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lcaligenes sp. YBY降解吲哚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冰玉
林宇星
+4 位作者
戴春晓
闫永全
朴世元
刘莘轶
曲媛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共6页
该研究从近海泥沙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能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命名为YBY。考察影响菌株生长和降解吲哚的环境因素,并对菌株降解吲哚的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菌株YBY生...
该研究从近海泥沙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能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命名为YBY。考察影响菌株生长和降解吲哚的环境因素,并对菌株降解吲哚的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菌株YBY生长和降解吲哚的最佳条件为pH 6.77,转速150 r/min。菌株具有较好的底物广谱性,能以柠檬酸钠、2-吲哚酮、苯酚、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等物质为唯一碳源生长。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对菌株代谢吲哚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中间产物主要为靛红、靛蓝和龙胆酸,由此推测的代谢途径为:吲哚首先被羟化成吲哚酚,吲哚酚二聚成靛蓝或者氧化成靛红,靛红进一步转化成龙胆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
产碱杆菌
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Mariannaea sp.HJ菌株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其抗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婧
林宇星
+3 位作者
刘莘轶
张珩琳
裴晓芳
曲媛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目的】近年来,纳米银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抗菌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纳米银是一种广谱的抗菌剂,其对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合成方法而言,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的生物合成法...
【目的】近年来,纳米银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抗菌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纳米银是一种广谱的抗菌剂,其对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合成方法而言,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的生物合成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方法】本研究利用真菌Mariannaea sp.HJ的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调控,还进一步考察了合成的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性能。【结果】胞内提取物浓度350 mg/L、AgNO3浓度5 mmol/L、pH 7.0为菌株HJ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的最优条件;TEM图像表明合成的纳米银颗粒主要为球形和伪球形,分散性良好,无明显的团聚现象;XRD表明合成的纳米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体结构;通过FTIR分析结果推测提取物中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能参与了纳米银的还原和稳定过程。此外,在本实验条件下合成的纳米银颗粒对革兰氏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和革兰氏阳性菌Arthrobacter sp.W1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真菌Mariannaea sp.HJ胞内提取物能合成尺寸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银颗粒,合成的纳米银颗粒在抗菌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annaea
sp.HJ
生物合成
纳米银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题名
Alcaligenes sp. YBY降解吲哚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杨冰玉
林宇星
戴春晓
闫永全
朴世元
刘莘轶
曲媛媛
机构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068)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ESK201529)
文摘
该研究从近海泥沙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能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命名为YBY。考察影响菌株生长和降解吲哚的环境因素,并对菌株降解吲哚的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菌株YBY生长和降解吲哚的最佳条件为pH 6.77,转速150 r/min。菌株具有较好的底物广谱性,能以柠檬酸钠、2-吲哚酮、苯酚、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等物质为唯一碳源生长。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对菌株代谢吲哚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中间产物主要为靛红、靛蓝和龙胆酸,由此推测的代谢途径为:吲哚首先被羟化成吲哚酚,吲哚酚二聚成靛蓝或者氧化成靛红,靛红进一步转化成龙胆酸。
关键词
吲哚
产碱杆菌
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Keywords
indole
Alcaligenes sp.
biodegradation
degradation pathway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Mariannaea sp.HJ菌株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其抗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婧
林宇星
刘莘轶
张珩琳
裴晓芳
曲媛媛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基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QAK201943)。
文摘
【目的】近年来,纳米银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抗菌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纳米银是一种广谱的抗菌剂,其对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合成方法而言,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的生物合成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方法】本研究利用真菌Mariannaea sp.HJ的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调控,还进一步考察了合成的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性能。【结果】胞内提取物浓度350 mg/L、AgNO3浓度5 mmol/L、pH 7.0为菌株HJ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的最优条件;TEM图像表明合成的纳米银颗粒主要为球形和伪球形,分散性良好,无明显的团聚现象;XRD表明合成的纳米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体结构;通过FTIR分析结果推测提取物中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能参与了纳米银的还原和稳定过程。此外,在本实验条件下合成的纳米银颗粒对革兰氏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和革兰氏阳性菌Arthrobacter sp.W1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真菌Mariannaea sp.HJ胞内提取物能合成尺寸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银颗粒,合成的纳米银颗粒在抗菌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Mariannaea
sp.HJ
生物合成
纳米银
抗菌活性
Keywords
Mariannaea sp.HJ
biosynthesis
silver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分类号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O614.122 [理学—无机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lcaligenes sp. YBY降解吲哚的特性研究
杨冰玉
林宇星
戴春晓
闫永全
朴世元
刘莘轶
曲媛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Mariannaea sp.HJ菌株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银及其抗菌特性研究
杨婧
林宇星
刘莘轶
张珩琳
裴晓芳
曲媛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