、Na^(+)、Cl^(-)、SO_(4)^(2-)和NO^(-)_(3)在2012~2013年显著升高,2013~2020年波动降低,2013年区域TDS突增主要受海水入侵影响;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为:TDS、Na^(+)、K^(+)、Mg^(2+)、Ca^(2+)、Cl^(-)和SO_(4)^(2-)浓度空间变异不大,由陆向海浓度增高,并在博兴县北部沿黄河区域出现极大值,主要受河道补给状况影响;NO^(-)_(3)浓度空间变异较大,10年间在小清河流域浓度显著增高,增幅为15.81 mg/(L·a);(3)由陆向海,水化学控制因素由岩石风化控制型过渡至蒸发浓缩控制型;(4)Ⅰ区Na^(+)、Cl^(-)主要来源于岩盐及钠长石,Ⅱ区Na^(+)来源受到上游生活污水影响,Ⅲ、Ⅳ区部分水体受海水影响较重,Na^(+)、Cl^(-)可能来源于海水,SO_(4)^(2-)、Ca^(2+)则主要来源于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时空分布 成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