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语文素养”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贞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共2页
●语文素养到底指什么?●语文素养有哪些组成要素?●语文素养的特点是什么?
关键词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中学 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
下载PDF
论感悟——学习语文新大纲、课程标准的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贞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6,共5页
感悟一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出现在新大纲、义教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已见端倪,而且还日益显著而深远。但是新大纲、义教课标仅提概念,未作详说,本文顺着新大纲、义教课标的思路据以推断、演绎出它们的应有之义。感悟... 感悟一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出现在新大纲、义教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已见端倪,而且还日益显著而深远。但是新大纲、义教课标仅提概念,未作详说,本文顺着新大纲、义教课标的思路据以推断、演绎出它们的应有之义。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感悟是认知与情感相融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是认知与情感相区别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是客体呈现的确定性有限性与主体认知的不确定性无限性相结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是求知学习与人生体验相一致的心理意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小学 认知规律 思维训练
下载PDF
探析现代诗歌朗读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贞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78,共3页
大家都知道朗读对于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但现实状况难如人愿,不知有几个学生能朗读好现代诗歌,更不知有几个老师能优美而顺畅地朗读一首现代诗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范。诗歌朗... 大家都知道朗读对于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但现实状况难如人愿,不知有几个学生能朗读好现代诗歌,更不知有几个老师能优美而顺畅地朗读一首现代诗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范。诗歌朗读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高深宏大的理论指导无甚裨益,唯具体的操作策略能大显神通,如欲改变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畸形落后之现状,必须在教学策略上下工夫。以下从几个方面分别探析这一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教学 现代诗歌 诗歌教学 操作策略 教学策略 操作性 学生 师能
下载PDF
谈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途径——学习新大纲、新课标的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贞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中学 能力培养 语文素养
下载PDF
人教版高中新必修本写人记事散文选篇纪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贞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1,49,共3页
笔者从事教材编辑工作多年,深感教材编写之难,绝非个人逞才显技所能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课程以来,十几人、几十人的“大兵团作战”成为教材编写的惯例,这种“大兵团作战”有利也有弊,既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又人言言殊、... 笔者从事教材编辑工作多年,深感教材编写之难,绝非个人逞才显技所能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课程以来,十几人、几十人的“大兵团作战”成为教材编写的惯例,这种“大兵团作战”有利也有弊,既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又人言言殊、众力难齐。笔者参与了高中新教材必修本的编写全过程,有一个突出体会,就是多方协助与多方掣肘并存,好像行进在羊肠小道上,或奋战于夹缝中,个人施展的空间太小,谈不上有成就感,无过便是大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人教版 教材编写 纪事 文选 记事 写人 编辑工作
下载PDF
我的生命写作观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贞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4,共2页
近期有学者撰文指出,中小学写作应分为"表达自我"的写作(生命写作)和"基于交流"的写作(生存写作),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在教学和考试中可以把这两种写作分开来教,分开来考,从而解决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 近期有学者撰文指出,中小学写作应分为"表达自我"的写作(生命写作)和"基于交流"的写作(生存写作),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在教学和考试中可以把这两种写作分开来教,分开来考,从而解决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一观点经网络转载后,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刘贞福、容理诚两位老师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期我们刊发这两位老师的文章,并摘录网络论坛中的部分讨论,以期让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能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写作 写作观 写作教学 网络转载 网络论坛 中小学 老师 考试
下载PDF
说积累——学习语文新大纲、课程标准的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贞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48,共5页
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到“积累、感悟、熏陶”,在这几个核心理念中,积累处于领起的位置,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积累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的概念,可以划分为狭义的、较广义的和最广义的三个系统。积累是一种过程和趋向,是指语文... 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到“积累、感悟、熏陶”,在这几个核心理念中,积累处于领起的位置,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积累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的概念,可以划分为狭义的、较广义的和最广义的三个系统。积累是一种过程和趋向,是指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以及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习惯方法、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经年累月地递增、进步和提高。说积累、实施积累的意义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恢复和发扬光大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新大纲 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荷叶 母亲》语象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贞福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1期45-46,共2页
语象类似于意象,但又不同于意象。意象重意,语象重语;意象构造语言表象而深藏义理情感,叫人得其意而忘其言,语象则始终停留在对词句的品味、对语言修辞的精细分析的层面上,这是它与意象分别的要义之所在。语象解读既然注重词句,... 语象类似于意象,但又不同于意象。意象重意,语象重语;意象构造语言表象而深藏义理情感,叫人得其意而忘其言,语象则始终停留在对词句的品味、对语言修辞的精细分析的层面上,这是它与意象分别的要义之所在。语象解读既然注重词句,而与“象”字相关的仅有名词,似乎有碍于语象解读的视野,可否将动词、形容词也纳入解读的范围,以丰富语象的内涵?这也是本文所探索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象 解读 母亲 荷叶 语言修辞 意象 “象” 形容词
下载PDF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封面设计意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贞福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2003年第6期45-45,共1页
有几位老师来信提到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封面设计意图。这里作一简要说明。先看全六册概况。首先,封面突出一些实物,第一册是石鼓,第二册是甲骨文,第三册是石狮,第四册是三晷,第五册是铜牛,第六册是泥壶。封面背景,都是淡化处理过的古画和... 有几位老师来信提到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封面设计意图。这里作一简要说明。先看全六册概况。首先,封面突出一些实物,第一册是石鼓,第二册是甲骨文,第三册是石狮,第四册是三晷,第五册是铜牛,第六册是泥壶。封面背景,都是淡化处理过的古画和古代书法的局部,古画以古山水画为主,只有第一册是飞天画;书法基本上是古代著名书法,有甲骨文,有怀素、赵孟頫的作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初中教育 语文教学 课本封面设计 大语文观
下载PDF
《错误》的四重解读
10
作者 刘贞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错误》 台湾省 郑愁予 高中 新诗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的新尝试——义教课标语文教材编余感想
11
作者 刘贞福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9,共3页
过去的语言教学也许过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语言的审美特征;现在的语言教学首要目标便是品赏语言的美,或曰美的语言。?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 过去的语言教学也许过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语言的审美特征;现在的语言教学首要目标便是品赏语言的美,或曰美的语言。?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现在的文学作品教学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单纯地、片面地发展学生的知性思维、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忽视、淡化以联想想像为主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学生刚一接触文学作品,就带领他们立即进入主题探讨、思想分析的阶段,跳过了必要的中介阶段,这完全违背了文学欣赏教学的规律。?教师要做到的是提醒学生,提升和美化平常的、生活化的、非审美的情感,也就是将自己的情感调适到审美的、优雅的状态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 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联想 想象 情感 初中
下载PDF
漫话文章材料
12
作者 刘贞福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9-40,共2页
材料是文章内容的客观依据,是文章的事实基础和理论资源。它是构成文章的最活泼最丰富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素。文章因材料而得以丰满,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从一定意义上说,文章材料是决定文章高下优劣的关键要素。那么... 材料是文章内容的客观依据,是文章的事实基础和理论资源。它是构成文章的最活泼最丰富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素。文章因材料而得以丰满,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从一定意义上说,文章材料是决定文章高下优劣的关键要素。那么,文章材料有哪些特点呢?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贞福先生作了如下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内容 材料 客观依据 理论资源 说服力 感染力 活泼
下载PDF
涓流小木通玄妙——赏析冰心散文《谈生命》
13
作者 刘贞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冰心 散文 《谈生命》 主题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下载PDF
选文的深厚度与适用性
14
作者 刘贞福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7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适用性 《生命生命》 厚度 选文 语文课本 教学实践 七年级 课文 人教版 附文
下载PDF
品读《蝉》《贝壳》的“散文味”
15
作者 刘贞福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45-47,共3页
散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把握散文教学的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稍不留神就把散文教成了记叙文或议论文。有一次与老师们交谈散文教学时,互相启发,发明了一个“散文味”的词(或许是受到“语文味”一... 散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把握散文教学的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稍不留神就把散文教成了记叙文或议论文。有一次与老师们交谈散文教学时,互相启发,发明了一个“散文味”的词(或许是受到“语文味”一词的启发),认为“散文味”具有理念和方法的意义。问题是,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教学 《贝壳》 《蝉》 品读 本质性 议论文 记叙文 老师
下载PDF
散文从小处写起——兼谈艾柯《带着鲑鱼去旅行》
16
作者 刘贞福 《小学语文》 2006年第10期81-82,共2页
现代散文,曾被称为小品文或小品散文。这里的“小”只有小巧精致、具体而微的意思,这是它的重要的文体特点。散文尽管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什么都可以写,但它往往从熟悉的小事写起,管窥蠡测,洞... 现代散文,曾被称为小品文或小品散文。这里的“小”只有小巧精致、具体而微的意思,这是它的重要的文体特点。散文尽管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什么都可以写,但它往往从熟悉的小事写起,管窥蠡测,洞察幽微,最后通达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乃至沟通无限广阔的社会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写作 小品文 旅行 郁达夫 鲤鱼 苍蝇 作者 事件 思想家 描写
下载PDF
谈中学语文课本新诗选篇
17
作者 刘贞福 《小学语文》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这里的新诗是指中国古代诗词曲以外的诗,不只是中国现代新诗和当代新诗,还包括外国诗,以及中外散文诗,可谓卷帙繁多,浩如烟海。而语文课本中新诗的容量非常有限, 选哪些不选哪些常令选编者犯愁。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 语文课本 爱情诗 中学生 诗选 散文诗 代表性 中国当代 选诗 诗歌
下载PDF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赏析
18
作者 刘贞福 《小学语文》 2002年第11期16-17,共2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高中新课本节选该剧的最后一场戏,是全剧的精华部分。品读这场戏,可以揣摩、领悟全剧的主题思想、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剧作 人文主义精神 矛盾冲突 人物性格 莎士比亚戏剧 艺术风格 语言风格 创作思想 节选
下载PDF
细微的景物和细腻的感觉——清少纳言《枕草子》两章赏析
19
作者 刘贞福 《小学语文》 2002年第32期13-15,共3页
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由唐至宋的年代)诞生了两位杰出的女作家,一位是创作《源氏物语》的紫式部,一位是创作《枕草子》的清少纳言。《枕草子》是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作者在皇宫中担任官职时写成的片段见闻、感想,共三百篇。
关键词 草子 平安时代 随笔 女作家 感觉 开山之作 源氏物语 细腻 幼儿 紫式部
下载PDF
《山中访友》解读
20
作者 刘贞福 《小学语文》 2002年第2期44-45,共2页
问:《山中访友》这篇散文中,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 答: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 问:《山中访友》这篇散文中,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 答: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文《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实验教科书 阅读视角 孤独感 文学作品 散文 作者 色彩 人与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