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6例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雪咏 蔡珊珊 +3 位作者 张声 陈余朋 曾赛凡 王行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76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资料,行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结果 176例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其次位于脑干。22例表现为多灶性。6例Von Hippe...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76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资料,行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结果 176例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其次位于脑干。22例表现为多灶性。6例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患者,其中1例出现肿瘤—肿瘤转移(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血管母细胞瘤)。组织学上由富于脂质的泡沫状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其中4例伴有髓外造血,形态学与胚胎血岛形成显著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a-抑制素、D2-40、波形蛋白、性别决定区域Y相关的高迁移率族框(SOX)9和SOX2等呈阳性表达,而细胞角蛋白、CD1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呈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低。随访144例,随访时间为1~288个月,27例复发,其余病例无瘤生存。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伴髓外造血,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他肿瘤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等进行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 髓外造血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雪咏 王行富 +4 位作者 陈余朋 王鹏程 林生明 蔡珊珊 张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1.75:1.年龄6-38岁,平均24.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胸椎椎管内砂粒体型脑膜瘤伴骨化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雪咏 张声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1,共2页
患者女性,52岁。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痛,呈持续性。10天前胸背痛加重,伴右肩及右腰部放射痛。
关键词 砂粒体型脑膜瘤伴骨化 椎管内 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颅咽管瘤中D2-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雪咏 朱琼 +4 位作者 陈余朋 张声 王行富 吴晶晶 李国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2-40在126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2-40在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率为87.30%(110/126),其中(+)、()、()阳性率分别为44.44%... 目的探讨D2-40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2-40在126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2-40在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率为87.30%(110/126),其中(+)、()、()阳性率分别为44.44%(56/126)、37.30%(47/126)和5.56%(7/126)。造釉细胞型主要表达在中间层细胞,乳头瘤样型主要表达在基底层细胞,两型表达模式不同。随着肿瘤伴发炎症程度的加重,D2-40表达程度上调。在肿瘤浸润灶及侵袭前沿,D2-40常常高表达,表现为基底层细胞及中间层细胞同时弥漫表达,侵袭性颅咽管瘤中D2-40的表达程度高于非侵袭性颅咽管瘤。复发性颅咽管瘤中D2-40的表达程度高于非复发性颅咽管瘤。D2-40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2-40表达上调与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并可能与炎症相关机制有关。D2-40高表达可能是颅咽管瘤患者易复发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D2-40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雪咏 张声 +1 位作者 王行富 陈余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研究背景间叶性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为主,而上皮性恶性肿瘤大多循淋巴管道转移,但间叶性肉瘤有时也会经淋巴管道进行转移。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1例淋巴管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 研究背景间叶性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为主,而上皮性恶性肿瘤大多循淋巴管道转移,但间叶性肉瘤有时也会经淋巴管道进行转移。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1例淋巴管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分析肿瘤细胞特点,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女性,42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腋窝4cm×4cm×3cm大小肿块伴右上臂及肩部麻木。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腋窝软组织肿块影及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考虑恶性病变。术中可见右侧腋窝多个结节状肿块,最大者约5cm×3cm×3cm大小,剖面呈灰红、灰黄色,质地坚硬,局部坏死。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可见纤细的血管纤维组织分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间质呈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S-100蛋白、Sox-10蛋白、波形蛋白、Col-Ⅳ表达阳性;40%的肿瘤细胞胞核P53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上皮膜抗原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90%;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上皮细胞巢。既往曾因"右腕部肿物"行两次"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伴出血及灶性坏死,结合病史,最终诊断为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结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管道转移,应注意与具有相似组织学形态的肿瘤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ZEB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雪咏 张声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E盒结合锌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ZEB)是重要的细胞核转录因子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介导肿瘤细胞的黏附性、细胞极性、细胞凋亡,调控原癌基因和维持微环境等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在肿... E盒结合锌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ZEB)是重要的细胞核转录因子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介导肿瘤细胞的黏附性、细胞极性、细胞凋亡,调控原癌基因和维持微环境等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在肿瘤治疗中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靶向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盒结合锌指蛋白 肿瘤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皮肤环状肉芽肿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咏 张声 +1 位作者 曾赛凡 陈余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环状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环状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观察和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环状肉芽肿患者均为女童,年龄13~39个月。其中局限型4例,穿通型1例。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环状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环状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观察和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环状肉芽肿患者均为女童,年龄13~39个月。其中局限型4例,穿通型1例。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中心部凝固性坏死;周边部胶原纤维渐进性坏死;外周部由放射状排列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围成栅栏状结构。胶原纤维染色(+),黏蛋白染色阳性。结论环状肉芽肿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肉色、红色或紫红色的环状结节,组织学改变以栅栏状肉芽肿最常见。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依据,必要时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环形 皮肤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散发型脑膜血管瘤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刘雪咏 张声 +4 位作者 陈余朋 王行富 王鹏程 李国平 李晓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meningioangiomatosis,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并复习文献。结果 7例MA中,男2例,女5例。年龄4~56岁,平均17.86岁。5例以癫...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meningioangiomatosis,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并复习文献。结果 7例MA中,男2例,女5例。年龄4~56岁,平均17.86岁。5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影像学上,6例表现为占位性病变,但缺乏特异性。主要组织病理学表现是大脑皮质浅层血管及血管周围梭形细胞明显增殖。血管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钙化。梭形细胞显示了一些脑膜上皮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细胞核呈圆形到伸长形,胞质嗜伊红,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病灶内陷入的神经胶质反应性增生,神经元发生退行性变伴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病例血管及血管周围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3例梭形细胞成分EMA局灶阳性、PR散在细胞阳性。病灶内细胞增殖指数低。7例均行肿瘤全切术,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时间1~29月,均无复发,所有病例无瘤生存。结论 MA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病变。结合临床影像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A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血管瘤病 临床病理 组织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林生明 张声 +5 位作者 陈余朋 刘雪咏 王鹏程 蔡珊珊 熊令根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SM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SMA中女性10例,男性3例;年龄39~74岁,平...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SM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SMA中女性10例,男性3例;年龄39~74岁,平均58.8岁;8例为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9例伴肝和(或)肾囊肿,其中3例中央可见骨化。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衬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质透明并富含糖原。肿瘤细胞核小而圆,居中,无核仁,无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粗大的纤维组织分隔。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CK7、CK19、CK8/18、Cyclin D1和EMA均阳性,CEA、CD34、ER和PR均阴性。随访2~6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SMA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少见肿瘤,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 刘雪咏 +2 位作者 张声 陈余朋 王行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鞍区和鞍上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 目的探讨发生于鞍区和鞍上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5个月。头部MRI显示鞍区和鞍上占位性病变,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界限清晰,正常垂体结构显示不清。临床诊断为垂体腺瘤,行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视神经减压术,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可见神经毡背景;肿瘤细胞大小和形态相对一致,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深染,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胞核表达神经元核抗原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胞核和胞质表达钙视网膜蛋白,胞质表达突触素、嗜铬素A、上皮钙黏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胞核局灶性表达S-100蛋白,胞质局灶性表达神经微丝蛋白、细胞角蛋白8和波形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3%。网织纤维染色呈阴性。基因检测可见肿瘤细胞无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无1p/19q-共缺失。最终病理诊断为脑室外神经细胞瘤(WHOⅡ级)。结论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临床极为罕见,组织学形态与发生于脑室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相似,表现为肿瘤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核圆形,可见神经毡背景和"树枝"状薄壁毛细血管。应注意与垂体腺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瘤 蝶鞍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脑组织样本免疫组化过程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余朋 胡力文 +3 位作者 张声 刘雪咏 蔡珊珊 王行富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728-729,共2页
脑组织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具有含水和脂质丰富、韧性低、极易自溶等特点。在日常免疫组化检测过程中,脑组织样本极易出现破片、脱片以及背景染色、染色不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操作的进行与染色结果的判读。因此,优化脑组织... 脑组织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具有含水和脂质丰富、韧性低、极易自溶等特点。在日常免疫组化检测过程中,脑组织样本极易出现破片、脱片以及背景染色、染色不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操作的进行与染色结果的判读。因此,优化脑组织的处理以及免疫组化过程的相关细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包括取材、固定、脱脂、脱水,切片过程中的细节优化,免疫组化过程的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重新研究TP53基因突变和免疫组化的关系——157例弥漫型胶质瘤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Takami H Yoshida A +2 位作者 Fukushima S 刘雪咏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2-772,共1页
p53免疫组化与TP53突变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组研究重新评估p53免疫组化提示TP53突变状态的价值。通过外显子测序,共检测了157例弥漫型胶质瘤( WHO Ⅱ~Ⅳ级)冷冻组织的TP53基因第4~10外显子。对应所有病例的福尔马林固定... p53免疫组化与TP53突变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组研究重新评估p53免疫组化提示TP53突变状态的价值。通过外显子测序,共检测了157例弥漫型胶质瘤( WHO Ⅱ~Ⅳ级)冷冻组织的TP53基因第4~10外显子。对应所有病例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检测p53免疫组化(克隆号DO-7),评估表达强度和比率。66例突变病例中发现72个突变,包括60个错义突变,5个无义突变,4个缺失和3个剪切位点变异。通过 ROC曲线分析发现大于10%的肿瘤细胞强阳性可最大程度地提示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突变 免疫组化 胶质瘤 弥漫型 ROC曲线分析 P53突变 TP53基因 组织检测
下载PDF
胶质肉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7
13
作者 Oh J E Ohta T +2 位作者 Nonoguchi N 陈达阳 刘雪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1,共1页
Oh J E, Ohta T, Nonoguchi N, et al. Genetic alterations in gliosarcoma and giant cell glioblastoma. Brain Pathol, 2015 Oct 7. doi: 10.111/bpa. 12328. [Epub ahead of print].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进展迅速、临床病史短(IDH... Oh J E, Ohta T, Nonoguchi N, et al. Genetic alterations in gliosarcoma and giant cell glioblastoma. Brain Pathol, 2015 Oct 7. doi: 10.111/bpa. 12328. [Epub ahead of print].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进展迅速、临床病史短(IDH野生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然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是由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展而来。IDH突变是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遗传学标志。胶质肉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母细胞瘤罕见的组织学变异亚型,通常进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肉瘤 巨细胞 遗传学改变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Brain
下载PDF
多灶性和多中心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分子特征
14
作者 Liu Q Liu Y +2 位作者 Li W 陈达阳 刘雪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77,共1页
最新研究显示10%-20%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病灶,被称为多灶性和多中心性胶质母细胞瘤。这些患者的预后比单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差。目前,多灶性病变是否具有独特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分子基础尚不清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表观遗传学 多中心性 多灶性 分子特征 分子基础 多发性 单发性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WHO)垂体肿瘤分类新进展 基于2017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和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垂体肿瘤介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雪咏 蔡珊珊 +1 位作者 张声 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57,共5页
2017年第4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中垂体部分包含了腺垂体肿瘤、颅咽管瘤、垂体后叶肿瘤.以及鞍区的间叶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等,2016年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鞍区肿瘤部分包括颅咽管瘤和垂体后... 2017年第4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中垂体部分包含了腺垂体肿瘤、颅咽管瘤、垂体后叶肿瘤.以及鞍区的间叶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等,2016年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鞍区肿瘤部分包括颅咽管瘤和垂体后叶肿瘤,其他类型肿瘤除腺垂体肿瘤之外分别包含在其他相应章节。两个WHO分类关于垂体肿瘤的分类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详述了腺垂体肿瘤。事实上,真正的垂体肿瘤是指发生于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肿瘤,其中85%~90%为腺垂体的垂体腺瘤,而其他类型的肿瘤相对少见。本文重点介绍起源于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肿瘤分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腺垂体肿瘤 肿瘤分类 内分泌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WHO分类 造血系统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7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晓玲 付伟伟 +10 位作者 张声 陈达阳 陈余朋 武杰 刘雪咏 李国平 林生明 罗胜 蔡珊珊 郭伟 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470,共6页
目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与血管外皮瘤(HP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一致,2016 WHO CNS肿瘤分类将二者合为SFT/HPC,并分为3级。本文主要探讨CNS 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方法收... 目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与血管外皮瘤(HP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一致,2016 WHO CNS肿瘤分类将二者合为SFT/HPC,并分为3级。本文主要探讨CNS 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方法收集71例CNS SFT和HPC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重新分级,对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3~77岁,中位年龄48岁。WHO Ⅰ级12例(17%)、WHOⅡ级26例(37%)和WHOⅢ级33例(46%)。镜下可表现为经典的SFT表型、HPC表型或二者混合。免疫表型上,97%(69/71)的病例表达STAT6,其中96%(66/69)的病例弥漫强阳性;bcl-2、CD99及波形蛋白表达率均约为90%;CD34表达率随着肿瘤级别升高而降低,平均表达率为78%,10%(7/71)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SSTR2a,其中1例胞质强阳性;极少数病例局灶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CD57、S-100蛋白;Ki-67阳性指数1%~50%。34例随访8~130个月,其中12例复发(35%),2例(6%)发生肝转移。结论CNS SFT/HPC相对少见,不同级别之间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明显重叠或过渡。STAT6是目前诊断该肿瘤较为特异的标志物。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段,Ⅱ级和Ⅲ级易复发及转移,最常转移部位为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转录激活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丽 付伟伟 +9 位作者 林琳 吴喜跃 吴龙 赵树超 付海洋 许丹榕 蔡珊珊 张声 刘雪咏 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18年3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93例脑室内脑膜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脑室内脑...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18年3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93例脑室内脑膜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脑室内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1.95%,男女比例为1.0∶2.6。发病年龄8~72岁,中位年龄47岁,发病高峰为41~6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40/66,60.6%)、头晕(20/66,30.3%)等,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 d^6年不等。主要发生在侧脑室(88/93,94.6%),以三角区居多(78/88,88.6%)。大部分(53/73,72.6%)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周围脑水肿。肿瘤最大径0.2~11.0 cm,中位值4.5 cm。肿瘤周围脑水肿与肿瘤最大径及WHO分级有关。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纤维型、过渡型、脑膜上皮细胞型、血管瘤样型、沙砾体型、富于淋巴浆细胞型、不典型、横纹肌样型以及间变性脑膜瘤等,大部分为WHOⅠ级,以纤维型最多(38/93,40.9%)。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总体预后较好,但高级别肿瘤预后较差。结论脑室内脑膜与其他部位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大致相似,但发病高峰略低。发生瘤周水肿的比例较高。肿瘤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脑膜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预后 组织病理学 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病理特征 发病年龄
原文传递
脑肿瘤放射性治疗后迟发型脑损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行富 张声 +2 位作者 叶郁红 陈余朋 刘雪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放射性治疗后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行肿瘤术后放射性治疗的迟发型脑损伤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结果9例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发病时长6个月至12年... 目的探讨脑肿瘤放射性治疗后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行肿瘤术后放射性治疗的迟发型脑损伤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结果9例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发病时长6个月至1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及肌力减退。MRI表现为轻微占位效应的病变,边缘强化及周围水肿。组织学主要特征为凝固性坏死,坏死中央血管纤维素样坏死、玻璃样变及管腔阻塞,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增生的胶质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结论放射性治疗后迟发型脑损伤是肿瘤放射性治疗后的非肿瘤性继发性病变,常被误诊为脑肿瘤而行外科手术治疗,组织形态学有时可与高级别胶质肿瘤混淆,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放射病史、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学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慢性 辐射损伤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珊珊 刘雪咏 +5 位作者 陈余朋 宋芳玲 任彩红 郭伟 张声 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55,共3页
回顾性分析1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女性患者,19岁。头晕、视物模糊20 d。MRI示右侧桥小脑区、第四脑室,及颅内、脊髓膜多发异常信号,强化明显。组织学呈低级别胶质瘤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示胶质神经... 回顾性分析1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女性患者,19岁。头晕、视物模糊20 d。MRI示右侧桥小脑区、第四脑室,及颅内、脊髓膜多发异常信号,强化明显。组织学呈低级别胶质瘤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示胶质神经元双向分化。分子遗传学提示染色体1p缺失,19q未缺失,KIAA1549-BRAF融合基因阳性。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是2016年WHO分类新增加的一种罕见的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暂无明确分级,应注意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 神经元肿瘤 软脑膜 弥漫性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20
作者 黄茜 陈余朋 +4 位作者 宋芳玲 郑莉梅 刘雪咏 张声 王行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0-875,共6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9例中枢神经系统MCS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行荧...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9例中枢神经系统MCS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NCOA2基因重排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59岁(中位年龄31岁)。6例位于颅内,3例位于椎管内,大多与硬膜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学多诊断为脑膜瘤。显微镜下呈典型的双向分化模式,由未分化间叶性小细胞及分化良好的透明软骨岛2种成分构成。小细胞区表达SOX9(9/9)、CD99(8/9),未见BRG1及INI1缺失;软骨样区表达SOX9(9/9)、S-100蛋白(8/9)。5例检测到NCOA2信号,均呈NCOA2基因分离探针阳性(5/5)。8例随访4~124个月,3例在1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结论中枢神经系统MCS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肿瘤,常与硬膜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低,需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小圆细胞肿瘤或其他类型的软骨肉瘤鉴别,FISH检测查见NCOA2基因断裂可作为较好的指标支持MC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间质性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诊断 鉴别 NCOA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