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他者”到“国民”——近代中国关于疍民的公共话语与族界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先清 刘长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疍民作为南方古老的水上族群,长久以来在帝国的历史书写中以"边缘群体"的形象出现,甚至被排除在"我们的"历史之外。1840年以后,随着香港、广州和福州相继开埠,这群"奇异"的"水上人"开始受到西... 疍民作为南方古老的水上族群,长久以来在帝国的历史书写中以"边缘群体"的形象出现,甚至被排除在"我们的"历史之外。1840年以后,随着香港、广州和福州相继开埠,这群"奇异"的"水上人"开始受到西人的关注与报道。近代报刊文本中被放大的异文化话语与原有歧视疍民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得疍民的"他者"形象越发明显。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共和"与"平权"的观念深入人心,围绕疍民族属和权利问题的讨论屡见报刊,"水上人"在近代公共文本中逐渐被视为是应当共享权利的"国民"。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展的民俗调查,使得疍民及其文化得到知识界的更大范围关注,从而为疍民的族界讨论创造了丰富的文本资源与知识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疍民 公共话语 族群边界
原文传递
从“白水郎”到“水生人”:疍民的生计变迁与认同建构
2
作者 刘长仪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132-138,156,共7页
清朝中后期,原先生活在闽江流域的一支水上人——疍民北上迁徙至闽东沙埕港,并在当地港域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聚居区,由此成为沙埕港这一海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闽东地区存在的歧视疍民的文化传统,导致疍民在当地社区中被"... 清朝中后期,原先生活在闽江流域的一支水上人——疍民北上迁徙至闽东沙埕港,并在当地港域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聚居区,由此成为沙埕港这一海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闽东地区存在的歧视疍民的文化传统,导致疍民在当地社区中被"污名化"。1949年以后,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疍民得以上岸定居,并凭借精湛的捕鱼技术实现了社会地位上的逆转。与此同时,围绕着一系列渔业荣誉,疍民群体重构了新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疍民 渔业生计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