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微球吸附胭脂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荣基 张友全 +1 位作者 熊开朗 童张法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以模型药物胭脂红为吸附质,考察淀粉微球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5种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不同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淀粉微球对胭脂红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考虑胭... 以模型药物胭脂红为吸附质,考察淀粉微球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5种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不同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淀粉微球对胭脂红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考虑胭脂红初始质量浓度、体系温度和微球平均粒径对吸附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平衡吸附量与质量浓度、温度和平均粒径之间的综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确定了影响淀粉微球吸附载药各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研究淀粉微球的吸附载药作用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胭脂红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交联淀粉微球的制备与载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荣基 张友全 江剑芳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1,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Span-80和Tween-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及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试验应用正交优化设计,选择淀粉浓度、油水比、交联剂M...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Span-80和Tween-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及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试验应用正交优化设计,选择淀粉浓度、油水比、交联剂MBAA用量、乳化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5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胭脂红为模型药物,研究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反相乳液法 模型药物 载药性能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改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友全 江剑芳 +1 位作者 郑海 刘荣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以青蒿素为原料,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双氢青蒿素。考察了溶剂选择及用量、还原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和质量分数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当青蒿素用量1.5 g(5.31 mmol)时,反应温度0-5℃,甲醇溶剂用量100 mL,还原剂用... 以青蒿素为原料,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双氢青蒿素。考察了溶剂选择及用量、还原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和质量分数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当青蒿素用量1.5 g(5.31 mmol)时,反应温度0-5℃,甲醇溶剂用量100 mL,还原剂用量1.0 g(26.4 mmol),反应时间1.5 h,直接将反应液倒入250 mL冰冻去离子水中,过滤所得双氢青蒿素产物经UV、FTIR、HPLC和熔点测定进行了确证。与文献方法相比,该文报道工艺缩短了反应步骤和反应时间,收率从57.93%提高到71.54%,质量分数从99.33%提高到9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还原剂 双氢青蒿素 医药原料
下载PDF
机械加工零件倒角与倒圆的简便取值法
4
作者 刘荣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0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试探对倒圆与倒角的标准数据(或推荐值),进行数理统计,从中建立起变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即经验公式),以求在设计制图中简便取值,方便作图提高工作效率.即使对标准中未给出的数据,还可以进行科学地预测或估算.
关键词 机械零件 倒角 内圆角 倒圆 取值法
下载PDF
紧固件通孔及沉孔尺寸的简易设计
5
作者 刘荣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1年第4期269-273,321,共6页
常用紧固件通孔及沉孔的尺寸 ,与装配的螺栓或螺钉的公称直径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从而建立起各种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以取代传统的查手册取值法 ;若用在CAD绘图软件的运行中 。
关键词 沉孔 螺钉 线性相关
下载PDF
多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先兆伟 李航 +2 位作者 刘荣基 杨志华 陈春华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杂多酸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电催化、生物传感器件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简单、环保,催化性能良好。利用杂多酸同时作为包覆剂、还原剂和链接剂制备银纳米粒子@多酸-碳纳米管三元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以提高修饰电极的抗甲... 杂多酸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电催化、生物传感器件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简单、环保,催化性能良好。利用杂多酸同时作为包覆剂、还原剂和链接剂制备银纳米粒子@多酸-碳纳米管三元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以提高修饰电极的抗甲醇干扰性,且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ORR)活性。利用原位还原方法同时还原金属离子与氧化石墨,制备出包括金、铂、钯纳米粒子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多酸-石墨烯以及银纳米网@多酸-石墨烯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可作为良好的生物传感材料和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利用高温NH3处理制备银纳米粒子@多酸-氮掺杂石墨炔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可实现无金属高活性ORR电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 纳米复合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贵金属 石墨烯 石墨炔
下载PDF
机械加工零件倒角与倒圆的简便取值法
7
作者 刘荣基 《世界机械工业》 1990年第10期27-36,共10页
关键词 机械加工 零件 倒角 倒圆 取值法
下载PDF
几种常用螺纹紧固件外形尺寸的简便取值法
8
作者 刘荣基 《世界机电技术》 1992年第6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尺寸 紧固体 螺纹 紧固体 取值法
下载PDF
几种常用螺纹紧固件外形尺寸的简便取值法
9
作者 刘荣基 《工程图学丛刊》 1992年第1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螺纹 紧固件 尺寸 取值法
下载PDF
工程制图的人类工效学拾遗
10
作者 刘荣基 《机械工业标准化》 1992年第10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工程制图 工效学
下载PDF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graphene by polyoxometalates and their enhanced photo-electrical catalysis
11
作者 张双双 刘荣基 +1 位作者 张光晋 谷战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37-49,共13页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are carbon-based materials, which possess not only unique structure but also prop- erties such as high surface area, extraordina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are carbon-based materials, which possess not only unique structure but also prop- erties such as high surface area, extraordina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chemical stability. Thus, they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especially for exploring a variety of complex catalysts. 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functionalize and fabricate carbon-based composites with metal nanoparticle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progress of our research on the deco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graphene with metal nanoparticles by using polyoxometalates as key agents, and their enhanced photo-electrical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various catalytic reactions. The polyoxometalates play a key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nanohybrid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ir photo-electrical catalyt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 GRAPHENE POLYOXOMETALATE photo-electro-catalysis
下载PDF
开发右脑与形象教学刍议
12
作者 刘荣基 李美玉 《上海高教研究》 CSSCI 1993年第4期67-69,共3页
人用两个脑半球进行思维活动,有时用左脑指挥,有时用右脑指挥,如此不断地工作着。不过,用脑的方式却因人而异。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哪个脑半球更容易起主导作用,或更容易开动起来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一个人是惯用“左脑型”或是“右脑... 人用两个脑半球进行思维活动,有时用左脑指挥,有时用右脑指挥,如此不断地工作着。不过,用脑的方式却因人而异。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哪个脑半球更容易起主导作用,或更容易开动起来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一个人是惯用“左脑型”或是“右脑型”。零至七岁的儿童基本上是“右脑型”,因为他们是在娱乐和游戏中学知识的,一进入小学、中学、大学,由于所学知识密度逐渐增加,理论性越来越强,逻辑思维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法 右脑思维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