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扬子鳃蛭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学地位——基于Pacbio和Illumina技术
1
作者
谷生丽
刘谏君
+2 位作者
孙恩涛
湛孝东
聂刘旺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8-35,共8页
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对扬子鳃蛭(Ozobranchus jantsean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序及注释,并与NCBI数据库中蛭纲(Hirudinea)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全序列的排列方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系统学地位.结果显示:获得...
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对扬子鳃蛭(Ozobranchus jantsean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序及注释,并与NCBI数据库中蛭纲(Hirudinea)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全序列的排列方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系统学地位.结果显示:获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4868 bp,蛋白编码基因存在2种起始密码子,分别为ATG和ATT;终止密码子共有4种,分别为TAA,TAG,TA和T;蛭纲10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因排序可分为2种类型,其差异表现在tRNAs的互换和长非编码区的长度的不同;扬子鳃蛭所属的吻蛭目(Rhynchobdellida)均为b型,绝大部分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的排列方式为a型.基于蛭纲物种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的Neighbor-Joining(NJ)树进化分析显示,扬子鳃蛭与其他吻蛭目物种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鳃蛭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蛭纲
Pacbio和Illumina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椎动物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汪玉芹
李军
+3 位作者
石琼
王梦
刘谏君
聂刘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0,共8页
脊椎动物行孤雌生殖的物种中,绝大多数都是杂交起源的。本文从孤雌生殖物种的外部形态特点、同工酶分析、核酸分子标记、染色体涂染法等方面,综述了脊椎动物中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核内有丝分裂模式的细胞学机制。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孤雌生殖
杂交起源
细胞学机制
原文传递
题名
扬子鳃蛭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学地位——基于Pacbio和Illumina技术
1
作者
谷生丽
刘谏君
孙恩涛
湛孝东
聂刘旺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皖南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8-3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70499)。
文摘
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对扬子鳃蛭(Ozobranchus jantsean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序及注释,并与NCBI数据库中蛭纲(Hirudinea)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全序列的排列方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系统学地位.结果显示:获得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4868 bp,蛋白编码基因存在2种起始密码子,分别为ATG和ATT;终止密码子共有4种,分别为TAA,TAG,TA和T;蛭纲10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因排序可分为2种类型,其差异表现在tRNAs的互换和长非编码区的长度的不同;扬子鳃蛭所属的吻蛭目(Rhynchobdellida)均为b型,绝大部分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的排列方式为a型.基于蛭纲物种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的Neighbor-Joining(NJ)树进化分析显示,扬子鳃蛭与其他吻蛭目物种聚类.
关键词
扬子鳃蛭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蛭纲
Pacbio和Illumina测序
Keywords
Ozobranchus jantseanus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Hirudinea
Pacbio and Illumina sequencing
分类号
S855.9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椎动物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汪玉芹
李军
石琼
王梦
刘谏君
聂刘旺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0,共8页
文摘
脊椎动物行孤雌生殖的物种中,绝大多数都是杂交起源的。本文从孤雌生殖物种的外部形态特点、同工酶分析、核酸分子标记、染色体涂染法等方面,综述了脊椎动物中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核内有丝分裂模式的细胞学机制。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孤雌生殖
杂交起源
细胞学机制
Keywords
Vertebrate
Parthenogenesis
Hybrid origin
Cytological mechanism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扬子鳃蛭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学地位——基于Pacbio和Illumina技术
谷生丽
刘谏君
孙恩涛
湛孝东
聂刘旺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脊椎动物孤雌生殖杂交起源的研究进展
汪玉芹
李军
石琼
王梦
刘谏君
聂刘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