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跃晨 袁兴中 王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0-14,共5页
在WQI模型、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水环境健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水质安全等级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干流和4条主要支流水质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及主要支流水质安全状况... 在WQI模型、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水环境健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水质安全等级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干流和4条主要支流水质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及主要支流水质安全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通过饮水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高,且入库断面水质安全状况较差;影响水质安全指数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化指标,六价铬含量则直接决定了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大小。上述结论表明,在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中除应关注总氮和总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外,还要注意部分重金属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水质安全 水质评价 重庆段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重庆嘉陵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跃晨 王云 +3 位作者 吴树宝 王春雷 陈立娜 李坤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6,46,共7页
利用形QI模型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09-2011年嘉陵江干流重庆段6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并将影响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6个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且城郊差异不大,但健康风险等级普遍偏高,城区明显高于... 利用形QI模型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09-2011年嘉陵江干流重庆段6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并将影响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6个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且城郊差异不大,但健康风险等级普遍偏高,城区明显高于郊区;各污染物都可能影响到形凹值,而砷、镉尤其是六价铬等化学致癌物是影响总健康危害风险的主要因素。两种模型侧重点不同,综合运用将更有助于客观全面评价水体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水源地 WQI模型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下载PDF
“7.21”涪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云 吴树宝 +1 位作者 王春雷 刘跃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67,共4页
2011年7月21日,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涪江发生锰污染事件,重庆市水文局开展了以锰和氨氮为对象的水质应急监测。通过与上游环境监测机构加强联系,了解污染物动态情况及上游水库蓄放水情况,同时收集涪江的洪水预报模型和实时水情信息,预测了... 2011年7月21日,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涪江发生锰污染事件,重庆市水文局开展了以锰和氨氮为对象的水质应急监测。通过与上游环境监测机构加强联系,了解污染物动态情况及上游水库蓄放水情况,同时收集涪江的洪水预报模型和实时水情信息,预测了污染物的传播时间。监测结果表明,由于受洪水及沿程吸附作用影响,锰浓度在重庆段恢复至正常值;氨氮浓度的波动可能是由于沿程其他污染物进入河道中所引起的。由于缺乏水质污染模型,未能对污染物衰减情况作出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污染 应急监测 水污染事件 涪江 四川省
下载PDF
光控电子锁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王晓艳 倪慧敏 +5 位作者 王静 陈泽康 刘跃晨 王可依 朱尖 曹静绪 《电子世界》 CAS 2021年第2期149-150,153,共3页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光控电子锁系统设计,将控制电子锁与白光LED通信相结合,以AT89C51单片机为关键,由电子锁驱动电路,按钮控制电路,LED连接电路,接收端核心控制电路组成。该系统用来保证空间的安全,具有安全性强、使用便捷、灵活性强,可...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光控电子锁系统设计,将控制电子锁与白光LED通信相结合,以AT89C51单片机为关键,由电子锁驱动电路,按钮控制电路,LED连接电路,接收端核心控制电路组成。该系统用来保证空间的安全,具有安全性强、使用便捷、灵活性强,可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拓展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89C51单片机 电子锁 按钮控制 可见光通信 连接电路 光控 控制电路 驱动电路
下载PDF
蓝绿光探测GaAs基光电阴极结构设计的研究
5
作者 孙啸林 秦超 +4 位作者 胡宇杰 吴明旋 刘跃晨 杨帆 于玮 《科技风》 2020年第22期5-6,共2页
通过GaAs光电阴极结构设计软件,在不同的起始波长、截止波长、掺杂方式条件下,得出光电阴极的性能参数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光电阴极。
关键词 GaAs基光电阴极 透射式 量子效率 积分灵敏度
下载PDF
重庆“7.21”暴雨天气过程的初步诊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翟丹华 刘跃晨 +2 位作者 廖晓荔 袁虹 黄跃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B09期53-59,共7页
利用1°×1°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23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结果表明高原槽和西南低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850hPa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而700hPa上的水... 利用1°×1°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23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结果表明高原槽和西南低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850hPa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而700hPa上的水汽则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在低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层一直伴有涡旋的存在。然而中层涡旋发展演变过程与西南低涡明显不同。中层涡旋的发展不像低层西南低涡那样单边持续地增长或衰减,中层涡旋的正涡度值呈现明显的增长-衰减-再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最大值增长时段和低层低涡的也并不一致。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不断累积,为这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这可能是暴雨爆发的触发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高原槽 湿位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