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络病理论探析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华 李知行 +2 位作者 刘霄潇 陈小砖 孙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前驱状态,也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属于中医的“脾瘅”范畴。文章通过阐述络病分布特点、生理特点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病机特点,分析络病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针对以肥胖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结合“中满内...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前驱状态,也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属于中医的“脾瘅”范畴。文章通过阐述络病分布特点、生理特点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病机特点,分析络病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针对以肥胖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结合“中满内热”病机,根据“郁、热、虚、损”四个阶段的特点,从络病学说探讨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胰岛素抵抗 针灸
下载PDF
从脾胃经脉论治脾瘅病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华 易玮 +2 位作者 许能贵 刘霄潇 李知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7-69,共3页
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脾瘅病"范畴,中医学多从脾气郁遏,内热中满立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经脉互为表里,对饮食的消化运化具有调节作用。脾胃经脉的生理功能与脾瘅病病机有密切联系;脾胃经脉的循行路线与脾瘅病... 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脾瘅病"范畴,中医学多从脾气郁遏,内热中满立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经脉互为表里,对饮食的消化运化具有调节作用。脾胃经脉的生理功能与脾瘅病病机有密切联系;脾胃经脉的循行路线与脾瘅病病位高度吻合;而脾瘅病症状又与脾胃经脉的主治相关联。因此,调节脾胃经脉气血的平和,或可成为防治脾瘅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脾瘅病
下载PDF
浅谈脾瘅从肝论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海华 林远方 +2 位作者 易玮 刘霄潇 李知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8期14-16,共3页
代谢综合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将其归为中医"脾瘅"范畴,目前对于脾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文章拟从肝的角度对脾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 代谢综合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将其归为中医"脾瘅"范畴,目前对于脾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文章拟从肝的角度对脾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瘅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从肝论治
下载PDF
《百症赋》中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思路探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志 刘霄潇 +2 位作者 许能贵 易玮 孙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3,共3页
《百症赋》中关于皮肤病的针灸仅提及4穴,取穴精简,颇受后世针灸医家重视。古代大多数医家多从注释的角度对其进行整理,而对针刺处方中蕴含的深层次中医取穴思路则较少涉及。故试从六经辨证取穴、十二皮部理论指导配穴及腧穴自身的功能... 《百症赋》中关于皮肤病的针灸仅提及4穴,取穴精简,颇受后世针灸医家重视。古代大多数医家多从注释的角度对其进行整理,而对针刺处方中蕴含的深层次中医取穴思路则较少涉及。故试从六经辨证取穴、十二皮部理论指导配穴及腧穴自身的功能主治特点三个方面来阐发其思路,并将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临床验案论述如下,望能给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笔者认为其组穴构思巧妙,配伍精当,对于临床运用火针治疗皮肤病的选穴、配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症赋》 火针 皮肤病 应用举隅
下载PDF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探讨
5
作者 刘霄潇 《机械职业教育》 2002年第6期27-27,33,共2页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靳三针不同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知行 谢玉龙 +4 位作者 易玮 张海华 汤小荣 刘霄潇 许能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6-921,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靳三针不同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电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宣教组予常规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比较靳三针不同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电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宣教组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电针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30 min/次,每周2次;穴位埋线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穴位埋线,取穴同电针组,每周治疗1次。3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检测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体质量、腰围、BMI及TC、TG、LDL-C含量和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穴位埋线组FB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与电针组比较,穴位埋线组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在肥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均明显优于宣教组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宣教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电针或穴位埋线对高脂血症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均有良性调节作用,且穴位埋线疗法在降糖和改善LDL-C、HDL-C水平方面优于电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高脂血症 穴位埋线 电针 痰浊阻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