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鹗治理黄河理想初探——兼析老残为黄大户治病的医案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蕙孙 刘德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9-94,共6页
一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老校友余新河先生建议要根治黄河,他担任了“根治黄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己捐款一千万港币,以为提倡。他认为黄河的病根在于河底的淤沙无法清除,想搞一个利用河水自激、自动去除泥沙的装置。《老残游记... 一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老校友余新河先生建议要根治黄河,他担任了“根治黄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己捐款一千万港币,以为提倡。他认为黄河的病根在于河底的淤沙无法清除,想搞一个利用河水自激、自动去除泥沙的装置。《老残游记》作者治理黄河时,用“束水攻沙”的办法成了大功,恐怕就是这个原理。我说给余新河先生听,余先生深有同感。因而更加激起我对刘鹗根治黄河理想的探讨。今就此问题,叙述如下。 刘鹗先生是清末的小说家,且精通数学、医药、甲骨文及水利。提起水利是与他的家庭出身密切相关的。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在河南省作了40年的地方官,从祥符县知县、开封府知府到河南布政使,可以说一辈子都在与黄河作斗争,所以深知治河的原理,曾著有《治河舄议》一书。而刘鹗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从小随父在黄河边长大,黄水泛滥给灾民们带来的苦难以及父辈们的治河技艺,无疑在他幼时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后来在治河方面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鹗先生注重调查研究和执着钻研精神,为他后来治河技术的提高和治河学术的造诣提供了先决条件。例如:当时很多人对黄河水的含沙量说法颇不一致,有的文献说是“斗水六沙”,有的文献却说是“洪涨期泥占八”。而刘鹗在《治河五说》中,用生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黄河 《老残游记》 根治黄河 束水攻沙 黄河水利委员会 刘鹗 《尚书·禹贡》 洪水 缕堤 黄河水患
下载PDF
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开始远在明代以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蕙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99-102,共4页
一,根据福建“仙游刻石”,在明代以前中、琉已有朝贡关系琉球从古以来就是中国大陆周边的多岛海域之一。但其与中国交往,一般多认为始于明代。《明史·琉球传》载: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中山王... 一,根据福建“仙游刻石”,在明代以前中、琉已有朝贡关系琉球从古以来就是中国大陆周边的多岛海域之一。但其与中国交往,一般多认为始于明代。《明史·琉球传》载: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卷323、列传211)文献明确可征,所以中外学者对此均无界议。我则认为,假使前此尚无朝贡关系,明朝就冒失地派行人前往诏告即位建元,似乎不合情理。陶宗仪在其《书史汇要》卷八中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朝贡关系 中外学者 台湾 秦始皇 文字 书史 三国志 无异议 公元
下载PDF
我国“夫权”的出现与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蕙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说过: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政权、族权、神权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说过: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政权、族权、神权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认真想一想,情况确是这样。“四权”确是封建统治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男子 封建统治 神权 甲骨文 社会地位 地主阶级 政权 原始社会 宗法奴隶制
下载PDF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蕙孙 《周易研究》 1994年第1期1-8,51,共9页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刘蕙孙(一)《易》的卦序次第,古代《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文献无征,无可叙述,今言《易》序惟《周易》卦序及宋先天图卦序两种,先天图卦序完全是符号自然变化,简明易解,...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刘蕙孙(一)《易》的卦序次第,古代《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文献无征,无可叙述,今言《易》序惟《周易》卦序及宋先天图卦序两种,先天图卦序完全是符号自然变化,简明易解,不论。《周易》卦序,则是两千年一个勘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化规律 隐象 先天易 客观存在 六十四卦 《序卦传》 符号文字 《易》 象变
下载PDF
司徒、■土与司社——与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院长伊藤道智教授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蕙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1980年11月,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史教授伊藤道智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先秦史讲座。伊藤先生所谈的每一个问题,均掌握了大量文献资料及近期出土的青铜器彝铭,对具体问题做了具体分析,颇见精湛。当他讲到先秦土地制度时,说他因为... 1980年11月,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史教授伊藤道智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先秦史讲座。伊藤先生所谈的每一个问题,均掌握了大量文献资料及近期出土的青铜器彝铭,对具体问题做了具体分析,颇见精湛。当他讲到先秦土地制度时,说他因为青铜器彝铭中多“(?)土”之词,颇怀疑司徒先是管土地的,后来才发展为管人。这段话确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心想:是啊!假使不是掌管土地的,为什么名为“(?)土”?而且“(?)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先秦史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 中国史 封建社会 学文 春秋战国 尧典 文字
下载PDF
宗周与成周——兼探《何尊》“佳王初■宅于成周”的含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蕙孙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88-90,98,共4页
宗周与成周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即王都,数千年来并无任何异议,都认为平王东迁以前是两都并存。但是,自1965年《何尊》在陕西省宝鸡县出土,器底铭文中发现有一句“佳(唯)王初宅于成周”后,竟引出了新的问题。
关键词 成周 兼探 成王 宗庙 武王 西周王朝 诸侯 东迁 顽民 政治中心
下载PDF
《太谷学派遗书》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蕙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太谷学派 归群草堂 遗书 “内圣” 周太谷 “内圣外王” 古籍刻印 黄崖教案 圣功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孔子政治思想重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蕙孙 《东岳论丛》 1982年第2期86-91,共6页
关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思想的先驱,是先知先觉,是进步的。其说以郭沫若同志为代表。其二,认为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奴隶制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落后的,反动的。此以杨荣国、... 关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思想的先驱,是先知先觉,是进步的。其说以郭沫若同志为代表。其二,认为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奴隶制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落后的,反动的。此以杨荣国、赵纪彬最为健者。似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始终没有得到折衷,时至今日,也没有统一的意见。譬如,是否应仅以五种社会形态为标准肯定或否定孔子的思想,而并不去具体分析其在某一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及对周公、管仲的态度,应该怎样理解?既然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又和首铨《刑书》的郑子产(公孙侨)最为莫逆,于其死也,还挥泪说:“古之遗爱也!”以及对孔子的富而后教的主张,应如何对待?凡此种种,都有必要重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政治思想 宗法奴隶制 具体分析 有耻且格 管仲 奴隶社会 制礼作乐 周公 子产
下载PDF
太伯奔吴与先吴史事试探——从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图象文字推论周代吴国前期情况
9
作者 刘蕙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4-78,共5页
吴国前期,即吴太伯至吴王阖闾前后一段历史,可以说是“文献无征”。只有《史记·吴太伯世家》开始有一点记载,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吴太伯传》稍详。此外如《春秋左氏传》、《国语·吴语》以及《越绝书》等仅写吴王阖闾... 吴国前期,即吴太伯至吴王阖闾前后一段历史,可以说是“文献无征”。只有《史记·吴太伯世家》开始有一点记载,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吴太伯传》稍详。此外如《春秋左氏传》、《国语·吴语》以及《越绝书》等仅写吴王阖闾、夫差和越王允常、勾践间的斗争事实,而无先吴史事。 本世纪五十年代,我来到福建师范学院。偶与福建文管会秘书韩阅书同志谈福建省文物普查的情况。说到在福建华安县汰内乡汰溪仙字潭上有一段摩崖石刻,像画又像字,历来认为是仙人的笔迹,故称仙篆,地名取为仙字潭。《漳州府志》记载说此刻石韩愈曾看过,韩文公翻译说是:“诏还视文鲤鱼天公卑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不知何据?也不知何意?直至193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奔吴 福建华安 民族部落 摩崖石刻 吴国 史事 荆蛮 文字 衡山 淮夷
下载PDF
《太谷学派的遗书》补编
10
作者 刘蕙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Z1期44-47,共4页
1957年,我在《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太谷学派的遗书》一文,首次向学术界公布了珍藏于我手中的太谷学派遗书目录,并就我所经眼的二十多部学派遗书作了简单的提要。越三十年,又得见泰州图书馆传抄的部分学派遗书。今将其中... 1957年,我在《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太谷学派的遗书》一文,首次向学术界公布了珍藏于我手中的太谷学派遗书目录,并就我所经眼的二十多部学派遗书作了简单的提要。越三十年,又得见泰州图书馆传抄的部分学派遗书。今将其中以往未见者,增补提要如下,以供与会诸君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归群草堂 遗书 龙川 南北合宗 图书馆 《易》 《论语》 白石山 古近体诗
下载PDF
《老残游记》出版九十周年
11
作者 刘蕙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63-71,共9页
《老残游记》出版,在出版的七七、七八年的时候,福建中国新闻社杨毅社长要我写一篇几十年来有关《老残游记》的情况的文章,于是我写了一篇《〈老残游记〉比十五年》。因为实际时间已近八十年,新闻社把它改名为《〈老残游记〉八十年》向... 《老残游记》出版,在出版的七七、七八年的时候,福建中国新闻社杨毅社长要我写一篇几十年来有关《老残游记》的情况的文章,于是我写了一篇《〈老残游记〉比十五年》。因为实际时间已近八十年,新闻社把它改名为《〈老残游记〉八十年》向海外发稿,因为中国新闻社在东南亚方面有53家华文报纸都用它的稿子,有好几家登载了出来。一晃十几年,今年是《游记》出版的九十周年了。山东济南社会科学院在一九九三年九至十月间召开一次“《老残游记》出版九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后来更名为“刘鄂与《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编者注),通知我出席参加,并写一篇文章。我想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写此一文,因为通讯社稿字数有限制,那篇文章还是特别照顾,约2千字左右。本文除了加人写那篇以后发生的新情况外,过去的情况也尽我所知写详细一点,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中国新闻社 国际学术讨论会 华文报纸 周年纪念 刘厚泽 邻女语 铁云诗存 北拳 李伯元
下载PDF
从我国古文献与古文字来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12
作者 刘蕙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283-290,共8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解放后我国史学界普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它作为尺度,衡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中国古代史方面,从中国古代存在的客观情况,来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解放后我国史学界普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它作为尺度,衡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中国古代史方面,从中国古代存在的客观情况,来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并丰富它,似乎还不甚多。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论证,以求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我国古代 古文献 母系氏族公社 伏羲 历史人物 黄帝 历史事件 黄河流域 部落联盟
下载PDF
太谷学派的遗书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2期211-228,共18页
一公元十九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清道咸同光间,石埭周太谷(星垣)、真州张石琴(積中)、仪徵李晴峰(光炘)诸先生所创的“太谷学派”,因同治五年黄崖教案影响,学派中人韬潛避祸,真象矜祕不传。外人遂肆为揣测,造出无数神奇古怪的说法,说库... 一公元十九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清道咸同光间,石埭周太谷(星垣)、真州张石琴(積中)、仪徵李晴峰(光炘)诸先生所创的“太谷学派”,因同治五年黄崖教案影响,学派中人韬潛避祸,真象矜祕不传。外人遂肆为揣测,造出无数神奇古怪的说法,说库本大狱记所附懺因子龙川诗跋就深惜诸氏之学无遗书传世。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篇第九章第六节之六“不利统治阶级的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石琴 张氏 白石山 思想史 参同契 师范学院 范文澜 同上 关尹子
下载PDF
《易》的思想内容的发展及《易经》和《易传》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蕙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1期53-65,共13页
《易》是先秦典籍中一部比較完整、但是比較复杂的书。它具有一套完完全全的符号体系,作为贯串全书的綫索,故觉其完整;而却在不同时期穿上一层又一层、一件又一件的外衣,故比較复杂。脫去它一层又一层的外衣,还其庐山真面,实大非易事。... 《易》是先秦典籍中一部比較完整、但是比較复杂的书。它具有一套完完全全的符号体系,作为贯串全书的綫索,故觉其完整;而却在不同时期穿上一层又一层、一件又一件的外衣,故比較复杂。脫去它一层又一层的外衣,还其庐山真面,实大非易事。我过去对此也曾涉猎,写过一篇《易学象数別論初衍稿》,后来因搞别的,就放了下来。最近看到馮友兰、李景春、任继愈、高亨、高文策、李镜池、沈瓞民諸先生的有关的論文,大家都提出了自己对《周易》的不同的看法,开展了“百家爭鳴”,不禁見猎心喜,想把自己的一孔之見也提出向同志們請教。我想在本文談的共有五个問題:(1)《周易》究竟是不是一本卜筮之书?(2)《周易》的思想內容是发展的,和不是“封閉了的体系”。(3)《周易》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辯証法的成分及其阶极性。(4)《易》《周易》和《易傳》的成书时代及其相互間的关系。(5)我們应如何对待《周易》及整理《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体系 成书时代 任继愈 周易参同契 自然现象 外衣 思想内容 八卦 自然变化 圣人
下载PDF
鸿桷楼读史随劄
15
作者 刘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1期161-166,共6页
《史記·殷本紀》:“湯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集解:“孔安国曰:‘欲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勾龙者,故不可而止。”义殊不能貫通。因为湯既灭了夏后氏,而仅欲把原来配享土神的勾龙换一个人,似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值不得在... 《史記·殷本紀》:“湯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集解:“孔安国曰:‘欲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勾龙者,故不可而止。”义殊不能貫通。因为湯既灭了夏后氏,而仅欲把原来配享土神的勾龙换一个人,似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值不得在历史上特笔一书。因而想到《社》,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本身还是問題。不先解决《社》的本义,“迁夏社”的本来面目恐終难见。按《說文》許慎解字說:“社,地主也。《春秋傳》曰:‘共工子勾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士所宜。’”段注:“許君謹案曰:春秋称公社,今人謂社神为社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神 甲骨文 聚落 金文 象征 师范学院 周宣王 字义 氏族社会 本义
下载PDF
泉州湾宋船航线与航向的进一步探讨
16
作者 刘蕙孙 《海交史研究》 1978年第1期44-49,共6页
一、小引泉州宋船的航线与航向问题,学术界尚无最后的结论。关于航线,多数同志认为系航行于东南亚。有的同志则认为系开往日本,还有的同志认为是日本的来舶。航向问题,有人认为是出口的船,有人以为是出海船舶的回航。要皆持之有故,言之... 一、小引泉州宋船的航线与航向问题,学术界尚无最后的结论。关于航线,多数同志认为系航行于东南亚。有的同志则认为系开往日本,还有的同志认为是日本的来舶。航向问题,有人认为是出口的船,有人以为是出海船舶的回航。要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需要进一步探讨与讨论。我们的初步意见,认为是出口船舶的回航;航线是驶向东南亚至红海一带;是丝绸之路的海上联络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向 古船 航行方向 福建人 泉州湾 遗物 龙涎香
下载PDF
从古文字“亳”字探讨郑州商城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蕙孙 《考古》 1983年第5期452-454,共3页
本世纪五十年代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的发现,继安阳殷墟甲骨卜辞出土之后,为考古学及殷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经过长期、多次并全面的调查、发掘、分析、研究,确系殷商遗址;而且并不是一般的居民的聚落而是商代王都之一。我对此本来只是... 本世纪五十年代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的发现,继安阳殷墟甲骨卜辞出土之后,为考古学及殷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经过长期、多次并全面的调查、发掘、分析、研究,确系殷商遗址;而且并不是一般的居民的聚落而是商代王都之一。我对此本来只是看考古报告,随人言下,并无具体的感性认识。去年身临其地,瞻望其遗迹规模,广袤都超过了小屯,其工场、墓地等等分布亦均足说明其确为王都。这一点二十余年,学术界亦并无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二里岗 遗址 考古学 五十年代 考古报告 甲骨卜辞 安阳殷墟 探讨 殷商史
原文传递
闽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18
作者 刘蕙孙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共4页
闽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股洪流;而专就宋以后来说,是正在发展的新思想的基础和先河。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存在的感受与认识,并且要使之适应这种存在,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更顺利一些好一些,这完全是唯物的。但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会发... 闽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股洪流;而专就宋以后来说,是正在发展的新思想的基础和先河。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存在的感受与认识,并且要使之适应这种存在,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更顺利一些好一些,这完全是唯物的。但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错觉而有所歪曲,这就是唯心思想。远自《周易》、《洪范》、太史公所说的六家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闽学 朱熹 客观存在 新思想 理学 社会生活实践 六家要旨 周易 地位
原文传递
明末农民起义军联明抗清的史实
19
作者 刘蕙孙 《历史教学问题》 1958年第6期47-47,共1页
高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二章明末农民战爭中有一段話說: “农民軍的主力进入山西,迅速占領太原、大同和宣府,由居庸关进逼北京。他們派人到北京会見崇禎皇帝,提出联兵抵抗清軍的主張,明政府拒絕了。”此一段历史,正史如明史... 高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二章明末农民战爭中有一段話說: “农民軍的主力进入山西,迅速占領太原、大同和宣府,由居庸关进逼北京。他們派人到北京会見崇禎皇帝,提出联兵抵抗清軍的主張,明政府拒絕了。”此一段历史,正史如明史明鑑等均不載。去年我教中国中世紀史时有在中学任教的同志問我出处。我因明史不熟,仅記在明末清初笔記中看过,并不記出于何处。我系郭灵中先生說:玄覽堂丛书本怀陵流寇終始录有共事,并承檢出相示。甲申三月乙己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明末清初 明史 明末农民起义军 中学 明政府 抗清 北京 山西 太原
原文传递
何以说封建制形成在春秋战国之际
20
作者 刘蕙孙 《历史教学问题》 1957年第4期10-11,共2页
殷周之交社会生产关系能不能转变呢?不能.因为生产关系转变的条件有二:第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殷周之交:第一:殷商是青铜器时代,西周也是青铜器时代,并无进一步的生产工具.殷商末期生产重点是农业,西周也是农业,... 殷周之交社会生产关系能不能转变呢?不能.因为生产关系转变的条件有二:第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殷周之交:第一:殷商是青铜器时代,西周也是青铜器时代,并无进一步的生产工具.殷商末期生产重点是农业,西周也是农业,殷周之交并未发现何等先进的生产技术.至于西周究竟有无铁器,范文澜先生早说过尚无实物证明.典籍所载,最早的也说是春秋时晋铸刑鼎之说.现在传世的三代鼎彝,自汉武帝宝鼎建元直至今日,有铜制,陶制,也有一二玉制,铁鼎则从未见过.鼎彝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社会生产关系 封建制度 生产力 西周 殷周 末期生产 外来文化 生产技术 生产工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