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寄情于物诗意栖居
- 1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8年第12期58-61,共4页
-
文摘
19世纪的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Holderlin, 1770-1843)曾在诗中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这句话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人,诗意地栖居"的哲学阐发而广为流传。近现代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人的劬劳并未得以减轻,反而人的生存状态被技术所裹挟,忙碌与焦虑的情绪弥漫。"诗意地栖居"成为全民向往的状态,而如何可以达成这种状态,我们或可以从中国传统的文人生活中找到某些启示。
-
关键词
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
现代科技
哲学家
德国
安居
-
分类号
TU24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松风竹炉 提壶相呼
- 2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6期60-63,共4页
-
文摘
在紫砂壶型中,要选一种最古老且最具生活气息的,提梁壶当算一种。提梁容器造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各式青铜提梁卣在器型上已十分成熟。北宋耀州窑的凤衔牡丹纹壶显示,在北宋时期,提梁已经被用在瓷壶上了。至明代,青花提梁茶壶流行的同时,紫砂提梁壶也已出现。
-
关键词
曼生壶
提梁壶
陈曼生
文人情怀
紫砂壶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一把曼生壶里的千载茶事
- 3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2期40-43,共4页
-
文摘
'八饼头纲,为鸾为?,得雌者昌',这是清代文人陈曼生所制合欢壶上的一段铭文,短短12个字,却勾连起一段近千年的茶事典故。时光退回到宋代——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风雅的时代,在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下,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倾向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尚。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日常生活的种种,都充溢着平和优雅的诗意情怀,一如宋代诗人李流谦诗中所言——人生贵在适意尔。
-
关键词
曼生壶
陈曼生
龙凤团茶
茶文化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有扁斯石 砭我之渴
- 4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3期54-57,共4页
-
文摘
明清之际,紫砂艺术随饮茶风尚的改变而日趋繁荣,出现了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瞿应绍、梅调鼎等一批留名青史的紫砂名家。前三位以独具一格的紫砂技艺闻名,后三位则以诗文书画之功丰富了紫砂艺术的审美意蕴,使紫砂壶成为文人审美的载体。
-
关键词
曼生壶
陈曼生
紫砂艺术
桑连理馆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悦壶游心 一期一会
- 5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9期52-55,共4页
-
文摘
晚明至清中期,社会繁荣、物质丰富带来了人们对'物'之态度的巨大转变。在文人阶层,许多文人寄情于清玩长物,把一切触手可及的生活器物当作美学素材加以品评、鉴赏,如李渔《闲情偶寄》所言'过目之物,尽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文人情怀倾注于日常之物,一几一案,一瓶一盏,皆有法度。
-
关键词
曼生壶
陈曼生
文人壶
一期一会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造乎自然 道以成器
- 6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4期56-59,共4页
-
文摘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其中很多模仿自然之物造型而作的器物,既有实用之功能,又兼具活泼的自然意态,极大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之美。传世的文人紫砂曼生壶中有'匏瓜壶',取象于匏瓜,又蕴含着深邃的文人情志,堪称经典。这把匏瓜壶由清代杭州籍文人陈曼生设计撰铭、紫砂名工杨彭年制作,经近代海派绘画大师唐云先生收藏.
-
关键词
紫砂壶
曼生壶
陈曼生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坡仙之徒 皆大欢喜
- 7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1期50-53,共4页
-
文摘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气候环境、山水风物,也是指社会风俗、文化积淀。自然与社会人文的双重环境,无声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提到杭州这座城市,人们会想到什么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年古刹灵隐寺,还是百年艺术社团西泠印社、味甘形美的龙井茶?天赐的山水与茗茶,人文的禅院与艺术,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城市气质的绵延传承,在于生活在其间的人。这在陈曼生与唐云两位相隔百年的杭州籍文人、艺术家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
关键词
陈曼生
风格
清代
-
Keywords
Chen Mansheng
style
Qing Dynasty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我佛无说 且吃茶去
- 8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8期60-63,共4页
-
文摘
佛家有云'禅茶一味',茶文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关系素来亲厚,二者互相交织、互为助益,形成了内涵深邃的禅茶文化。在众多的佛家公案中,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可谓家喻户晓。参禅者以茶入悟、打消妄念,而在俗之人则可通过品茶一窥禅宗机趣。清代一位笃信佛教的文人陈曼生(1768—1822),则把对佛法的理悟化作了一把独一无二的紫砂茗壶'笠荫壶',以器载道,用紫砂壶诠释了禅茶相依的一段佳话。
-
关键词
曼生壶
陈曼生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汲古修绠 井养无穷
- 9
-
-
作者
刘钧深
刘世庆
魏俊英(图)
刘雨凡(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画报》
2019年第7期58-61,共4页
-
文摘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凿井取水之法,使先民们得以摆脱对地表水源的依赖,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广阔的内陆定居下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完成了文明的一次跨越。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井是聚落的核心,是供养生命的源泉,也是最具乡思的物象。《易经》'井卦'寓'君子修德,终始无变之象',马致远《汉宫秋》有'背井离乡,卧雪眠霜'的无尽苍凉.
-
关键词
曼生壶
陈曼生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