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以成德、自然而乐:探析《徒然草》的儒家旨趣
1
作者 刘雪菡 刘伟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吉田兼好虽隐于山林、修习佛道,但其儒者思维却在《徒然草》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前贤学者虽对《徒然草》多有探讨,却未能辨清《徒然草》中的儒家旨趣。本文立足于《徒然草》一书,从心性论、修养论入手,探析吉田兼好以“好学”为基点所... 吉田兼好虽隐于山林、修习佛道,但其儒者思维却在《徒然草》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前贤学者虽对《徒然草》多有探讨,却未能辨清《徒然草》中的儒家旨趣。本文立足于《徒然草》一书,从心性论、修养论入手,探析吉田兼好以“好学”为基点所构建的“清心”“养心”之工夫论与“自然而乐”之德性境界,通过明晰潜藏于吉田兼好隐士身份下的儒者德性修习、政治实践之标准,把握其“内儒而外佛、道”的思想特征,从而为发掘《徒然草》的现代化理论价值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田兼好 《徒然草》 心性论 修养论
下载PDF
诠释史脉络下的《论语》“不逆不亿”章——以辩正“先觉”为基点
2
作者 刘雪菡 《理论界》 2023年第1期95-101,48,共8页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对“逆诈”“亿不信”之事的评论,惜墨如金,短小精悍,为后世注家留下了广阔的意蕴探索空间。从诠释史视角出发,梳理历代注家对“先觉”的探讨,可见汉晋旧注“舍本逐末”之弊及宋注工夫、境界相分隔之困,直至...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对“逆诈”“亿不信”之事的评论,惜墨如金,短小精悍,为后世注家留下了广阔的意蕴探索空间。从诠释史视角出发,梳理历代注家对“先觉”的探讨,可见汉晋旧注“舍本逐末”之弊及宋注工夫、境界相分隔之困,直至王阳明在心学理路下结合良知本体将“致先觉”工夫与“诚明”境界紧密勾连,进而重塑了“不逆不亿”章中的贤者品格,才较为完善地诠解了此章意涵。阳明之解不仅为较为正确地把握孔子之言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个体修持儒家德性工夫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逆不亿”章 先觉 工夫 境界 王阳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