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市鼠间鼠疫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金康 李小军 +4 位作者 王文贵 杨祖堂 刘寿宇 温继华 张大芬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3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攀枝花市 鼠间鼠疫 调查分析
下载PDF
酸角的营养成分分析
2
作者 张家华 刘金康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1997年第2期21-22,40,共3页
酸角属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实,果肉味酸,在食品工业中用途广泛;核仁可提取食用胶,在数十种食品加工工艺中作为添加剂;果实入药能消暑化食,降压怡神,治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等;原汁具有抗人体细咆突变和抗辐射损伤的作用,还能抑制肠道... 酸角属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实,果肉味酸,在食品工业中用途广泛;核仁可提取食用胶,在数十种食品加工工艺中作为添加剂;果实入药能消暑化食,降压怡神,治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等;原汁具有抗人体细咆突变和抗辐射损伤的作用,还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因此,酸角的食作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角 营养成分分析 肠道致病菌 人体必需氨基酸 矿质营养元素 果实 食品加工工艺 抗辐射损伤 食品工业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胡鹭芳 宁涌 +8 位作者 罗九思 郑义强 喻林冲 伍友成 翦大明 王荣茂 张桂芳 吴斌 刘金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评价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FDMDT)后的远期复发率。方法:MB方案疗程24个月,PB方案疗程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病理、细菌变化,以观察FDMDT远期复发率。结果:4836例麻风患者采用FDMDT方案治疗,完成治疗4310例,其中MB方案3... 目的:评价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FDMDT)后的远期复发率。方法:MB方案疗程24个月,PB方案疗程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病理、细菌变化,以观察FDMDT远期复发率。结果:4836例麻风患者采用FDMDT方案治疗,完成治疗4310例,其中MB方案3257例,复发12例,累积复发率为6.80/1000,平均复发潜伏期101.9个月;PB方案完成治疗1053例,复发2例,累积复发率为2.38/1000,平均复发潜伏期102.5个月。结论:凉山州、攀枝花两地20县FDMDT后复发率是低的,结果显示该方案疗程短、安全、疗效好,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固定疗程联合化疗 复发 复发病例 固定疗程 麻风患者 化疗后 方案治疗 少数民族地区 复发率
下载PDF
麻风眼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建文 胡鹭芳 +9 位作者 吴新生 杨廉德 何泸 时玲 宁勇 段森 赖祖杰 张桂芳 刘金康 伍祥芬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对四川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现存的现症麻风患者和治愈者随机抽样调查,在2145人中发现1570人患有各种眼病(73.19%),其中麻风性眼病465人(21.68%);最常见的是角膜感觉障碍和兔眼,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及诊断时的年龄和麻风病期、型别、... 对四川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现存的现症麻风患者和治愈者随机抽样调查,在2145人中发现1570人患有各种眼病(73.19%),其中麻风性眼病465人(21.68%);最常见的是角膜感觉障碍和兔眼,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及诊断时的年龄和麻风病期、型别、细菌指数与麻风反应等密切相关。对白内障的分析证明,本组患者的白内障与麻风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眼病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谈谈我校的德育工作
5
作者 刘金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学生 技工学校 竞争意识 高度重视 花儿 育人环境 军训 电力 谈谈
下载PDF
攀枝花市1997年度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
6
作者 刘金康 《攀枝花医药》 1999年第2期38-38,共1页
1997年全市累计报告7种性病931例,年发病率为96.97/10万,比1996年下降43.58%。现将全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攀枝花市 1997年 性传播疾病 疫情分析 发病率
下载PDF
攀枝花市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金康 李莉华 +3 位作者 陈玉华 刘丹 李琳 罗魏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23-725,共3页
目的评价攀枝花市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MMT)1年的效果。方法对美沙酮门诊的112名海洛因成瘾者的基线数据和治疗1年后的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12名海洛因成瘾者治疗前39名HIV抗体检测阳性,73名HIV抗体检测阴性,MMT1年后... 目的评价攀枝花市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MMT)1年的效果。方法对美沙酮门诊的112名海洛因成瘾者的基线数据和治疗1年后的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12名海洛因成瘾者治疗前39名HIV抗体检测阳性,73名HIV抗体检测阴性,MMT1年后,73名受治者HIV抗体仍然阴性;112名受治者尿检阳性率从入组前的100%下降到治疗后的25.23%,近1个月注射毒品的次数、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由治疗前每人每月平均9.13次、15.14%下降到0次;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6%提高到32.4%。结论通过MMT1年后,在减少危险行为、减少与毒品相关的违法犯罪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对预防控制艾滋病通过注射吸毒与性行为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成瘾者 社区 美沙酮治疗
原文传递
1994—2014年攀枝花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永华 唐作红 +4 位作者 张晴晴 刘金康 卢培能 李春霞 谭琴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14期1946-1948,1951,共4页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1994—2014年艾滋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攀枝花市1994—2014年的AIDS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14年攀枝花市5个县市区共报告现住址为攀枝花市的AIDS患者...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1994—2014年艾滋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攀枝花市1994—2014年的AIDS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14年攀枝花市5个县市区共报告现住址为攀枝花市的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AIDS/HIV)1 845例,报告死亡439人,现存活1 406例。AIDS疫情呈逐年增加趋势(χ2=361.59,P〈0.01);自2010年后疫情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AIDS/HIV主要分布在城区,占总数的77.39%。年龄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占63.53%;60岁以上有434例,占23.52%。职业分布:农民、家务待业分别占29.59%和25.58%。3种传播途径并存,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3.88%。结论攀枝花市AIDS疫情严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向大众人群扩散,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1950—2014年攀枝花市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永华 夏云 +1 位作者 刘金康 杨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17期2366-2368,共3页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1950—2014年麻风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4年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市1950—2014年共新发现麻风病2 562例。发病率最高为4.57/万(1985年);发现率最高为55...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1950—2014年麻风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4年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市1950—2014年共新发现麻风病2 562例。发病率最高为4.57/万(1985年);发现率最高为55.01/万(1959年);患病率最高为22.89/万(1971年)。之后疫情逐年缓慢下降,1980年后5年平均发现率及发病率下降到1/万以下,2005年后下降到0.1/万以下。男女之比为2.31∶1;发病主要以20~50岁年龄组为主。多菌型(MB)1 379例,占总病例的53.82%。晚期发现病例占43.60%,畸残率为36.61%。全市3个县区达到基本消灭麻风标准,两个县区仍为流行县。结论全市麻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目标,防治工作仍需持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作红 栾荣生 +2 位作者 李春霞 刘金康 谭琴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64-866,共3页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为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数2 4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24/10万;2009年梅...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为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数2 4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24/10万;2009年梅毒发病率最高为60.12/10万,2004-2009年发病率年均增长47.10%,2009-2012年发病率年均下降53.03%。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占65.13%,以20~39岁男性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东区、西区、仁和区发病率较高。结论攀枝花市梅毒流行趋势与四川省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梅毒、尤其是隐性梅毒的诊断报告标准和病例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攀枝花市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作红 李春霞 +2 位作者 张晴晴 刘金康 谭琴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攀枝花市少数民族和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3年攀枝花市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将暗娼按照"民族"分为少数民族暗娼和汉族暗娼,并对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 目的对比分析攀枝花市少数民族和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3年攀枝花市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将暗娼按照"民族"分为少数民族暗娼和汉族暗娼,并对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监测暗娼3904人,汉族暗娼3354人,少数民族暗娼550人。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的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4人)、0.8%(2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2,P<0.001)。少数民族暗娼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6.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4%、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4%、吸毒比例为3.6%、做过HIV检测的比例为18.0%,分别与汉族暗娼的72.4%、93.0%、59.9%、1.7%、2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分别为95.5%、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识、民族、干预服务、户籍、文化程度、年龄、艾滋病检测、固定性伴、工作时间等,是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少数民族暗娼更容易感染HIV,应提高暗娼综合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暗娼 民族 哨点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