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鹗治理黄河理想初探——兼析老残为黄大户治病的医案 |
刘蕙孙
刘德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3
|
|
2
|
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开始远在明代以前 |
刘蕙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3
|
|
3
|
我国“夫权”的出现与发展 |
刘蕙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3
|
|
4
|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 |
刘蕙孙
|
《周易研究》
|
1994 |
3
|
|
5
|
司徒、■土与司社——与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院长伊藤道智教授商榷 |
刘蕙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6
|
宗周与成周——兼探《何尊》“佳王初■宅于成周”的含义 |
刘蕙孙
|
《人文杂志》
|
1984 |
2
|
|
7
|
《太谷学派遗书》序 |
刘蕙孙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8
|
孔子政治思想重探 |
刘蕙孙
|
《东岳论丛》
|
1982 |
1
|
|
9
|
太伯奔吴与先吴史事试探——从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图象文字推论周代吴国前期情况 |
刘蕙孙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0
|
《太谷学派的遗书》补编 |
刘蕙孙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1
|
《老残游记》出版九十周年 |
刘蕙孙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2
|
从我国古文献与古文字来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
刘蕙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3
|
太谷学派的遗书 |
刘蕙孫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57 |
2
|
|
14
|
《易》的思想内容的发展及《易经》和《易传》的关系 |
刘蕙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2 |
1
|
|
15
|
鸿桷楼读史随劄 |
刘蕙孫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3 |
0 |
|
16
|
泉州湾宋船航线与航向的进一步探讨 |
刘蕙孙
|
《海交史研究》
|
1978 |
0 |
|
17
|
从古文字“亳”字探讨郑州商城问题 |
刘蕙孙
|
《考古》
|
1983 |
8
|
|
18
|
闽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
刘蕙孙
|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9
|
明末农民起义军联明抗清的史实 |
刘蕙孙
|
《历史教学问题》
|
1958 |
0 |
|
20
|
何以说封建制形成在春秋战国之际 |
刘蕙孙
|
《历史教学问题》
|
195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