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引起面部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雨苗 吴丽娟 +5 位作者 王森淼 孙澜 曾学思 沈永年 吕桂霞 刘雏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2-384,共3页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结构。真皮内弥漫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在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样结构,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灰褐色绒毛状菌落。玻片小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内含大量孢子的分生孢子器及分隔分支的暗色菌丝。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诊断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CO2激光去除鼻尖部位疣状突起,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每天2次,3个月后皮损消退停药,随访6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真菌病 序列同源性 核酸 面部 感染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