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匮要略》成书新考——兼论宋以前整理者对张仲景原文的增改
1
作者 包伯航 刘辰鑫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09-818,共10页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玉函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王洙 北宋校正医书局
下载PDF
纪云西运用扶阳化浊法治疗老年性口臭经验介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辰鑫 纪云西(指导)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6期196-198,共3页
纪云西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理论、六经辨证、三焦辨证防治脾胃肝胆疾病、口臭、汗症、咳嗽、失眠、虚劳、肿瘤术后调养及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口臭,是指口中气味恶臭,可通过说话、呼吸、咳嗽等向外散发,病者或不自觉... 纪云西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理论、六经辨证、三焦辨证防治脾胃肝胆疾病、口臭、汗症、咳嗽、失眠、虚劳、肿瘤术后调养及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口臭,是指口中气味恶臭,可通过说话、呼吸、咳嗽等向外散发,病者或不自觉的一种病症。我国口臭的发病率约21.61%~28.91%,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年龄越大,口臭的发病率越高[1]。历代医家对口臭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思路大多是从热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扶阳化浊 老年人 纪云西
下载PDF
《金匮要略》脱文考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辰鑫 包伯航 +1 位作者 冯惠童 纪云西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第3期10-14,共5页
《金匮要略》一书得之于蠹简,原书并非善本,虽有宋臣校注,但仍能发现有数处疑似脱文,这不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仲景经方。通过研究宋以前的医学文献,我们对《金匮要略》中疑似脱文之处进行了补充,希望能够对学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医心方
下载PDF
纪云西从脾肾论治久咳不愈经验介绍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慧君 李思佳 +1 位作者 刘辰鑫 纪云西(指导)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介绍纪云西教授从脾肾论治久咳不愈的临床经验。纪云西教授认为,阳虚为久咳之本,久咳当从脾肾论治。针对急性发作期的久咳患者,常以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加减治之,伍以温脾肾、散寒湿之品,而咳嗽渐缓;慢性缓解期,则以四神乌茴汤加减以温肾补... 介绍纪云西教授从脾肾论治久咳不愈的临床经验。纪云西教授认为,阳虚为久咳之本,久咳当从脾肾论治。针对急性发作期的久咳患者,常以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加减治之,伍以温脾肾、散寒湿之品,而咳嗽渐缓;慢性缓解期,则以四神乌茴汤加减以温肾补虚,升阳调气,真阳复,气机畅,则咳嗽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久咳 脾肾 气机
下载PDF
《金匮要略》疑文考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包伯航 刘辰鑫 +1 位作者 冯惠童 李荣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金匮要略》文辞古朴,虽已经宋臣校注,但书中仍有若干条文存在疑点,这对我们了解汉方原貌及临床应用都有一定影响。笔者通过检考宋以前诸部医籍,尝试对邓珍本《金匮要略》中尚有疑点的几处条文进行重校核定,以求矫其错失,正本清源。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千金方 校勘
下载PDF
运用内阳外阴理论辨治阳虚发热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朝军 翁翠婷 +1 位作者 刘辰鑫 纪云西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2期220-222,共3页
笔者从内阳外阴的本体理论出发,阐述人体阴阳的体用关系,并基于此分析阳虚发热的病症病机和投方施药之法——阳虚发热的病机本质在于阳虚阴盛、迫虚火外越,治疗应注重潜阳入阴、复体存用,标本兼顾,从理法方药四方面总结治疗阳虚发热的... 笔者从内阳外阴的本体理论出发,阐述人体阴阳的体用关系,并基于此分析阳虚发热的病症病机和投方施药之法——阳虚发热的病机本质在于阳虚阴盛、迫虚火外越,治疗应注重潜阳入阴、复体存用,标本兼顾,从理法方药四方面总结治疗阳虚发热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热 阳虚发热 内阳外阴 体用
下载PDF
活血通窍法治疗中青年耳鸣耳聋临证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惠敏 刘辰鑫 +3 位作者 何中美 张锋 李玲珑 张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610-1611,共2页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轻者听力下降,重者全然不闻外声。耳鸣与耳聋常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目前全球耳鸣耳聋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轻者听力下降,重者全然不闻外声。耳鸣与耳聋常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目前全球耳鸣耳聋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青年人耳鸣耳聋多系瘀血阻窍、耳络失养所致,用活血通窍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杨林[1]等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中,70%都是中青年人群。何氏[2]认为,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中青年人发病比例较高,70岁以上老年人很少患病。突发性耳聋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耳鸣但听力正常患者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有研究表明[3],许多中青年人自觉听力正常,但经过听力测试显示已经出现高频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易引发老年性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耳鸣耳聋 传导性耳聋 老年性聋 临证体会 发病年龄 听力下降 周围环境
下载PDF
从神经系统疾病角度探讨晋唐“脚弱病”
8
作者 包伯航 刘文琛 +1 位作者 卢明 刘辰鑫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7期123-126,133,共5页
从现代医学视角出发,对晋唐文献中的“脚弱病”和“脚气病”进行辨析与解构,指出“脚弱病”与“脚气病”在概念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脚气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和呼吸困难,而“脚弱病”则更倾向是一种以肢体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 从现代医学视角出发,对晋唐文献中的“脚弱病”和“脚气病”进行辨析与解构,指出“脚弱病”与“脚气病”在概念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脚气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和呼吸困难,而“脚弱病”则更倾向是一种以肢体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且从“脚弱病”所表现出的屈弱不能行、缓纵不遂、膝至脚不仁、少腹不仁、气上肩息等主要证候,以及起病隐匿,发病一周前可能存在发热病史等特点来看,“脚弱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较强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弱病 脚气病 晋唐 神经系统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