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转构造与其易混淆构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见宝 夏斌 +3 位作者 吕宝凤 蔡周荣 施秋华 袁亚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4-748,共5页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下,由断层活动性质的横向差异所致。正反转褶皱与背形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背形,但是在地层厚度、剥蚀程度、轴面及伴生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地层中间厚两翼薄,顶部剥蚀程度向两翼降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向褶皱高点超覆。重力滑动堑背形由于是区域性张应力的大环境下局部受压的结果,所以其规模较小;重力滑动堑背形和地层补偿堑背形地层受张性区域应力控制,地层顶部无剥蚀,且无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底辟背形无横向应力,属横弯褶皱,轴面多直立,发育盐边凹陷及顶部断层簇等伴生构造。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均是断层的上盘发育背斜,但在背斜的形态、规模、地层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滚动背斜受同生断层控制,背斜面积和高度较小,轴面基本平行于断层面;顶部地层剥蚀不明显;与断展型正反转地层厚度呈上凸下凹的"喇叭型"相比,其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重力滑动构造 底辟构造 滚动背斜
下载PDF
济阳拗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见宝 袁遁甲 +3 位作者 宋志敏 李冰 曲艳伟 任建刚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应用平衡剖面法计算了济阳拗陷新生代不同时期的第一主张应力方向:Ek—Es_4时期,盆地主应力方向为NNE向;Es_(3+2)时期为NNW向;Es_1—Ed时期为NWW向;新近纪和第四纪为近N-S向.区域第一主应力方向与盆地断裂活动性、构造变革面、盆地沉降... 应用平衡剖面法计算了济阳拗陷新生代不同时期的第一主张应力方向:Ek—Es_4时期,盆地主应力方向为NNE向;Es_(3+2)时期为NNW向;Es_1—Ed时期为NWW向;新近纪和第四纪为近N-S向.区域第一主应力方向与盆地断裂活动性、构造变革面、盆地沉降史均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济阳拗陷是以断陷为主,叠加走滑的复合型盆地,经历了裂陷+走滑—走滑—裂陷—拗陷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拗陷 新生代 主应力 动力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见宝 孙珍 +2 位作者 刘彦宾 赵中贤 王章稳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琼东南盆地属于南海北部陆缘拉张盆地,但是由于其不同的发育历史及红河断裂的影响,具有与东部陆缘盆地不同的构造特征。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在地壳结构、基底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的原因还不清楚。新生代沉降速率发生多... 琼东南盆地属于南海北部陆缘拉张盆地,但是由于其不同的发育历史及红河断裂的影响,具有与东部陆缘盆地不同的构造特征。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在地壳结构、基底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的原因还不清楚。新生代沉降速率发生多期变化,并存在裂后异常沉降、沉降延迟等现象,其形成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平面上,构造具有迁移性,但是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迁移方向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盆地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经历了由裂陷期和裂后早期的较好重合到裂后晚期的逐步分离,直至完全分离的过程。盆地形成与地幔流的关系,以及红河断裂对盆地裂后沉降迁移的影响,也都是需要进一步确定的工作。鉴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琼东南盆地与南沙的共轭关系、盆地异常沉降、红河断裂及内部构造转换带对构造迁移的影响、以及琼东南盆地与珠江口盆地的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坡 深水盆地 异常沉降 动力学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坑透技术在九里山矿构造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见宝 宋志敏 +2 位作者 李冰 曲艳伟 任建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2,共3页
为保证九里山矿井的安全生产,在14141工作面实施了坑透技术实验进行构造预测。通过分析工作面实际情况及井下探测频率实验,确定了坑透电磁波频率和测点布置方案。通过对比电磁波衰减系数层析成像与运输底抽巷实揭资料表明:实验进展顺利... 为保证九里山矿井的安全生产,在14141工作面实施了坑透技术实验进行构造预测。通过分析工作面实际情况及井下探测频率实验,确定了坑透电磁波频率和测点布置方案。通过对比电磁波衰减系数层析成像与运输底抽巷实揭资料表明:实验进展顺利,数据可靠;无线电坑透探测结果与地质实际吻合性较好,精确度较高;坑透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透技术 层析成像 构造预测 探采对比
下载PDF
综合多种方法识别济阳拗陷反转构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见宝 夏斌 +2 位作者 吕宝凤 袁亚娟 施秋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8-9,共4页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声波时差 流体包裹体 济阳拗陷 地震反射特征
下载PDF
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的图解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见宝 崔树军 +3 位作者 李冰 谢玉华 李恒乐 谷渊涛 《河南科技》 2021年第16期141-143,共3页
岩层真厚度计算是野外地质填图中制作综合地层柱状图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岩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过于繁杂,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公式而不理解其所代表的地质含义,导致在野外处理实际问题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 岩层真厚度计算是野外地质填图中制作综合地层柱状图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岩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过于繁杂,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公式而不理解其所代表的地质含义,导致在野外处理实际问题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本文通过空间思维,将岩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与实际地质现象建立联系,建立起公式的三维空间图解。该方法使抽象的公式转换为了形象的图形,利于理解,便于记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真厚度 图解法 倾角 倾向 坡向
下载PDF
河南省太行构造区二_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见宝 高晖 +4 位作者 宋志敏 李冰 廉有轩 杨晓娜 曲艳伟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太行构造区二_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采用评价、校正后得到的190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太行构造区主要煤田二_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煤层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太行构造区二_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采用评价、校正后得到的190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太行构造区主要煤田二_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煤层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研究得出:安鹤、焦作煤田为高瓦斯区,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煤变质程度较高,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强,且煤层埋藏深度大。此外,受丰沛—盘古寺断层的屏蔽,构造对深部的煤层瓦斯影响较小,瓦斯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构造区 二1煤层 瓦斯地质 煤变质 瓦斯保存条件
下载PDF
河南省嵩箕构造区二_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见宝 张建锋 +4 位作者 宋志敏 李冰 廉有轩 杨晓娜 曲艳伟 《中州煤炭》 2016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246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嵩箕构造区主要煤田二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受后期构造变动破坏盖层的影响,嵩箕构造区煤层瓦斯含量总体偏低...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246个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嵩箕构造区主要煤田二1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受后期构造变动破坏盖层的影响,嵩箕构造区煤层瓦斯含量总体偏低。构造区南部由于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构造复杂,致使登封、新密、禹县等煤田瓦斯含量较低;靠近北纬35°带的新安、偃龙煤田受区域岩浆热的影响,煤变质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吸附瓦斯能力,然而由于区内大型平移断层、掀斜断块发育,导致煤层瓦斯散失,瓦斯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箕构造区 二1煤层 瓦斯地质 煤层瓦斯 瓦斯含量
下载PDF
河南省崤熊构造区主采煤层瓦斯地质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见宝 宋志敏 +3 位作者 陈守民 廉有轩 杨晓娜 曲艳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2期35-39,共5页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174个可用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崤熊构造区主要煤田主采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煤层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崤熊构造区主要煤田主采煤层瓦斯含量总体较低,平均值基... 采用评价、校正后的174个可用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点绘制了崤熊构造区主要煤田主采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通过分析比较各煤田瓦斯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煤层瓦斯分布的控制规律。崤熊构造区主要煤田主采煤层瓦斯含量总体较低,平均值基本在6 m^3/t以下。煤变质程度低,以长焰煤、气肥煤为主,导致煤层瓦斯含量总体偏低。崤熊构造区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在先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基础上,叠加了后期的伸展构造,不利于煤层瓦斯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崤熊构造区 主采煤层 瓦斯地质
下载PDF
平煤十一矿瓦斯分布东西分异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见宝 宋志敏 +1 位作者 任建刚 曲艳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9-25,共7页
通过构造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了平煤十一矿煤层瓦斯分布的动力学机制。以中央NE向雁列式断层为界,十一矿瓦斯分布存在东西分异的现象,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东部高、西部低。十一矿东部受锅底山断层左行走滑拖拽,表现为挤... 通过构造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了平煤十一矿煤层瓦斯分布的动力学机制。以中央NE向雁列式断层为界,十一矿瓦斯分布存在东西分异的现象,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东部高、西部低。十一矿东部受锅底山断层左行走滑拖拽,表现为挤压应力场,形成了一系列NW向逆断层;西部受锅底山断层同沉积作用影响,表现为拉张应力场,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小型正断层。东、西部不同的应力场性质,形成了NE向雁列式断层,作为矿井瓦斯地质单元的天然分割线,造成了矿井东、西部不同的瓦斯地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分布 东西分异 雁列式断层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济阳拗陷孔店组沉积体系及其构造成因
11
作者 刘见宝 闫云明 +2 位作者 宋志敏 崔树军 廉有轩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5期467-472,504,共7页
济阳拗陷是中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其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是我国研究含油气盆地最典型的地区.本文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构造对主要储层孔店组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孔店组具典型陆相走滑-伸展断陷... 济阳拗陷是中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其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是我国研究含油气盆地最典型的地区.本文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构造对主要储层孔店组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孔店组具典型陆相走滑-伸展断陷盆地早期幕式充填的多物源、快速堆积的特征.砂质沉积体系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主要类型,深洼内为干旱盐湖的膏盐层、灰岩层及韵律层理泥岩层沉积.3种类型的陡坡边界具有近岸沉积的共同特征,但沉积的平面和纵向分布存在差异.与陡坡边界类型相比较,缓坡边界沉积相类型相对简单,冲积扇及近岸水下扇不甚发育,相带宽,沉积物运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拗陷 孔店组 沉积体系 构造成因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孔店期沉积盆地的构造控制
12
作者 刘见宝 闫云明 +2 位作者 宋志敏 崔树军 廉有轩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济阳坳陷孔店期构造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结合地震识别及大量的钻井资料,编制了孔店组二段和孔店组一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图,以及孔店组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孔店期济阳坳陷表现为若干分隔断陷盆地,多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东营、惠民、... 针对济阳坳陷孔店期构造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结合地震识别及大量的钻井资料,编制了孔店组二段和孔店组一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图,以及孔店组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孔店期济阳坳陷表现为若干分隔断陷盆地,多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东营、惠民、沾化凹陷相对独立成湖,而每个凹陷中又可分隔成相对独立的沉积和沉降中心;最大沉积和沉降中心为惠民凹陷的阳信洼陷和惠民洼陷。孔二段分割性强,孔一段湖域扩大,但仍具有较强的分割性。济阳坳陷孔店期原型湖盆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西部南断北超的NE向断层控盆,东部北断南超的NW、EW向断层控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孔店期 构造控制 盆地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边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13
作者 刘见宝 宋志敏 +1 位作者 崔树军 廉有轩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0期42-48,53,共8页
利用地震资料,从不同类型的构造边界对圈闭的形成和分布、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动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认识:济阳坳陷新生代油气圈闭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分期性。阶梯式陡坡边界油气主要沿高角度断层作垂向... 利用地震资料,从不同类型的构造边界对圈闭的形成和分布、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动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认识:济阳坳陷新生代油气圈闭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分期性。阶梯式陡坡边界油气主要沿高角度断层作垂向运移,座椅式陡坡边界主要靠主干断层上盘发育的次级调节性断层疏导油气,铲式陡坡边界的油气运移主要受断层在不同地段的差异封闭性控制,缓坡带盆倾断层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不整合面作为主要的横向运移通道。济阳坳陷快速构造沉降形成的地层超压不但使烃源岩产生微裂缝,而且为油气通过微裂缝排驱到输导层中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新生代 构造 边界类型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中国煤田滑动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刘见宝 张建锋 +1 位作者 宋志敏 崔树军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我国煤田滑动构造研究起源自20世纪60年代初,然而进展迟缓。二叠系滑动构造不仅发育于华南板块,在华北板块南缘也普遍发育,侏罗系滑动构造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北地区。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二叠系、侏罗系主要含煤地层滑动构造的时空分布... 我国煤田滑动构造研究起源自20世纪60年代初,然而进展迟缓。二叠系滑动构造不仅发育于华南板块,在华北板块南缘也普遍发育,侏罗系滑动构造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北地区。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二叠系、侏罗系主要含煤地层滑动构造的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特征、形成机制,滑动构造对煤层埋深、煤厚、煤质、煤层瓦斯、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数学分析、室内实验以及野外调查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是滑动构造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构造 瓦斯 开采技术条件 野外调查
下载PDF
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胡杨 郭峰 +1 位作者 刘见宝 袁亚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4,192-193,共7页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印支期的挤压推覆作用,使盆地雏形形成;燕山早期的区域伸展作用,使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下、中侏罗统,边陡中拗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盆地南部边界向...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印支期的挤压推覆作用,使盆地雏形形成;燕山早期的区域伸展作用,使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下、中侏罗统,边陡中拗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盆地南部边界向准噶尔盆地发生较大逆冲,形成完整的边界,且与准噶尔盆地完全隔离开来。由于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条件缺乏系统研究,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烃源岩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及运移条件等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拥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储盖组合、不同类型圈闭和复合输导体系,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和什托洛盖盆地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盖组合 圈闭 运移条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亚娟 吕宝凤 +2 位作者 刘见宝 郭峰 施秋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2,共7页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滑断裂系统,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平衡剖面复原表明,柴达木盆地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1)断裂在中新世(N1)定型;(2)断裂在上新世(N2)—第四纪(Q)期间发育形成;(3)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在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这些断裂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侏罗纪的扩张、古近纪的初步挤压反转、新近纪大幅度逆冲走滑、第四纪最终定型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断裂 几何学 运动学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预测地下水水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建锋 刘见宝 +1 位作者 崔树军 谢玉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1,共4页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平原的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为了准确预测城市地下水水位变化,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征,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平原的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为了准确预测城市地下水水位变化,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征,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以下简称"混合模型"),并研究了其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精度。利用北京市平谷区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分别用BP网络和混合模型对该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测。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线性相关系数(R)对模型预测的精度进行度量。预测结果表明:混合模型第1至第3个月的地下水水位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535,0.598和0.634 m;而BP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66,0.824和0.940 m。混合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为BP模型的95%,73%和67%。使用混合模型能明显提高预测的精度,显著增加有效预测时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过量开采 地下水水位 离散小波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强度折减法改进及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闫云明 崔树军 刘见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82,87,共5页
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对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时并未考虑其对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会使得分析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改进了传统强度折减法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Duncan-Chang双曲线... 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对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时并未考虑其对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会使得分析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改进了传统强度折减法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Duncan-Chang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并深入分析土体应力状态、强度与变形的联系,分别建立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据此在强度参数折减的同时,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同时进行修正。以均质土体边坡为例,应用改进的强度折减法开展稳定性评价,并与极限平衡法(Spencer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准确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同时修正μ和E方法,只修正E方法,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只修正μ方法,结论验证了提出的改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有限元 变形参数修正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水力冲孔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冰 刘见宝 +2 位作者 任建刚 陈锋 宋志敏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138,共8页
煤矿瓦斯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瓦斯灾害大多发生在透气性低和抽采效果差的低渗透性煤层中,目前水力冲孔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理手段。为探讨水力冲孔技术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影响,利用压汞、液... 煤矿瓦斯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瓦斯灾害大多发生在透气性低和抽采效果差的低渗透性煤层中,目前水力冲孔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理手段。为探讨水力冲孔技术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影响,利用压汞、液氮、甲烷等温吸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手段,对水力冲孔前后的煤样进行了微观孔隙、甲烷吸附性能和结构成分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孔过程对于煤体内部微观孔隙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主要集中在过渡孔(尤其是50 nm以下)和微孔段。不同温度下,冲孔过程均使煤的甲烷吸附性能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可达1~2倍。冲孔后煤样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各峰位强度有所减小,拉曼光谱D峰和G峰面积有所增大,即冲孔过程对煤的结构成分也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为官能团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构缺陷发育和芳香型碳富集。水力冲孔作用不仅可大幅改善煤体内部的孔隙通道,从而提升煤体内部瓦斯的解吸-扩散-渗流能力,还可使煤体新产生一些小分子结构的气体,且赋存于煤体内部丰富的孔隙结构中。水力冲孔后煤体这些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变化,很好地解释了生产现场水力冲孔后煤体的瓦斯抽采效率提升,瓦斯流量衰减系数较小和持续抽采能力变强这一宏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冲孔 微观孔隙 结构成分 瓦斯抽采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9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南 刘见宝 +9 位作者 段先哲 胡杨 陈亮 韩世礼 谭凯旋 谢焱石 刘珊 王正庆 马强 冯志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84,共3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As、Ba、Cu、Se、Zn、Mn、Cd、Cr、Pb等9种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9种元素的检出限均低于0.008 mg/L。在0.05~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9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As、Ba、Cu、Se、Zn、Mn、Cd、Cr、Pb等9种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9种元素的检出限均低于0.008 mg/L。在0.05~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9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精密度实验中,9种元素的极差值均小于0.007 mg/L。3个加标水平下,9种元素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9.0%~113.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该方法可作为水中As、Ba、Cu、Se、Zn、Mn、Cd、Cr、Pb等9种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