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冰川末端变化计算方法研究--以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鹏 闫明 +2 位作者 徐跃通 刘雷保 张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7-374,共8页
基于冰川区地形图和实地GPS测量数据,总结4种用于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的方法:主流线法、中心线法、周长法和特征点法,并提出基于GIS的操作思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各种方法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建议使用最短距离的特征点法计... 基于冰川区地形图和实地GPS测量数据,总结4种用于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的方法:主流线法、中心线法、周长法和特征点法,并提出基于GIS的操作思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各种方法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建议使用最短距离的特征点法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并且以前一期的特征点向后一期的冰川边界搜索最短距离.通过把方法应用在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结果表明,自2005年观测以来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呈现退缩趋势,年均退缩量为9.44m.a-1,年际变差系数为0.40,冰川末端变化量年际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末端变化 计算方法 GIS Austre Lovénbreen
下载PDF
南极海冰遥感现场对比实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康建成 唐述林 刘雷保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0-317,共8页
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之一 ,卫星遥感资料是获取大区域海冰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 ,在南半球晚冬—初春期间 ,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资料的误差较大 ,精度较低。 2 0 0 3年 9— 1 0月 ,由澳大利亚... 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之一 ,卫星遥感资料是获取大区域海冰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 ,在南半球晚冬—初春期间 ,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资料的误差较大 ,精度较低。 2 0 0 3年 9— 1 0月 ,由澳大利亚南极局组织 ,包括中国等 7个国家 ,1 4个研究单位的科学家参加 ,以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为现场工作平台 ,在东南极季节海冰带 ,通过与美国宇航局 (NASA)、日本宇宙开发促进会合作开展的卫星、飞机、船、冰站立体联合观测 ;对AMSR E等卫星遥感产生的海冰地球物理参数 (海冰密集度、雪盖厚度、海冰物理温度等 )进行地面详细验证 ,建立遥感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统计关系 ,以发现各种卫星资料反演算式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为改进卫星资料反演算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研究 卫星遥感 地面实测 剖面分析 采样分析 对比实验
下载PDF
南极海冰与气候 被引量:19
3
作者 康建成 唐述林 刘雷保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6-793,共8页
在极区,海冰的形成在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之间构成了新的交界面,改变了大洋表面的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隔离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海冰冻融过程影响着大洋温、盐流的形成和强度;海冰对南大洋和南极大陆气象、气候有重要的影... 在极区,海冰的形成在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之间构成了新的交界面,改变了大洋表面的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隔离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海冰冻融过程影响着大洋温、盐流的形成和强度;海冰对南大洋和南极大陆气象、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在气候环境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南极海冰作用区约占南半球雪冰作用区面积的58%,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58%。其中,一年生海冰约占南极海冰区分布面积的83%;其分布面积从夏末2月份最小时的3×106km2左右,到9月份冬末最大时的18×106km2左右,一年中季节变化幅度可达15×106km2,季节变化率>500%。海冰分布区域的年际变化较大。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季节和年际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当前,国际南极海冰与气候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海冰物理过程和在海冰区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结合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对国际南极海冰与气候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相关的国际计划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气候
下载PDF
北极Svalbard群岛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鹏 闫明 +3 位作者 艾松涛 徐跃通 刘雷保 孙维君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02-411,共10页
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北极Svalbard群岛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1)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水平运动速度平均分别为2.14 m·a-1和6.28 m·a-1,变差系数... 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北极Svalbard群岛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1)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水平运动速度平均分别为2.14 m·a-1和6.28 m·a-1,变差系数平均分别为0.24和0.14,夏季水平运动速度略高于冬季,水平运动速度与其所处海拔高度具有多项式型关系,冰川主流线表面水平运动速度高于两侧,冰川两侧的表面水平运动速度不对称,Austre Lovénbreen冰川从源头至末端依次表现为运动的压缩区、拉伸区和压缩区;(2)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垂直运动速度平均分别为0.76 m·a-1和0.90 m·a-1,两条冰川表面夏季垂直运动速度均大于冬季且夏季变差系数小,垂直运动速度与海拔高度具有一元线性相关性,表面物质平衡造成的高程变化对垂直运动速度的贡献率最大;(3)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应变率分布表现为沿主流线方向逐渐减小然后负向增加,且其变差系数平均分别为0.19和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re Lovenbreen Pedersenbreen 冰川运动 表面速度 表面应变率
下载PDF
极地冰芯不溶性微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韦丽佳 李院生 +6 位作者 谭德军 周丽娅 闫明 胡凯 温家洪 孙波 刘雷保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2,共7页
极地冰芯包含了大气循环的各种信息,微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揭示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冰芯中微粒的含量变化可用于年层的划分,矿物和粒径特征可以用于源区以及大气本底值的研究。另外,微粒记录中还包含了火山... 极地冰芯包含了大气循环的各种信息,微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揭示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冰芯中微粒的含量变化可用于年层的划分,矿物和粒径特征可以用于源区以及大气本底值的研究。另外,微粒记录中还包含了火山、沙尘暴以及人类活动等特殊事件的信息。在过去的 50年间,在几大冰芯研究的基础上,极地冰芯微粒的分析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近年来,得益于测试水平的迅速提高,微粒研究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展望未来,人们将会开拓更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冰芯 气溶胶 极地
下载PDF
东南极达尔克冰川现场定位观测误差分析
6
作者 艾松涛 王珊斯 +2 位作者 鄂栋臣 刘雷保 李院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4-891,共8页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2007年开始对达尔克冰川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在冰面上投设监测花杆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持续对花杆进行精确定位,用于冰川运动监测。2007-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上共计开展了18个批次的现场测量工作,...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2007年开始对达尔克冰川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在冰面上投设监测花杆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持续对花杆进行精确定位,用于冰川运动监测。2007-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上共计开展了18个批次的现场测量工作,经分析得到了67个高精度的空间交会点坐标,分属于10个独立的观测标志。为精化计算模型必须对实测数据仔细甄别,因此,同时考虑了仪器的归零差、地球曲率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等交会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比较了3种因素对精确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曲率对精确定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归零差,最后是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对交会定位中各种误差的分析有利于改进同类工作中计算模型的选择,为冰川运动监测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克冰川 归零改正 地球曲率 大气折光 精确定位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南极冰川表面冰坑监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宝钢 赵剑 +3 位作者 马驰 李腾 程晓 刘雷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冰坑(ice doline)是指冰川表面因塌陷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由于冰坑的规模通常较小,相关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匮乏,加之其形成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冰坑形成后的表面特征分析得出,对形成前冰面的... 冰坑(ice doline)是指冰川表面因塌陷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由于冰坑的规模通常较小,相关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匮乏,加之其形成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冰坑形成后的表面特征分析得出,对形成前冰面的应力应变状态尚缺乏有效观测数据支撑.在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山站至内陆出发基地的达尔克冰川表面发生了塌陷,形成了冰坑地貌.在达尔克冰川开展长时间序列的无人机遥感监测,获取了塌陷事件发生前后多期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数据.利用该数据处理得到的塌陷区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模型(DOM),分析了塌陷发生前后冰面地形变化和融池分布,发现此处冰坑地貌的形成与冰下径流、冰上的融水过程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达尔克冰川 极地无人机 冰坑 冰下湖
下载PDF
极地雪冰中表征大气浊度的微粒和各类污染物 被引量:2
8
作者 韦丽佳 李院生 +6 位作者 谭德军 周丽娅 闫明 胡凯 温家洪 孙波 刘雷保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4-282,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两极地区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性 ,其大气和冰芯的微粒记录包含了火山 ,沙尘暴以及人类活动等特殊事件的信息。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硫化物、碳黑、氮氧化物及硝酸盐。
关键词 极地 大气浊度 火山尘 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极地冰雪化学组成分析:毛细管离子分析与离子色谱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雷保 康建成 +1 位作者 温家洪 汪大立 《南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65-72,共8页
与传统的离子色谱相比较,讨论了目前分析化学的前沿技术毛细管离子分析技术,它具有分析快速、高效、分离度好、样品预处理简单、用样量少、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完全可替代目前在分析极地冰雪中所通用的离子色谱仪。
关键词 毛细管离子分析 离子色谱 极地冰雪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至内陆冰盖330km剖面表面雪样微粒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大立 康建成 +4 位作者 孙波 温家洪 刘雷保 李忠勤 李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1996~ 1 997年 ,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从中山站深入内陆冰盖 3 3 0km ,沿途以 4km的间隔采集表面雪样 84组 .对表面雪样的微粒分析表明 ,该剖面表面雪样中微粒物质的含量随采样点海拔的递升 ,总体上呈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 ,在低... 1996~ 1 997年 ,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从中山站深入内陆冰盖 3 3 0km ,沿途以 4km的间隔采集表面雪样 84组 .对表面雪样的微粒分析表明 ,该剖面表面雪样中微粒物质的含量随采样点海拔的递升 ,总体上呈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 ,在低海拔区域微粒含量变化的波动较大 ,而在高海拔区域 ,微粒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 .通过对样品中微粒的粒径分布状况、不同来源微粒所占百分比及其随海拔变化等的进一步研究 ,可以初步推断 ,该剖面表面雪样中的微粒物质主要来源于一个相对优势源区 ,尽管地处极地东风带和南极大陆常年下降风区 ,但微粒物质在冰盖表面的输送和沉积主要受沿海地区水汽输送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雪样 微粒含量 南极冰盖 微粒分布 冰盖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11
作者 刘雷保 康建成 +1 位作者 温家洪 汪大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6,共10页
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100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将主要环境信息归结到四个因子上,解释总变量方差的99.17%.F1因子特征值为3.775,解释变量方差的41.95%,为K+、Mg2+... 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100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将主要环境信息归结到四个因子上,解释总变量方差的99.17%.F1因子特征值为3.775,解释变量方差的41.95%,为K+、Mg2+、Ca2+、SO42-组合,主要代表了陆源杂质的输入;F3因子特征值为3.338,解释变量方差的37.09%,为Na+、Cl-、Br-组合,代表了海源杂质的输入;F2因子特征值为1.030,解释变量方差的11.44%,代表NH4+离子的输入;F4因子特征值为0.782,解释变量方差的8.69%,代表NO3-离子的输入。通过考察代表不同环境的各因子的因子得分值随冰心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可溶杂质输入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南极 陆源杂质 冰心 冰帽 冰穹
下载PDF
毛细管离子分析中迁移时间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刘雷保 康建成 +1 位作者 温家洪 汪大立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定量考察了毛细管离子分析中温度及离子浓度对迁移时间的影响。实验证明,随温度升高迁移时间缩短;不同样品中同一离子的迁移时间随离子浓度增大而规律性缩短。探索了阴离子分析中等迁移时间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仪器... 定量考察了毛细管离子分析中温度及离子浓度对迁移时间的影响。实验证明,随温度升高迁移时间缩短;不同样品中同一离子的迁移时间随离子浓度增大而规律性缩短。探索了阴离子分析中等迁移时间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仪器分离室温度恒定的重要性和等迁移时间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解决离子浓度相差较大的样品分离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迁移时间 毛细管离子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至Dome A剖面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明 李院生 +7 位作者 谭德军 温家洪 汪大立 Claus U.Hammer Niels S.Gundestrup 孙波 康建成 刘雷保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9-164,共6页
运用质谱技术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 Dome A剖面 1 998/1 999年度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当大 (- 2 2 .5 1‰ - - 5 0 .6 7‰ ) ,且具有随距中山站距离逐渐增大、海拔高度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的... 运用质谱技术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 Dome A剖面 1 998/1 999年度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当大 (- 2 2 .5 1‰ - - 5 0 .6 7‰ ) ,且具有随距中山站距离逐渐增大、海拔高度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与距中山站距离、海拔高度和纬度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表面雪样 氧同位素 海拔 高度 温度 冰川学 质谱技术 DomeA剖面 冰雪气候
下载PDF
液态下冰芯微粒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南极乔治王岛冰芯微粒研究(英)
14
作者 康建成 温家洪 +4 位作者 汪大立 刘雷保 阎明 李院生 韩健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6-380,共5页
Re-measurement of microparticle content of surface 10 m ice core from the top of King George Island Ice Cap shows that, except samples in 8. 5~ 10 m depth, the microparticle content generally decreases 45%~ 85% with... Re-measurement of microparticle content of surface 10 m ice core from the top of King George Island Ice Cap shows that, except samples in 8. 5~ 10 m depth, the microparticle content generally decreases 45%~ 85% within first 48 hours at melted state, afterwards, the content change is small. Content at each grain size interval has a decrease, but the main decrease is in particles of <3μm. Though particle content varies with depth, the decreases are much larger in peak areas than in valleys. From the tests,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 reason of particle content decrease at melted state is that some sea salt grains in samples dissolved. The microparticle content of samples in 8. 5~ 10 m depth has not decrease, the reason is that melting and re freezing have occurred at the depth, because the ice temperature is near 0 °C, and there are series of ice layers, the thickest is 7 cm, at that depth. The chemical analyses for same samples at same conditions show that, except irregular changes in NH4,NO, there are small changes in other ions, probably the content changes in micro-grain <3 μm can not obviously cause the chemical content change in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微粒含量 液态 冰芯微粒 乔治王岛 南极
下载PDF
南极粒雪芯中的硝酸盐记录─—平流层冬/春季脱氮作用的证据
15
作者 R.Mulvaney E.W.Wolff 刘雷保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白南极威德尔海地区极地涡流中的一支粒雪芯表明,在春季或夏初出现硝酸盐峰值。在更北面获得的两支粒雪芯的硝酸盐浓度要低得多。尽管还需要其它的数据,间接的证据已表明峰值可能是由于冬春季期间来自平流层的极地平流层云的沉积作... 采白南极威德尔海地区极地涡流中的一支粒雪芯表明,在春季或夏初出现硝酸盐峰值。在更北面获得的两支粒雪芯的硝酸盐浓度要低得多。尽管还需要其它的数据,间接的证据已表明峰值可能是由于冬春季期间来自平流层的极地平流层云的沉积作用造成的。过去三十年中,峰形反有变化。从冰芯中观察过去平流层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状况是可能的,但其它因素可能会消除冰期冰芯中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雪芯 硝酸盐 冰芯 平流层 脱氧作用 南极
下载PDF
Micro-particle in surface snow at 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
16
作者 汪大立 康建成 +4 位作者 孙波 温家洪 刘雷保 李忠勤 李军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00年第1期43-52,共10页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6/1997,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Inland Expedition reached the inland area about 330 km along the direction around 76°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and collected 84 surface snow...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6/1997,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Inland Expedition reached the inland area about 330 km along the direction around 76°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and collected 84 surface snow samples at an interval of 4 km . Micro particl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pparent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ltitude, and the amplitudes of micro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much larger in the lower altitude than in the higher altitude. Further analysi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of micro particle, percentage of micro particl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variations with altitude suggest that micro particles in this area are from a considerably dominant source. Although this area is controlled by polar easterly wind and katabatic wind,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the micro particle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marine transportation in coast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now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icro particle Antarctic ice sheet.
下载PDF
从格陵兰获取的完整冰期旋回的第一个甲磺酸盐和硫酸盐的冰心记录
17
作者 MargaretaE.Hansson 刘雷保 《海洋地质动态》 1998年第3期19-22,共4页
从格陵兰获取的完整冰期旋回的第一个甲磺酸盐和硫酸盐的冰心记录MargaretaE.Hansson等伦兰(Renland)冰心是在格陵兰钻取的第三个由表面至基岩的冰心。它是1988年由北欧联合项目在东格陵兰(71.2... 从格陵兰获取的完整冰期旋回的第一个甲磺酸盐和硫酸盐的冰心记录MargaretaE.Hansson等伦兰(Renland)冰心是在格陵兰钻取的第三个由表面至基岩的冰心。它是1988年由北欧联合项目在东格陵兰(71.2°N,26.4°W)斯科斯比松峡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 冰期旋回 甲磺酸盐 硫酸盐 冰心记录
下载PDF
南极洲东方站(Vostok)BH8冰芯中4700aBP的火山喷发记录
18
作者 刘雷保 康建成 +2 位作者 Jean Robert Petit Jefferson C.Sim■es Martine de Angelis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409-2412,共4页
详细测定了南极洲东方站(Vostok)BH8冰芯126.0~130.0 m段的固体电导率(ECM)、痕量化学组分和微粒浓度,在深度128.7 m处,检测出一距今约4726年的火山信号.研究表明,其火山SO42-净通量为95.8 kg·km-2 ,SO42-峰值浓度为1352.8 ng... 详细测定了南极洲东方站(Vostok)BH8冰芯126.0~130.0 m段的固体电导率(ECM)、痕量化学组分和微粒浓度,在深度128.7 m处,检测出一距今约4726年的火山信号.研究表明,其火山SO42-净通量为95.8 kg·km-2 ,SO42-峰值浓度为1352.8 ng·g-1,持续时间约10.1年.该火山喷发事件似具有喷发地遥远、规模相对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与前人已报道的某些著名火山喷发事件具可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 冰芯记录 VOSTOK 南极洲
原文传递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维君 闫明 +5 位作者 艾松涛 朱国才 王泽民 刘雷保 徐跃通 任贾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5,共7页
冰川温度是冰川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2009-2011年间,在北极新奥尔松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冰川上B_2、E_2和F点开展了20m浅层冰温监测工作。结果表明,三点冰温曲线在春季5月表现为冷季型,秋季9月属于暖季型。在9m深度以下,E2点... 冰川温度是冰川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2009-2011年间,在北极新奥尔松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冰川上B_2、E_2和F点开展了20m浅层冰温监测工作。结果表明,三点冰温曲线在春季5月表现为冷季型,秋季9月属于暖季型。在9m深度以下,E2点冰温总是要比B2和F点低。三点处冰温活动层下界的深度都为14m,冰温年平均值分别为-2.76、-3.23和-2.84℃。随着海拔的升高,B2和E2点之间20m深处冰温递减率(0.3℃·100m^-1)要大于10m深处的(0.15℃·100m^-1)。三点在10m深处冰温比近地层气温要高1-4℃,这也显示了冰川融水再冻结释放的潜热导致冰川升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Austre Lovénbreen冰川 冰川温度
原文传递
东南极洲冰盖表层雪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带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建成 刘雷保 +6 位作者 秦大河 汪大立 温家洪 谭德军 李忠勤 李军 张小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755-1761,共7页
依据在东南极洲冰盖采集的表层雪样品, 分析获得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可溶性杂质——阴阳离子含量、不可溶性杂质——微粒含量, 探讨东南极洲冰盖表层雪的地球化学特征. 目的是研究东南极洲冰盖表层雪的地球化学分区以及不同区域对应的... 依据在东南极洲冰盖采集的表层雪样品, 分析获得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可溶性杂质——阴阳离子含量、不可溶性杂质——微粒含量, 探讨东南极洲冰盖表层雪的地球化学特征. 目的是研究东南极洲冰盖表层雪的地球化学分区以及不同区域对应的物质来源和水汽输运途径. 研究发现, 从冰盖边缘到内陆, 反映水汽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系数S1, d1 (d D = S1d 18O + d1) 的关系在海拔2000 m附近出现转折; 表层雪中Cl-/Na+的重量比值在海拔2000 m以下接近海盐中Cl-/Na+的重量比值, 2000 m以上则高于海盐中的比值达两倍; 非海盐性的Ca2+离子和细颗粒微粒含量在2000 m以上升高. 2000 m以下随海拔增高, 可溶-不可溶性杂质含量减少. 在海拔800 m以下的大陆冰盖沿岸区为高杂质含量区. 结合物质输运过程, 上述特征说明, 在东南极洲冰盖海拔2000 m以上是大尺度经向环流作用区, 物质来源于远源输运. 2000 m以下是中尺度高纬海洋和冰盖边缘带强气旋作用区, 输运的物质来源于高纬海区. 其中, 800 m以下是沿岸气旋作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东南极 物质来源 表层 地球化学特征 气旋 海盐 比值 含量 可溶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