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梨园旧事 后三鼎甲“汪、谭、孙”(四)
- 1
-
-
作者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4期122-125,共4页
-
文摘
辛亥革命后,孙菊仙回到了北京,自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就很少参加商业演出。但是对水旱赈灾、养老恤孤之事却乐而为之,至老不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孙菊仙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天津。孙菊仙晚年热衷于天津的公益和慈善事业。
-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梨园
孙菊仙
辛亥革命
商业演出
政府成立
慈善事业
办学资金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后三鼎甲“汪、谭、孙”
- 2
-
-
作者
刘谊影
章晶燕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
文摘
作为京剧成熟期的代表人物,“后三鼎甲”的演唱风格自然是后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三个人中,谭鑫培留下了七张半唱片,汪桂芬则没有留下唱片。唯独孙菊仙,虽然有多批由他署名的唱片存世,但这些唱片的真伪,却一直有着巨大的争议。
-
关键词
代表人物
演唱风格
唱片
成熟期
谭鑫培
汪桂芬
孙菊仙
京剧
-
分类号
J616.2
[艺术—音乐]
D66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梨园旧事 后三鼎甲“汪谭孙”(七)
- 3
-
-
作者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9期112-117,共6页
-
文摘
谭鑫培创造的谭派艺术,在京剧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风气,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其新风格形成之初,却受到了很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据日本戏剧家波多野乾一的《京剧二百年历史》记载:程长庚曾对谭鑫培说:“子之将来,当一往无前。子声太甘,近于肉糜,为亡国之音。予死后子当独步矣”。
-
关键词
梨园
谭派艺术
风格形成
百年历史
谭鑫培
京剧史
戏剧家
-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后三鼎甲“汪、谭、孙”
- 4
-
-
作者
刘谊影
章晶燕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3期124-127,共4页
-
文摘
在真伪莫辨的唱片面前,我们不仅要探寻一下,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孙菊仙晚年反复声明,自己没有灌制过任何唱片呢?探究其间原委,还要从孙菊仙的经历说起。
-
关键词
京剧
孙菊仙
唱片
音乐艺术
中国
文化历史
-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 后三鼎甲“汪谭孙”(六)
- 5
-
-
作者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7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后三鼎甲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谭鑫培。
谭鑫培,原名金福,原籍湖北江夏。其父谭志道,演老旦,是和程长庚同时的京剧演员,外号“叫天”。谭鑫培因而被世人称作“小叫天”。
-
关键词
梨园
谭鑫培
后世影响
京剧演员
老旦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 后三鼎甲“汪谭孙”(八)
- 6
-
-
作者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
文摘
谭鑫培晚年的生活已经非常奢华了。不仅如此,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风气下,谭鑫培的声誉不断提高。对此,一直流传着许多传说。甚至有人说有当朝“宰相”为让谭鑫培多演一出戏,居然当众给谭鑫培下跪。
-
关键词
谭鑫培
京剧
表演艺术
三鼎甲
-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之一
- 7
-
-
作者
刘谊影
章晶燕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
文摘
20世纪初是京剧由定型而鼎盛的时期。故宫现藏小朝廷时期宫中使用过的唱片600余张,其中多是京剧名角的唱段,为还原、利用老唱片中蕴含的丰富信息,特辟本栏,由熟悉京剧发展历史的学者主讲,细数京剧剧目演变、流派发展、演员风格和舞台特色等内容,"开启尘封的声音,钩沉百年京剧历史"。
-
关键词
梨园
发展历史
老唱片
京剧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G255.7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梨园旧事 后三鼎甲汪、谭、孙(五)
- 8
-
-
作者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09年第6期55-59,共5页
-
文摘
汪桂芬虽然艺术造诣极高,成名以后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幼年时期的遭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至养成了极为怪癖的性格。
-
关键词
梨园
艺术造诣
汪桂芬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梨园旧事 真实的梅兰芳(一)
- 9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2年第1期106-113,共8页
-
文摘
电影《梅兰芳》在全国各大影院公开上映后,票房火爆,虽然说不上万人空巷,但还是大有“满城争说梅兰芳”的势头。多数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未必都是京剧爱好者,此前也未必对梅兰芳其人其事有多少的了解。很多人都是怀着对那个年代、那种时代氛围下的艺术生态、那些占尽风华的历史人物有更多了解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可以说,借助电影《梅兰芳》对一代艺术大师人生经历的刻画,为当代人开启了回顾既往文化与社会形态之门。影片上映以来,方方面面的论坪.如潮涌而来,褒贬不齐,莫衷一是。除了对片子本身的艺术表达和艺术构造有所争论外,最强烈的批评,是针对电影中违背了基本历史事实的很多故事情节而来。邢么梅兰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围绕着梅兰芳发生过的那些故事,真相究竟又如何?
-
关键词
《梅兰芳》
梨园
故事情节
电影院
艺术生态
时代氛围
历史人物
人生经历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梨园旧事——京剧票友(七)
- 10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
文摘
和其他一切艺术门类的业余实践者一样,京剧票友中不乏可以被称为艺术家的名家。一个艺术家的成长,除了天分以外,严格而正确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这种训练,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却并不简单。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种机遇。
-
关键词
票友
京剧
业余爱好者
梨园
艺术门类
艺术家
实践者
训练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之十一) 京剧票友(三)
- 11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0年第6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也是第一批商业城市。清末民初,上海租界林立,万商云集。各种娱乐活动令人眼花缭乱。由于娱乐市场畸形繁荣,京剧在这里也形成了规模,随着大批北方名伶南来,上海已成为南方京剧的重镇。而作为京剧爱好者自娱自乐的票房组织,也很早就建立起来。
-
关键词
京剧
票友
梨园
上海租界
商业城市
清末民初
娱乐活动
娱乐市场
-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 京剧票友(九)
- 12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1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
文摘
夏邦琦先生进行的程派艺术的研究记录,呵以与朱家潘先生记录梅派艺术相媲美。不同的足,朱家淆是作为隔行的武生票友来学习梅派旦角艺术,并加以记录。夏邦琦则本来就是一位资深程派票友。
-
关键词
程派票友
梨园
京剧
程派艺术
梅派艺术
旦角
武生
-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之九) 京剧票友(一)
- 13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0年第2期98-103,共6页
-
文摘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都有业余的爱好者。他们不为利、不为名,仅仅是出于对这一艺术门类的兴趣,以大量的精力、财力从事着这一艺术门类的实践和研究。并且对这一艺术门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周围,也聚集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爱好者群落。那就是经常被人们提起的京剧票友。
-
关键词
京剧艺术
票友
梨园
艺术门类
艺术样式
中国传统
爱好者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梨园旧事 京剧票友(六)
- 14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1年第5期108-112,共5页
-
文摘
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票友的身影。很多票友不仅是京剧的爱好者,更是艺术水平的代表。从一定意义上说,京剧艺术的历史,正是由这些票友和专业演员中的名家一起创造的。
-
关键词
京剧艺术
票友
梨园
艺术水平
爱好者
演员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之十) 京剧票友(二)
- 15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
文摘
随着京剧的风靡全国,票房活动在全国迅速蔓延。大都市如天津、上海等,很快成为京剧重镇,不仅专业演出频繁,票友活动也异常活跃。
-
关键词
票友活动
京剧
梨园
大都市
票房
演出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之十三) 京剧票友(五)
- 16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0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
文摘
夏山楼主(即韩慎先)1961年在中国唱片厂录制了一批密纹唱片。这件事的缘起却是由于京剧研究专家吴小如先生的穿针引线。
-
关键词
京剧
票友
梨园
吴小如
唱片
-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 京剧票友(八)
- 17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1年第8期114-119,共6页
-
文摘
作为票友,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着与京剧相关的活动。对于大部分票友,票房活动还是最主要的形式。
-
关键词
票友
京剧
梨园
票房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梨园旧事(之十二) 京剧票友(四)
- 18
-
-
作者
柴俊为
刘谊影
-
出处
《紫禁城》
2010年第8期104-107,共4页
-
文摘
梅兰芳在他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曾经回忆到,1918年他编演《童女斩蛇》。在编腔的时候,由陈彦衡先生帮助按腔,非常新颖好听。并且称赞这位陈先生“见多识广、学问渊博”。
-
关键词
票友
京剧
梨园
梅兰芳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