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人对敦煌俗文献的修补、修复与再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郝霞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1,共6页
敦煌文献有大量人为修补的例子,被修补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佛典之外的俗世文献,特别是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书籍读本。古人对这些俗文献的修补痕迹表明:第一,古人的修复工作非常精细并且有一定原则,如修补用纸片的来源、纸片有字一面的朝向... 敦煌文献有大量人为修补的例子,被修补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佛典之外的俗世文献,特别是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书籍读本。古人对这些俗文献的修补痕迹表明:第一,古人的修复工作非常精细并且有一定原则,如修补用纸片的来源、纸片有字一面的朝向等;第二,除僧侣对佛典进行修补之外,还有其它修复者参加了对俗文献的修复;第三,当时学校教育特别是寺学兴旺发达,需要大量的佛教与俗世文献作为教材;第四,因物质资料和人力的缺乏,产出新写本作为教材的代价比较昂贵,古人使用了"修补"的方式对残损教材进行修复并再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俗文献 修复 再利用
下载PDF
从中古写本文献的生成方式看敦煌变文古已结集的可能性
2
作者 刘郝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
以敦煌文献为代表的中古写本文献是一座研究宝库,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很多“遗案”或可藉助其得以解决。变文即是中国文学史上尚未研究完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定义、特点和范围尚有争议,敦煌文献中哪些是变文,现在仍不能完全确定。通过对现... 以敦煌文献为代表的中古写本文献是一座研究宝库,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很多“遗案”或可藉助其得以解决。变文即是中国文学史上尚未研究完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定义、特点和范围尚有争议,敦煌文献中哪些是变文,现在仍不能完全确定。通过对现阶段被认为是敦煌变文者的藏地、编号以及对敦煌变文所在写本遗留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变文有被归类成集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卷号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文文献,或为全本,或为残文,或有篇题名;在敦煌文献各收藏地中,有紧邻或邻近卷号均为变文的情况。这说明变文写本抄写者和整理者存在着有意无意地以“因类相从”思想将敦煌变文结集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更方便抄写者和整理者阅读与学习。“变文集”的确认又可以重新审视学者对变文定义、特征、意义的论证是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 敦煌变文 结集 卷号 藏地
下载PDF
由南入北文人的群体意识
3
作者 刘郝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5-87,160,共4页
由南朝入仕北朝的文人是一类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没有结成文学集团,也没有形成文学流派,但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相同的内质:乡关之思、忠臣之叹、身世遭际之悲;他们相互又有较密切的交游,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群体意识网络。
关键词 由南入北文人 际遇 群体意识
下载PDF
一种基于邻近节点影响强度标签传播社区发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郝霞 彭商濂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2015年第4期58-6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标签传播方式的控制,提高社区发现的质量和效率,提升社区发现在推荐系统中的能力。【方法】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临近节点影响力强度的标签传播社区发现算法,利用临近节点间的影响强度优化标签的传播路径。【结果】在真实... 【目的】通过对标签传播方式的控制,提高社区发现的质量和效率,提升社区发现在推荐系统中的能力。【方法】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临近节点影响力强度的标签传播社区发现算法,利用临近节点间的影响强度优化标签的传播路径。【结果】在真实数据集和人工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邻近节点间的相互影响强度进行标签的传播和更新,本文的算法社区发现准确率比经典LPA算法提高2-5倍,比MLPA算法提高约10%。【局限】实验数据的规模有待加强,临近节点影响强度的概念模型的推广还需要完善。【结论】为提高社区发现的质量,减少标签传播的不稳定性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发现 社交网络 社区 标签传播
原文传递
颜回二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郝霞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15-116,共2页
从《论语》有关颜回的记叙中可见颜回"乐贫好学",但细考辨之,颜回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穷,他"在陋巷"的原因不是穷,而是因为他的归隐思想。颜回的隐逸思想同样体现在史上争论已久的"颜氏之儒"学... 从《论语》有关颜回的记叙中可见颜回"乐贫好学",但细考辨之,颜回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穷,他"在陋巷"的原因不是穷,而是因为他的归隐思想。颜回的隐逸思想同样体现在史上争论已久的"颜氏之儒"学派中,此学派不是颜回创立的,但却是秉承颜回"隐逸避世"思想创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回 颜回之穷 颜氏之儒 隐逸思想
原文传递
《颜氏家训》对唐代士族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刘郝霞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8,共2页
《颜氏家训》是中国首部家庭教育类专著,而该书的表现出的教育思想更对唐代士族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加强家族内部文化学术传承的教育思想,适应了唐代选官制度从以门资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向重视个人文化素质的科举制的转变... 《颜氏家训》是中国首部家庭教育类专著,而该书的表现出的教育思想更对唐代士族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加强家族内部文化学术传承的教育思想,适应了唐代选官制度从以门资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向重视个人文化素质的科举制的转变,这种思想使得部分旧士族地位得到巩固,而一些寒门庶族也凭此成为了新晋士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魏晋旧士族 唐代新晋士族
原文传递
纸张的折叠与断裂在古籍从卷轴装到册叶装演进中的意义--以中古写本文献缀合中的发现为研究中心
7
作者 刘郝霞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2021年第1期199-224,共26页
中国古代图书装帧史上,卷子向册叶形制的演变是公认的趋势。这一趋势中产生的一些使用不很广泛、没有可靠古籍记载的装帧形式如“缝缀(缋)装”“龙鳞装”“旋风装”“粘叶装”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引发了学界激烈的论争。中古写本文献... 中国古代图书装帧史上,卷子向册叶形制的演变是公认的趋势。这一趋势中产生的一些使用不很广泛、没有可靠古籍记载的装帧形式如“缝缀(缋)装”“龙鳞装”“旋风装”“粘叶装”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引发了学界激烈的论争。中古写本文献缀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装帧样式实例,与原有的“旋风装”“缝缀(缋)装”相似但又相异,特别是纸叶折叠的不同方式是制作和形成各自特点的关键。同时我们所发现的这些文献一旦折叠处发生断裂,又极其类似于原定义的“旋风装”“缝缀(缋)装”文献。这说明一种装帧形式的出现、推广和被后起的形式取代,实际经历了复杂有趣的过程。每一种装帧方式的产生、使用和停用,都是下一种装帧方式成型之前中国古代人民出于实用的需要进行改良的尝试和探索。在从卷轴装到册叶装的演进过程中,“折叠”这一动作以及因折叠引起的“断裂”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缀(缋)装 旋风装 折叠 断裂 装帧
原文传递
论“缝缀(缋)装”——以中古写本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刘郝霞 《宏德学刊》 2021年第2期137-164,共28页
“缝缀装”(又曾被称为“缝缋装”)实是依据在敦煌文献中发现的实物拟名的一种装帧方式。其与“旋风装”“粘叶装”类似,一直没有得到可靠古文献记载的印证,现代学者是凭借对几种装帧方式比较特别的写本文献,特别是敦煌文献实物样式的... “缝缀装”(又曾被称为“缝缋装”)实是依据在敦煌文献中发现的实物拟名的一种装帧方式。其与“旋风装”“粘叶装”类似,一直没有得到可靠古文献记载的印证,现代学者是凭借对几种装帧方式比较特别的写本文献,特别是敦煌文献实物样式的分析得出的相关定义和特征。在进行中古写本文献缀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例证,令人重新思考、审视“缝缀(缋)装”的真正含义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缀装 缝缋装 写本文献 缀合 装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