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心房颤动发病及空白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颖 刘赛哲 +4 位作者 辛倩 林琨 时向民 单兆亮 王玉堂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索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心房颤动发病的相关性,及EAT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心房颤动患者90例(心房颤动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6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28例,另选择... 目的探索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心房颤动发病的相关性,及EAT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心房颤动患者90例(心房颤动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6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28例,另选择非心房颤动患者50例(非心房颤动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测量EAT;心房颤动组患者中有65例首次接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术后对该65例患者随访(16±4)个月,根据术后空白期内复发情况,分为空白期复发组21例和空白期无复发组41例。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EAT体积及左心房周EAT体积均是心房颤动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空白期复发组较空白期无复发组总EAT和左心房周EAT高[(119.15±28.66)cm3 vs(95.49±28.60)cm3,P=0.003;(29.91±8.46)cm3 vs(23.52±7.28)cm3,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EAT和左心房周EAT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独立预测因素,空白期复发组患者较空白无复发组更易出现远期复发(42.9%vs 14.6%,χ2=6.031,P=0.014)。结论总EAT和(或)左心房周EAT较大的患者,有着更高的心房颤动发病率,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也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复发 发病率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赛哲 时向民 +4 位作者 郭红阳 林琨 国建萍 王玉堂 单兆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因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于本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55例。使用螺旋CT扫描技术半手动测定患者总...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因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于本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55例。使用螺旋CT扫描技术半手动测定患者总心外膜脂肪体积(EAT-total)及左心房周心外膜脂肪体积(EAT-LA)。根据既往有无房颤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体循环栓塞病史将研究对象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探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栓塞事件的关系。结果 155例中,22例纳入血栓栓塞组,平均年龄(62.50±10.42)岁,女性7例(28.6%);余133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5±10.81)岁,女性38例(31.8%)。与对照组相比,血栓栓塞组EAT-total和EAT-LA体积明显增加[(123.49±31.25)cm^3 vs(100.71±35.04)cm^3,P=0.005;(34.58±6.32)cm^3 vs(26.89±9.65)cm^3,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等房颤血栓栓塞相关危险因素后,EAT-total和EAT-LA均与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独立相关。结论心外膜脂肪体积大小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有成为预测房颤血栓栓塞风险新指标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血栓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静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赛哲 王蔚然 +3 位作者 庞明洋 时向民 单兆亮 林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12,19,共6页
目的比较在冠状静脉CT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上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行心脏CT检查患者74例,对入选病例随机采用flash spiral模... 目的比较在冠状静脉CT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上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行心脏CT检查患者74例,对入选病例随机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进行螺旋CT冠状静脉血管成像,根据不同扫描模式,将入选患者分为FLASH组(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共39例)和RGH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共35例),比较两组冠状静脉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心率亚组中(心率<65/min及心率≥65/min)冠状静脉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FLASH组与RGH组基线资料及扫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组冠状静脉图像评分、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3±1.3、7.0±3.2;RGH组的冠状静脉图像评分、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2±1.2、7.5±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各心率段,两种扫描模式组冠状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噪声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组有效辐射剂量较RGH组明显降低[(0.8±0.2)m Sv vs(7.2±2.7)m Sv,P<0.001]。结论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在冠状静脉成像中不影响图像质量且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 心电门控扫描模式 冠状静脉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赛哲 时向民 +3 位作者 郭红阳 林琨 国建萍 单兆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593-598,共6页
目的 对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群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5例在年龄、性别、体... 目的 对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群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5例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之匹配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记录基线资料及伴发疾病,采用冠状动脉CT测定总心外膜脂肪组织(EAT-total)体积,心室周心外膜脂肪(EAT-ventricular)体积,心房周心外膜脂肪(EAT-atrial)体积,左房周心外膜脂肪(EAT-LA)体积及右房周心外膜脂肪(EAT-RA)体积。比较2组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相关性。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除心室周心外膜脂肪组织外,其余区域心外膜脂肪组织在病例组中均较对照组升高[EAT-atrial,(55.3±19.6)vs(68.7±29.1)cm^3,P<0.05;EAT-LA,(31.9±11.9)vs(39.5±19.3)cm^3,P<0.05;EAT-RA,(23.4±8.7)vs(29.2±11.5)cm^3,P<0.05;EAT-total,(130.5±42.1)vs(150.5±61.2)cm^3,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混杂因素后,总心房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右心房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集聚,增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外膜脂肪组织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庞明洋 刘颖 +6 位作者 时向民 郭红阳 林琨 国建萍 刘赛哲 王玉堂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有效性,探索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危险因素和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老年患者91例,收集临床、电生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长期有效性...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有效性,探索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危险因素和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老年患者91例,收集临床、电生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长期有效性、复发心律失常类型,探索复发相关指标。结果 91例房颤患者中,单次消融后有效率为58.2%,部分复发患者进行再次射频消融后总体有效率上升为71.4%,左心房容量〉40ml为房颤患者单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69,95%CI:1.072~6.154,P=0.034)。无影响预后的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应注意心房扩大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存在更高的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律失常 心性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文昆 凡永艳 +3 位作者 李延广 刘赛哲 单兆亮 王玉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22-426,444,共6页
目的探究可能导致左心耳慢血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中心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4例,根据左心耳血流速度分为左心耳慢血流组(<40cm/s,n=40)和左心耳血流正常组(≥40cm/s,n=74)。比较... 目的探究可能导致左心耳慢血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中心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4例,根据左心耳血流速度分为左心耳慢血流组(<40cm/s,n=40)和左心耳血流正常组(≥40cm/s,n=74)。比较两组超声及化验指标等的差异,并与左心耳血流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心耳慢血流组平均年龄62岁,男性占65%;正常血流组平均年龄61岁,男性占69%。两组房颤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史、D-二聚体、心房脑钠肽前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因子Ⅱ、Ⅶ活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房内径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病史(r=-0.20,P=0.035)、心房脑钠肽前体(r=-0.61,P<0.001)、左心房上下径(r=-0.49,P<0.001)、左心房前后径(r=-0.62,P<0.001)、左心房左右径(r=-0.52,P<0.001)及二尖瓣反流程度(r=-0.28,P=0.003)与左心耳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上下径及心房脑钠肽前体是左心耳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左心房上下径及心房脑钠肽前体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慢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流速度 左心房内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琨 马山山 +3 位作者 陈雅婷 郭红阳 刘赛哲 李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95-698,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并发症具有高度致残、致死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与房颤的相关性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并发症具有高度致残、致死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与房颤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肥胖 心脏危险因素 风险因素管理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赛哲 官媛 +5 位作者 时向民 郭红阳 林琨 国建萍 王玉堂 单兆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例,记录基线资料及伴发疾病,测定红细胞比积、血小板平均体积...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例,记录基线资料及伴发疾病,测定红细胞比积、血小板平均体积、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状态指标,并进行CHA2DS2-VASc评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测量总EAT体积(EAT-total)及左房周EAT体积(EAT-LA)。统计分析EAT-total、EAT-LA与血凝状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EAT-total、EAT-LA与CHA2DS2-VASc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EAT-total为(111.1±34.2)cm3,EAT-LA为(29.3±7.7)cm3;中低危组EAT-total为(92.8±33.9)cm3,EAT-LA为(24.0±9.2)cm3,EAT-total和EAT-LA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AT-total和EAT-LA与CHA2DS2-VASc评分间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提示EAT-total和EAT-LA与D-二聚体和FIB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示两者与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存在独立联系。结论房颤患者EAT可能参与了房颤时血栓前状态的形成,其体积大小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独立风险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血栓前状态 心房颤动危险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