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执行痛、热延缓辨别作业时额叶神经元及肌电活动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觐龙 李钢 +1 位作者 宿双宁 凤雏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研究额叶神经元对躯体痛、热刺激出现反应的机能意义,设计了痛、热延缓辨别作业对猕猴进行实验。痛和热仅在暗示期给予,要求动物对此不立即作出行为反应。而是暂时记住这个信号,等到行动期再作出反应。待作业正确率连续三天达90%以上... 为研究额叶神经元对躯体痛、热刺激出现反应的机能意义,设计了痛、热延缓辨别作业对猕猴进行实验。痛和热仅在暗示期给予,要求动物对此不立即作出行为反应。而是暂时记住这个信号,等到行动期再作出反应。待作业正确率连续三天达90%以上,记录额叶神经元和两侧上肢肌肉的电活动.以观察神经元活动与信号刺激以及肌肉活动之间的关系。在记录的142个作业相关神经元中,与痛、热刺激相关者87个(66.4%)。其中22个仅对痛刺激、18个仅对热刺激起反应,47个对痛、热刺激都起反应(其中4个反应方向相反)。此外,有21个对痛、热、视都出现反应。其余仅对视觉刺激起反应。这些神经元主要位于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包括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皮层。在两侧上肢12块肌肉中,除操作侧指总伸肌、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在压放杠杆时,可记录到短暂的肌电活动外,在作业的其它时期和其它肌肉均未记录到规律的肌电活动。这表明痛热刺激在暗示期引起的神经元反应与行为动作的发动没有直接关系,从而支持关于额叶皮层这一区域的神经元在对刺激物信号意义的辨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延缓辨别作业 神经元 肌电
下载PDF
猕猴额叶神经元视辨别机能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觐龙 宿双宁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04-511,共8页
我们曾经提出,额叶神经元的反应,主要不是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属性,而是与信号意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验证这一看法,设计了两套作业,即视延缓辨别作业(作业Ⅰ)和视辨别反应作业(作业Ⅰ),对4只成年猕猴进行实验。两套作业都由1—4期组成,... 我们曾经提出,额叶神经元的反应,主要不是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属性,而是与信号意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验证这一看法,设计了两套作业,即视延缓辨别作业(作业Ⅰ)和视辨别反应作业(作业Ⅰ),对4只成年猕猴进行实验。两套作业都由1—4期组成,在第2期都有伪随机出现的红绿灯光信号,在第3期都要求动物密切注意随后的灯光信号变化。但是,作业Ⅰ要求动物对第2期出现的红绿灯光进行辨别,作业Ⅰ则要求对第4期的红绿灯光进行辨别。待动物学会作业,正确率达90%以上,在动物进行作业的同时引导额叶神经元放电。共记录作业相关神经元163个。其中作业Ⅰ98个,作业Ⅱ 65个。在作业Ⅰ中,神经元的反应多数出现在第2、3期,占该作业反应总数的70%。而在作业Ⅱ中,反应多数出现在第3、4期,也占该作业反应总数的70%。其次,作业Ⅰ第2期的神经元反应绝大多数对红、绿灯光有明显的特异性,而作业Ⅱ第2期的则没有,只有第4期的反应才有明显的特异性。本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上述看法,并且表明,额叶神经元对信号的反应主要是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有很大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皮层 单神经元活动 视辨别作业
下载PDF
正常猕猴运动病易感性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觐龙 宿双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97-203,共7页
为了观察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及个体差异,选用了三种水平旋转速度与几种不同的旋转方式,组合成5组刺激参数在电动旋转仪上进行实验,每次连续观察60min,按照我们提出的猕猴运动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旋转速度中,以200&#... 为了观察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及个体差异,选用了三种水平旋转速度与几种不同的旋转方式,组合成5组刺激参数在电动旋转仪上进行实验,每次连续观察60min,按照我们提出的猕猴运动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旋转速度中,以200°/s 所诱发的运动病症状最重,其次为150°/s,而以90°/s 最轻。在旋转方式方面,则以变向旋转+定时急停所诱发的症状最重,其次为定向旋转+定时急停,而以定向旋转+连续不停最轻。虽然所有10只猕猴在较强的刺激条件下都出现了症状,但其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即使采用最强的刺激作用60min,所有猕猴都没有出现呕吐,看来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较低。这对于使用猕猴在轨道飞行中进行空间生物医学实验研究,有很大的方便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病 易感性 角加速度 加速度
下载PDF
几种基础智力因素的神经机制研究(英文)
4
作者 刘觐龙 韩湘文 宿双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57-169,共13页
本实验采用行为学的宏观观察与大脑额叶单个神经元活动的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9只成年猕猴学习、记忆、辨别、注意、决策等几种基础智力因素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共设计和编制了三套作业对猕猴进行训练。要求动物根据作业中出现的... 本实验采用行为学的宏观观察与大脑额叶单个神经元活动的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9只成年猕猴学习、记忆、辨别、注意、决策等几种基础智力因素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共设计和编制了三套作业对猕猴进行训练。要求动物根据作业中出现的各种灯光信号,对一杠杆进行操作。每套作业都由4个时期组成。不同作业的不同时期所包含的智力因素不同。作业Ⅰ的第3期主要与注意有关,第4期主要与视觉辨别有关。作业Ⅱ的第3期主要与躯体热痛觉辨别有关。作业Ⅲ的第2期主要与视觉辨别有关,第3期主要与短期记忆有关。此外,在三套作业的第4期都包含有决策因素。待动物学会作业后,在进行作业操作的同时,在大脑额叶共记录了216个作业相关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分别与辨别、短期记忆、注意和决策有关。对这些神经元的活动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额叶神经元的辨别机能,主要不是对刺激物的物理属性,而是对其信号意义进行辨别。这是额叶神经元不同于感觉神经元的一个显著特点。额叶神经元的注意机能与短期记忆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短期记忆有关的神经元也与注意有关。这一实验结果为心理学上关于“注意是促使感觉记忆向短期记忆过渡的主要因素”这一论点首次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依据。额叶神经元在作业操作中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的学习训练,对于额叶神经元认知功能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与基础智力因素有关的神经元多集中在大脑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的狭小范围内,形成一个功能区。用冷冻阻滞的方法取消这个区域的功能后,猕猴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明显下降,作业的正确率降低到随机水平。阻滞解除后,正确率可完全恢复。这一新的功能区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智力活动神经基础、研究基础智力相关神经元的中枢递质特性和代谢特点,进而寻求改善和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等,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进行大脑智力活动神经回路和神经网络的生物原型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 神经元 航天 医学 皮层
下载PDF
刺激大鼠前额叶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5
作者 崔鲁宁 李楚芬 +1 位作者 詹闲学 刘觐龙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大脑皮层参与痛觉调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Hardy发现刺激大鼠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具有行为镇痛机能,并且观察到刺激PFC可以改变中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
关键词 大鼠 中缝大核 神经元放电 针刺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猕猴额叶延缓辨别作业相关神经元活动的效应
6
作者 宿双宁 刘觐龙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7-325,共9页
为了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在大脑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在3只猕猴进行延缓辨别作业的同时,在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部的皮层区,记录了230个作业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对其中159个神经元观察了微量电泳去甲肾上腺素、妥拉苏林或心得安的效应。这些神... 为了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在大脑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在3只猕猴进行延缓辨别作业的同时,在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部的皮层区,记录了230个作业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对其中159个神经元观察了微量电泳去甲肾上腺素、妥拉苏林或心得安的效应。这些神经元在作业各期的分布是:开始期11个,暗示期28个,延缓期66个,反应期54个。约2/3的神经元在作业中出现兴奋反应(放电增多),1/3为抑制反应(放电减少)。在延缓期出现抑制反应的神经元,绝大多数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在电泳去甲肾上腺素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减少,延缓期的抑制加深。电泳妥拉苏林或心得安则出现相反的效应,即自发放电增多,延缓期的抑制减弱或不出现抑制,并可拮抗电泳去甲肾上腺素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提示,在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皮层神经元的注意、短时记忆等认知功能中,可能有去甲肾上腺素参与作用,主要参与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额叶 猕猴 神经元
下载PDF
刺激大鼠前额叶对丘脑束旁核痛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7
作者 杨芝兰 李楚芬 +1 位作者 詹闲学 刘觐龙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3-26,共4页
近年来的电生理学研究表明,前额叶(Prefrotal Cortex,PFC)在镇痛和痛觉调制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丘脑束旁核(Parafascicular nucleus,N.pf)是目前已确认的痛觉调制中枢。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前额叶 止痛 丘脑束旁核
下载PDF
多巴胺对猕猴额叶随机延缓反应作业相关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英文)
8
作者 高宏峰 刘觐龙 宿双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在猕猴执行随机延缓反应作业的同时,观察了微电泳多巴胺及其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对额叶作业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诱发反应的影响。在该作业中,延缓期在1~4秒之间随机变化,在延缓期动物必须高度注意黄灯信号的出现,如稍不注意就会导... 在猕猴执行随机延缓反应作业的同时,观察了微电泳多巴胺及其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对额叶作业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诱发反应的影响。在该作业中,延缓期在1~4秒之间随机变化,在延缓期动物必须高度注意黄灯信号的出现,如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操作错误。在反应期,动物要在1秒钟内作出放开杠杆的反应。在实验中,对109个作业相关神经元观察了多巴胺的效应,这些神经元在作业间期共表现出神经元反应134个。神经元反应多出现在延缓期(48个)和反应期(72个),约占反应总数的90%。有近60%的神经元(61/109)对多巴胺敏感,多巴胺对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既有兴奋效应(21/61),又有抑制效应(40/61),但以抑制效应为主。在延缓期出现反应的神经元中有31个(31/48)对多巴胺敏感,多巴胺对神经元的诱发反应主要起抑制作用(23/31);在反应期出现反应的神经元中有44个(44/72)对多巴胺敏感,多巴胺也以抑制作用为主(32/44),即使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减弱。对54个(54/61)多巴胺敏感神经元观察了氟哌啶醇的效应,氟哌啶醇的效应与多巴胺相反,并能阻断多巴胺的效应。形态学检查表明,多巴胺敏感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额叶弓状沟上支的内侧部。本实验表明,在延缓期和反应期出现放电变化的额叶神经元半数以上都对多巴胺敏感,且以抑制效应为主。由于作业的这两个时期分别与注意和视觉指导下的运动有关,因此,在视-运动耦合以及注意等过程中,在大脑额叶有多巴胺敏感神经元参与,而且主要是参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泳 多巴胺 神经元活动
下载PDF
基础智力因素的观察和测量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韩湘文 刘觐龙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89年第1期36-41,共6页
我们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设计和制作了相应的外设,编制了9套程序,以人—机对话方式,对50名健康成年人和10名少年儿童的感知速度、记忆、注意、辨别、逻辑推理、反应速度等基础智力因素,进行了单因素的单项测验和多因素的综合测验。并与... 我们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设计和制作了相应的外设,编制了9套程序,以人—机对话方式,对50名健康成年人和10名少年儿童的感知速度、记忆、注意、辨别、逻辑推理、反应速度等基础智力因素,进行了单因素的单项测验和多因素的综合测验。并与心理学常用的“智商”和“记忆商”测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个测验项目的成绩均呈常态分布,在平均值士标准差范围内的人数占82%,符合正常人群分布。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明显。多数项目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与综合测验之间有显著相关。证明综合测验的成绩可以反映多种基础智力因素的综合情况。各个项目基本不受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初步应用证明,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和时间,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 智力测量 计算机 应用
下载PDF
乙酰胆硷在猕猴额叶神经元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觐龙 宿双宁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2-179,共8页
本文为研究乙酰胆硷在大脑额叶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在4只猕猴进行作业操作时,在额叶弓状沟上支周围皮层区记录了作业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了微量电泳乙酰胆硷和阿托品的效应。在辨别反应作业的延缓期和辨别期,和在延缓辨别作业的暗示... 本文为研究乙酰胆硷在大脑额叶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在4只猕猴进行作业操作时,在额叶弓状沟上支周围皮层区记录了作业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了微量电泳乙酰胆硷和阿托品的效应。在辨别反应作业的延缓期和辨别期,和在延缓辨别作业的暗示期和延缓期放电增多的神经元,绝大多数在电泳乙酰胆硷时自发放电增多,作业相关反应增强。电泳阿托品则出现相反的效应。实验结果提示,大脑额叶弓状沟上支周围区神经元在实现其注意、辨别和短期记忆等认知功能中,乙酰胆硷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主要参与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额叶皮层 微量电泳 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大脑额叶神经元在痛觉和针剌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觐龙 韩湘文 宿双宁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068-1075,共8页
本文为研究大脑额叶神经元在痛觉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设计了两套痛辨别作业,即痛辨别反应作业(作业Ⅰ)和痛延缓辨别作业(作业Ⅱ),对4只成年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了实验研究。待动物学会了上述作业并进行操作的同时,引导额叶单个神... 本文为研究大脑额叶神经元在痛觉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设计了两套痛辨别作业,即痛辨别反应作业(作业Ⅰ)和痛延缓辨别作业(作业Ⅱ),对4只成年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了实验研究。待动物学会了上述作业并进行操作的同时,引导额叶单个神经元放电。在作业Ⅰ中记录了276个作业相关神经元,其中有211个对痛和/或热刺激起反应.在作业Ⅱ中记录了73个作业相关神经元,其中有59个对痛和/或热刺激起反应。电针穴位可使动物的痛反应时延长,作业的操作正确率降低,神经元对痛刺激和热刺激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这些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大脑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的前额叶与运动前区皮层交界处。实验结果表明,痛觉刺激可以投射到大脑额叶,引起神经元活动的变化。这些神经元的机能可能与对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的辨别有关。针刺对这些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能降低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辨别能力,从而有利于镇痛效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皮层 单神经元活动 痛觉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FRONTAL NEURONS IN PAI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觐龙 韩湘文 宿双宁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0年第8期938-945,共8页
To study the role of frontal neurons in pai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4 monkeys (Macaca mulatta) during performing two tasks, the Heat Discrimination Response GO/NO-GO Task (Task Ⅰ) ... To study the role of frontal neurons in pai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4 monkeys (Macaca mulatta) during performing two tasks, the Heat Discrimination Response GO/NO-GO Task (Task Ⅰ) and the Heat Delayed Discrimination GO/NO-GO Task (Task Ⅱ). After a criterion of 90% of correct performances over three successive days had been reached, activity of single neurons was recorded from the frontal cortex. Of 276 Task Ⅰ-related neurons, 211 responded to noxious and/or innocuous heat stimuli. Of 73 Task Ⅱ-related neurons, 59 responded to noxious and/or innocuous heat stimuli. During acupuncture, the nociceptive reaction time for lever release to avoid painful stimuli wa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performances was lowered, and the neuronal responses to noxious and/or innocuous stimuli were suppressed. These neuron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a circumscribed area medial to the superior ramus of the arcuate sulcus in frontal cortex, including the prefrontal and premo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KEY FRONTAL CORTEX single NEURONAL activity diserimination GO/NO-GO task PAIN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Frontal Neurons in Monkeys
13
作者 刘觐龙 宿双宁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3年第12期1510-1517,共8页
To study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ACh)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frontal lobes, ACh and atropine were applied iontophoretically to the task-related neurons recorded from an area around the superior ramus of arcuat... To study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ACh)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frontal lobes, ACh and atropine were applied iontophoretically to the task-related neurons recorded from an area around the superior ramus of arcuate sulcus in the frontal cortex of 4 rhesus monkeys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wo tasks.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s and taskrelated responses of most of the neurons which increased their discharge rate in the delay and differentiation periods of the discrimination response go/no-go task and in the cue and delay periods of the delayed discrimination go/no-go task, were further increased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Ch and suppressed during atropin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h may be involved in the excitatory process of the activity of the neurons in the above-mentioned area of frontal cortex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attention, discrimination and short-term mem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SUS MONKEY FRONTAL CORTEX mieroiontophoresis aeetyleholine discrimination task.
原文传递
ON THE LEVEL OF DECUSSATION OF THE DESCENDING PATHWAYS OF THE BULBAR VASOCONSTRICTOR CENTRE IN RABBITS
14
作者 刘觐龙 韩湘文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66年第5期233-235,共3页
The descending pathways of the bulbar vasoconstrictor centre have been repeatedly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Lim et al.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citatory fibres from the bulbar pressor area descended in the ipsilater... The descending pathways of the bulbar vasoconstrictor centre have been repeatedly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Lim et al.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citatory fibres from the bulbar pressor area descended in the ipsilateral ventrolateral column of the spinal cord without decussation and the inhibitory fibres from the depressor area partially decussated in the bulb. Later, Wang et al. reported that partial crossing of the excitatory fibres seemed to occur in the bulb also. Since most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the pathways of vasoconstrictor centre in the past were carried out mainly with the response of blood p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TATORY fibres DESCENDING pressor physiological stimulation repeatedly firing CENTRE CROS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