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5 位作者 马维虎 刘观焱 顾勇杰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Ⅲ度20例,Ⅳ~Ⅴ度61例。术前患者冠状位主侧凸Cobb角45°~85°,平均Cobb角60.35°,采用TSRH等钉棒系统进行全脊柱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融合固定技术。对手术后矫形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出血1000ml(800~2400ml),共置椎弓根螺钉924枚,术后平均Cobb角18.46°。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0.5个月。86例患者中,1例脊髓损伤;25枚螺钉偏位;2例神经根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躯体失平衡;1例交界性后凸;3例内固定松动;2例假关节形成;1例曲轴现象;2例平腰畸形。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有很多种并发症,正确的诊治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后路顶椎椎弓根全椎体截骨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9
2
作者 阮永平 胡勇 +4 位作者 何贤峰 徐荣明 马维虎 刘观焱 顾勇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顶椎椎弓根三柱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后路顶椎椎弓根三柱截骨治疗42例脊柱后凸患者,其中陈旧胸腰椎骨折20例、椎体发育不良8例、结核性10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评定脊柱后凸矫... 目的探讨经后路顶椎椎弓根三柱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后路顶椎椎弓根三柱截骨治疗42例脊柱后凸患者,其中陈旧胸腰椎骨折20例、椎体发育不良8例、结核性10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评定脊柱后凸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位置、手术并发症、腰痛及Oswestry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5个月。植骨融合满意,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前后凸Cobb角度平均为霹8.5°术后为20.6°,平均矫正角度为35.3°。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5分,术后3.6分。术前ODI平均为57.6%,术后31.7%。结论经后路顶椎椎弓根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大,手术视野开阔,手术相对安全,可获得满意的放射学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胸腰段交界性后凸的预防
3
作者 孙韶华 马维虎 +3 位作者 徐荣明 顾勇杰 刘观焱 蒋伟宇 《浙江实用医学》 2009年第1期35-36,81,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AJS)胸腰段交界性后凸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58例MS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侧凸的矫形,对胸腰结合部首先将矫形棒塑形成直的或略微前凸的形状,并进行单独置钉,采用先压缩矫形后撑开...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AJS)胸腰段交界性后凸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58例MS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侧凸的矫形,对胸腰结合部首先将矫形棒塑形成直的或略微前凸的形状,并进行单独置钉,采用先压缩矫形后撑开矫形的方法,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1.5个月,评价手术后及随访后的胸腰段的平衡。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及随访后胸腰段均未出现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段交界性后凸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时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应用胸腰段单独置钉并进行先压缩后撑开的方法是预防交界性后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结合部 后凸畸形
下载PDF
枢椎棘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拔出力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观焱 徐荣明 +5 位作者 马维虎 赵红勇 林华杰 许楠健 孙韶华 吕荣坤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拔出力强度。方法取8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C2)。于椎体两侧随机进行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为4.0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及椎板的...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拔出力强度。方法取8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C2)。于椎体两侧随机进行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为4.0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及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为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在直视椎弓根下置钉。置钉后行拔出强度实验,比较2种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强度。结果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拔出力度为(387.56±0.862,P=0.403);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钉道长度为(21.42±1.14)mm,稍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23.16±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5)。结论枢椎棘突螺钉具有椎弓根螺钉相近的生物力学拔出力强度,枢椎棘突螺钉在生物力学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螺钉
原文传递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6 位作者 赵刘军 刘观焱 孙韶华 阮永平 胡勇 蒋伟宇 顾勇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按照Allen分型:Ⅰ度7例,Ⅱ度19例,Ⅲ度29例,Ⅳ度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总结分析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按照Allen分型:Ⅰ度7例,Ⅱ度19例,Ⅲ度29例,Ⅳ度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轻度屈曲位颅骨牵引制动(3~4kg)。单纯后路手术2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或经关节螺钉固定,Ⅰ期前后联合手术42例。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随访6~65个月,平均34个月。2例后路切口感染,经过清创换药等治疗愈合,2例术后短期内神经症状加重,通过甲基强的松龙等治疗后恢复。神经功能除A级18例没有恢复外,均有1级以上改善。其中有11例B级患者术后有4例达C级,有5例达D级;C级10例中有6例恢复至D级,4例达E级,D级15例全部达E级。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发现不融合者。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需根据Allen分型决定治疗策略。对于Ⅰ度和Ⅱ度损伤采用后路手术;而对于Ⅲ度和Ⅳ度损伤,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采用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固定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