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电相关性的睡眠剥夺影响评价研究
1
作者 刘锡禹 汪曣 +1 位作者 李宁 王明时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3期241-243,248,共4页
睡眠剥夺是探究睡眠对认知作用机制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受试者24h睡眠剥夺后所作的听觉短时记忆试验,应用EEG相关性方法与正常状态的EEG信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的脑区激活程度受到很大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睡眠... 睡眠剥夺是探究睡眠对认知作用机制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受试者24h睡眠剥夺后所作的听觉短时记忆试验,应用EEG相关性方法与正常状态的EEG信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的脑区激活程度受到很大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睡眠剥夺对听觉短时记忆的损害作用,为损害作用的评价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听觉短时记忆 EEG相关性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宁 汪曣 +2 位作者 刘锡禹 刘海婴 王明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7-1200,共4页
为了充分探究睡眠对认知的作用机制,睡眠剥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有多种手段研究睡眠剥夺如何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认知心理学评价、脑成像方法、脑电生理的变化等。所研究的方面覆盖认知科学的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外均有学者致力于此研究... 为了充分探究睡眠对认知的作用机制,睡眠剥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有多种手段研究睡眠剥夺如何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认知心理学评价、脑成像方法、脑电生理的变化等。所研究的方面覆盖认知科学的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外均有学者致力于此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我们从睡眠剥夺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出发,综述了通过脑成像方法研究神经生理学变化以及脑电生理方法评价认知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的影响因素和目前关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认知 额叶 脑成像 脑电
下载PDF
睡眠剥夺影响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宁 汪曣 +1 位作者 刘锡禹 王明时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448,共5页
采用近似熵研究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SD引起的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变化.12名受试者在正常睡眠和一夜SD之后分别接受视觉注意力测试,记录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采用二维插值构建19导脑电近似熵脑信息... 采用近似熵研究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SD引起的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变化.12名受试者在正常睡眠和一夜SD之后分别接受视觉注意力测试,记录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采用二维插值构建19导脑电近似熵脑信息图(brain information map,BIM).结果表明,在SD状态下,自发脑电的近似熵在全脑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额叶处大脑偏侧性发生变化,复杂度的中心从左脑转移到右脑;前额叶处诱发脑电近似熵值降低,而顶叶和颞叶处则升高.脑电近似熵可以作为指标来评价SD对脑认知功能的负向影响。BIM的变化趋势与从生理学及影像学角度的分析相吻合,与线性方法的研究结论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脑功能状态,提供一条评价脑功能区状态变化趋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非线性分析 大脑功能区状态 近似熵 脑信息图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致继发枕叶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锡禹 张正善 +3 位作者 赵峰 韩聪 李斌 段炼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患者发生枕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烟雾病患者846例,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患者258例,其中在后循环病变基础上伴发枕叶梗死10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烟雾病合并后循...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患者发生枕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烟雾病患者846例,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患者258例,其中在后循环病变基础上伴发枕叶梗死10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时发生枕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史以及左、右侧前循环铃木分期和左、右侧后循环Magikura分级是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致枕叶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循环Magikura分级和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继发枕叶梗死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因素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枕叶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后循环病变 枕叶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立体脑电图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技术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
5
作者 高丹丹 巩顺 +3 位作者 刘锡禹 高阳 周旭 袁冠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技术在难治性癫痫中评估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15例行SEEG引...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技术在难治性癫痫中评估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15例行SEEG引导下的RF-TC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63岁,男10例,女5例。1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完善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V-EEG)、头部MRI、PET等检查后,在机器人下行深部电极植入,监测发作定位明确后,均进行射频毁损治疗。结果15例患者毁损前先进行Mapping皮质电刺激,位于功能区者毁损前均进行预毁损,均在视频脑电监测下进行,预毁损有效输出功率1.1-1.5 W,时长10-15 s。毁损额定功率5-6 W,实际电极工作端输出的有效功率3-3.4 W,单次毁损总时长50 s(含升温时长15 s),温度72-76℃,毁损灶长径7-8 mm,短径5-6 mm,采用深部热凝毁损电极(法国ALCIS,电极直径0.8 mm,电极触点长度2 mm,触点间间距1.5 mm),采用相邻电极之间毁损。15例患者随访2-3年不等。8例患者毁损后EngelⅠ-Ⅲ级,7例患者毁损后进行二期手术切除,术后EngelⅠ-Ⅱ级。1例患者毁损后EngelⅢ级,调整药物治疗。结论SEEG引导的RF-TC手术是一种精准、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脑电图 药物难治性癫痫 射频热凝毁损
下载PDF
气垫悬浮运输系统在变压器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锡禹 《变压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介绍了气垫悬浮运输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在变压器制造中的应用,并将其与传统运输方式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变压器 气垫 悬浮 运输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忠智 梁国标 +2 位作者 董玉书 刘锡禹 石佐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29-31,共3页
目的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94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手术组,各47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治疗方式,手术组实施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功能指标及病情发展情况。... 目的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94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手术组,各47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治疗方式,手术组实施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功能指标及病情发展情况。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患者病情控制评分为(33.64±1.45)分、治疗效果评分为(35.92±2.74)分、肢体行动能力评分为(30.73±3.97)分,均高于传统组的(22.41±3.52)、(20.85±2.26)、(18.47±3.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分别为6.38%、2.13%,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的57.45%、68.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9.54±1.98)、(12.67±3.54)分,均优于传统组的(15.62±2.91)、(15.74±1.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实施治疗后的肢体能动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脑出血 手术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哈巴苷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8
作者 刘锡禹 高旭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究哈巴苷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哈巴苷干预组,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再灌注7d后,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干湿... 目的探究哈巴苷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哈巴苷干预组,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再灌注7d后,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β-catenin和active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增加。加入哈巴苷干预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提高,脑梗死体积减小,脑水肿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活性氧水平增加;加入哈巴苷干预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下降,活性氧释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β-catenin和activeβ-catenin表达水平提高,加入哈巴苷后其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哈巴苷能够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大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巴苷 缺血再灌注损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