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文心雕龙》指导思想的二重性
1
作者 刘钝文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5年第4期39-43,38,共6页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杰出的理论家,都离不开对前人思想学说的继承。在研究其理论时,不仅应指出他向前人继承了什么,还应探讨他是如何继承的,尤其是要弄清他在继承过程中表现了怎样的开创精神。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 宗经 文学观 研究者 经书 文学思想 文学创作 扬雄
下载PDF
《祝福》中“我”的自省精神应予肯定——与林志浩同志商榷
2
作者 刘钝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祝福》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作为一个觉醒者,“我”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无力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而感到苦闷和不安,并为此而不时地省察自己、剖析自己,显... 《祝福》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作为一个觉醒者,“我”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无力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而感到苦闷和不安,并为此而不时地省察自己、剖析自己,显示出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但长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林志浩 民主主义思想 艺术形象 恨恨而死 《孔乙己》 我自己 李秉中 短篇小说集 《野草》
下载PDF
情境作文的特点及其审题要求
3
作者 刘钝文 《写作(中)》 1995年第1期45-46,共2页
在近几年的升学考试中,情境作文(也有人称之为情景作文)频频出现。情境作文是指按照试题规定的情境(具体的场合、画面、具体的人和事)去构思成文。以往人们把它归入条件作文(或称材料作文),后因愈益显示出它自身的特点,便渐渐地被独立出... 在近几年的升学考试中,情境作文(也有人称之为情景作文)频频出现。情境作文是指按照试题规定的情境(具体的场合、画面、具体的人和事)去构思成文。以往人们把它归入条件作文(或称材料作文),后因愈益显示出它自身的特点,便渐渐地被独立出来,使之区别于一般的条件作文。情境作文作为一种试题的类型,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灵活多变。情境作文可以是大作文,也可以是小作文。前者如1992年上海高考试题即标明是情境作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作文 情境 高考试题 材料作文 特点 灵活多变 升学考试 表达方式 高考作文 梧桐树
下载PDF
《拿来主义》的题旨及其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1期7-10,共4页
究竟是要把什么"拿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涉及如何对待外来事物和外国文化时,常常援引《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论述,并在报刊上就如何"拿来"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这说明《拿来主义》的论题是明确的,是深入人心的。... 究竟是要把什么"拿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涉及如何对待外来事物和外国文化时,常常援引《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论述,并在报刊上就如何"拿来"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这说明《拿来主义》的论题是明确的,是深入人心的。但对于《拿来主义》的题旨,统编教材却作了这样的"提示":"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送去主义 批判继承 遗老遗少 左翼文艺 至论 文中 罪恶行径 好古 国粹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读图”和趣味性
5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03年第7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多义性 间接性 想像 联想 具象思维 语文教材 趣味性 可读性 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模糊与清晰──关于思维方式的札记
6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1999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标准化试题 语文教学 模糊逻辑 语言运用 形式逻辑 比喻 亚理论 清晰 修辞格
原文传递
高考命题应返朴归真
7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1996年第11期14-14,共1页
目前的语文高考试题模式,是在语文教学要科学化的口号下创建起来的。由于追求标准化,由于考试项目求全,由于题型求花巧,就使整个试题显得庞杂而又繁琐。要改变庞杂、繁琐的试题模式,就必须改变命题思路,就必须返朴归真。这里所说的返朴... 目前的语文高考试题模式,是在语文教学要科学化的口号下创建起来的。由于追求标准化,由于考试项目求全,由于题型求花巧,就使整个试题显得庞杂而又繁琐。要改变庞杂、繁琐的试题模式,就必须改变命题思路,就必须返朴归真。这里所说的返朴归真,是指舍弃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改变命题 高考试题 标准化 考试项目 科学化 最终目的
原文传递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8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1994年第6期22-23,共2页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而这并非陶渊明的原意。为此,邓拓于60年代作《不求甚解》一文,加以辨释。文中指出,对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不应该"滥加粗暴...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而这并非陶渊明的原意。为此,邓拓于60年代作《不求甚解》一文,加以辨释。文中指出,对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不应该"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并指出对陶渊明的话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这些意见都是对的,而且在当时情况下说这些话是要有些勇气的。但今天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柳先生传 文中 无弦琴 读山海经 沮溺 《饮酒》 宋代理学家 隐者 消愁解闷 泛览
原文传递
对“其”的一种“偏爱”
9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15年第1期69-69,共1页
在现代汉语中,用“其”作代词并不多见。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报刊文字中却频频出现这种用法。这似乎是一种“偏爱”,值得一议。请看:(1)此次卸任的杨玉良,虽是在2009年由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任上调任复旦校长,但其早在1999年时... 在现代汉语中,用“其”作代词并不多见。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报刊文字中却频频出现这种用法。这似乎是一种“偏爱”,值得一议。请看:(1)此次卸任的杨玉良,虽是在2009年由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任上调任复旦校长,但其早在1999年时就出任过复旦副校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 偏爱 2009年 现代汉语 副校长 国务院 代词 学位
原文传递
散文的写实与虚构
10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10年第11期13-13,共1页
近几年来.传统的散文观受到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上。传统的散文观看重写实。“所有散文.都是作家的亲身遭遇.亲身感受,亲身见闻。这些内容,是不能凭空设想,随意捏造的。”(孙犁《散文的虚与实》)“描述真人真... 近几年来.传统的散文观受到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上。传统的散文观看重写实。“所有散文.都是作家的亲身遭遇.亲身感受,亲身见闻。这些内容,是不能凭空设想,随意捏造的。”(孙犁《散文的虚与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观 虚构 写实 主要表现 虚与实 传统 观看 感受
原文传递
鲁迅笔下的“看客”及其他
11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05年第6期13-14,共2页
读了钱理群先生的《游戏国里的看客——读<药>》一文,颇受教益,但也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以就正于钱先生和广大读者。
关键词 鲁迅 《药》 中学 语文 小说 阅读鉴赏 人物描写 《孔乙己》
原文传递
慎言“科学性”
12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1期29-29,共1页
《语文学习》第6期所刊《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下称《雪》)一文,指出当前语文课存在着“偏离‘语文’”等问题,值得重视。但该文把这些问题一概归之为“非科学倾向”,却有待于商讨。
关键词 科学性 中学 语文教学 文学作品 标准化试题
原文传递
也谈传统
13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03年第1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传统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无疑不必问
14
作者 刘钝文 《语文学习》 2013年第6期76-76,共1页
作为常用标点的“?”,可用来表疑问。但无疑就不必问,无疑而问,就会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使文意缠夹不清,令人费解。
关键词 疑问句 陈述句 文意
原文传递
主题的追求与探索——读书札记
15
作者 刘钝文 《上海文学》 1963年第2期50-51,55,共3页
最近读宋诗,读到了两首示儿诗(写给儿子看的诗)。先读到的是陈师道的《示三子》,接着读到的是陆游的《示儿》。前者是较陌生的,而后者则是较熟悉的,但由于是对照着读,所以又觉增长了一些见识。陈师道一生穷困潦倒,连妻儿都得送到丈人家... 最近读宋诗,读到了两首示儿诗(写给儿子看的诗)。先读到的是陈师道的《示三子》,接着读到的是陆游的《示儿》。前者是较陌生的,而后者则是较熟悉的,但由于是对照着读,所以又觉增长了一些见识。陈师道一生穷困潦倒,连妻儿都得送到丈人家里去养活。当他与妻儿别离几年之后重又见面时,他写了这首《示三子》:“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应该说,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真切的,是引人同情的。但是,当我读到陆游的《示儿》时,却又感到了更深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札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