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骨盆镜像实体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震宁 朱天岳 +2 位作者 郑卫国 颜永年 唐光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骨盆镜像实体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螺旋CT获得骨盆薄层断面图像 ,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骨盆分层信息 ,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骨盆镜像实体模型。采用此方法分别为人骨盆标本和试验犬制作骨盆模型 ... 目的 :研究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骨盆镜像实体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螺旋CT获得骨盆薄层断面图像 ,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骨盆分层信息 ,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骨盆镜像实体模型。采用此方法分别为人骨盆标本和试验犬制作骨盆模型 ,并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所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该方法对人骨盆标本和试验犬所制作的骨盆模型对比实物均有良好的相似性。结论 :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骨盆镜像实体模型方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生物学模型 骨盆 镜像复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军 朱天岳 +3 位作者 马忠泰 柴卫兵 卢宏章 刘震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9月实行的 2 0 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两组 ,其中抗凝组 10 9人 ,手术后12~ 18h开始 ,每日用 0...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9月实行的 2 0 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两组 ,其中抗凝组 10 9人 ,手术后12~ 18h开始 ,每日用 0 .4~ 0 .6ml低分子肝素钙 (Fraxiparine)腹壁皮下注射 ,共 7d ;非抗凝组 96人 ,术后未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的手术方法及其它术后处理相同。观察出血并发症 ,记录输血量和伤口引流量 ,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抗凝组伤口引流量和输血量分别为 ( 3 42 .4± 2 3 1.6)ml和 ( 777.9± 5 83 .9)ml ;非抗凝组 ( 2 88.2± 14 1.6)m1和 ( 63 0 .0± 44 4.6)ml,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抗凝组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没有增加。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 12~ 18h开始 ,每天注射一次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以导致出血量和输血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 人工假体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道俭 朱天岳 +5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曹永平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个月,骨折均于3个月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稳定性进行HSS评分,平均89.5分。[结论]解剖型胫骨髁钢板可很好的治疗各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 胫骨平台 骨折
下载PDF
老年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物选择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军 柴卫兵 +3 位作者 卢宏章 刘震宁 刘宪义 朱天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907-4910,共4页
背景:为了恢复关节的功能,移位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常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人由于存在骨质疏松,实施内固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目的:探讨老年移位的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 背景:为了恢复关节的功能,移位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常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人由于存在骨质疏松,实施内固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目的:探讨老年移位的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移位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128例,其中单纯外踝骨折29例,双踝骨折52例,三踝骨折47例。外踝选用前外侧切口98例,后外侧切口30例;后侧防滑接骨板固定6例,加压螺钉与中和接骨板固定122例(其中1/3管状接骨板98例,锁定接骨板24例);内踝骨折均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通过后外侧切口复位固定24例。术后根据骨折稳定情况,选择是否使用石膏外固定。随访时,根据X射线平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OlerudandMo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1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骨折均愈合。外踝伤口延迟愈合5例(4%),其中锁定接骨板固定者3例、1/3管状板2例,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深部感染发生。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评分优55例,良61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91%。骨折愈合后,因局部不适取出内固定物31例,其中管状接骨板19例,锁定接骨板12例,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取出的12例锁定接骨板中,2例(17%)发生螺钉与接骨板间的"冷焊接"。1例防滑接骨板固定后出现腓骨肌腱炎,保守治疗后疼痛缓解。提示针对老年人移位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合理选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有利于减少伤口的并发症,解剖复位和良好的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植入物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宏章 朱天岳 +4 位作者 柴卫兵 文立成 曹永平 李军 刘震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78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翻修42例,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36...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78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翻修42例,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36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共36例,5年以上翻修的42例。[结果]在早期失败(5年以内)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是感染(16例),其次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机械性失败。在晚期失败(5年以上)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结论]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原因是晚期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下载PDF
严重畸形和不稳定膝关节的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 被引量:7
6
作者 卢宏章 朱天岳 +3 位作者 柴卫兵 李军 刘震宁 王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目的 :探讨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非肿瘤病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3年间使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畸形和不稳定的病例 ,共 15例 2 0膝。平均年龄 67 9... 目的 :探讨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非肿瘤病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3年间使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畸形和不稳定的病例 ,共 15例 2 0膝。平均年龄 67 9岁 ( 60~ 77岁 )。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病合并严重的膝内翻、膝外翻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不稳定和骨缺损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合并膝关节骨缺损和不稳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 89 0°( 10~ 14 0°) ,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者 16膝 ,平均 15 0° ( 5~ 60°)。术前膝关节HSS评分平均 44 8分 ( 2 1~ 63分 )。平均随访 3 4 8个月 ( 6~ 5 2个月 )。结果 :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 ,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HSS评分从术前的 44 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 90分 ( 80~ 98分 )。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 114 2° ( 90~ 13 0°)。髌股关节并发症最常见 ,3例出现髌股排列异常 ,并有轻度的前膝痛和伸膝力弱。结论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早期效果满意 ,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最好只用于活动量要求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病 关节假体 置换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的抗生素使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朱天岳 +3 位作者 柴卫兵 文立成 卢宏章 刘震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方法]Ⅱ期翻修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方法]Ⅱ期翻修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发生感染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为2~96个月。术前及术中取关节液培养,Ⅰ期取出内植物彻底清创,然后用临时间隔器(包括万古霉素骨水泥7例、可灌洗间隔器2例)填充缺损区域,术后引流液万古霉素药物浓度测定。根据药敏结果,静脉用抗生素3~6周。清创术后3周~1年,Ⅱ期关节置换重建8例;1例因全身情况欠佳,局部旷置。采取接触隔离方式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每2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细菌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例,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苯唑西林、青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9例,利福平敏感7例,克林霉素敏感5例,复方磺胺敏感4例,左旋氧氟沙星敏感4例,庆大霉素敏感3例。治疗后感染均得以控制,肝功能短暂升高1例。随访25.5~108个月,平均50.9个月,未见感染复发,亦未在病区内播散。[结论]造成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彻底清创手术后,全身和局部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条件行Ⅱ期成形手术相对安全;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可以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下载PDF
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柴卫兵 朱天岳 +3 位作者 卢宏章 李军 刘震宁 王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801-803,共3页
目的 :探讨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的特点和手术要点 ,观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10月~2 0 0 2年 6月对 69例 78膝施行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 :对有膝内、外翻者 ,充分松解和平衡内、外侧软组织张力 ;保留... 目的 :探讨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的特点和手术要点 ,观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10月~2 0 0 2年 6月对 69例 78膝施行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 :对有膝内、外翻者 ,充分松解和平衡内、外侧软组织张力 ;保留内外侧副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完整 ;保证屈曲和伸直间隙相等 ;重视试模复位和股、胫骨假体安装的正确对线、对位。髌骨半脱位者充分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 78膝中 65膝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 .7年。获得随访的病例中 ,骨关节病 60膝 ,术前HSS评分平均 62 .0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 5膝 ,术前HSS评分平均 5 4.0分。结果 :63个膝效果优良(96.9% ) ,术后HSS评分 :骨关节病者平均 92 .0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平均 89.0分。 2膝效果较差 ,HSS评分为 63 .0分和 67.0分。结论 :可旋转衬垫人工膝关节最接近膝关节生理状态 ,活动中股骨假体与可旋转衬垫间匹配良好、应力分布均匀 ,聚乙烯衬垫的磨损减小。采取正确的手术技术 ,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 人工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一林 柴卫兵 +4 位作者 卢宏章 李军 刘震宁 张道俭 刘恒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399-403,共5页
背景: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临床上并不常见,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术式选择关节内代偿性截骨还是关节外截骨矫形后再行膝关节置换术尚存争议。目的:探讨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方法、适应证和疗... 背景: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临床上并不常见,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术式选择关节内代偿性截骨还是关节外截骨矫形后再行膝关节置换术尚存争议。目的:探讨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4月至2007年2月行关节外截骨的TKA或关节内截骨的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8例,男1例,女7例;年龄39~72岁,平均63.9岁。7例股骨畸形由骨折畸形愈合造成,1例胫骨畸形伴弓形股骨为代谢性骨病所致。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3年,平均11年。HSS评分从术前11~48分,平均34.5分,提高至术后76~94分,平均87.0分。下肢机械轴线由术前平均内翻偏移14.6°改善至术后平均内翻偏移2.1°。未见感染,骨延迟愈合、不愈合,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中远期疗效良好。结论:伴有股骨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治疗难度较大,采用关节外截骨结合一期或二期TKA可有效恢复下肢机械轴线,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如果关节内截骨的TKA使用传统手术器械,术后下肢机械轴线可能恢复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畸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同期双膝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志超 文立成 +9 位作者 曹永平 柴卫兵 朱天岳 李军 卢宏章 刘震宁 叶一林 张道俭 杨昕 刘恒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4期322-325,共4页
背景: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相对于单膝关节置换的获益与风险始终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同期双膝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12例,其中,同期双膝组93例(15.2%),单膝组51... 背景: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相对于单膝关节置换的获益与风险始终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同期双膝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12例,其中,同期双膝组93例(15.2%),单膝组519例(84.8%)。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采用白体血回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著贫血(Hb<90 g/L)的发生率和异体输血率。对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后显著贫血、手术方式(同期双膝/单膝)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同期双膝组平均年龄(63.3±6.8)岁,低于单膝组(68.9±8.2)岁(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无显著性差异(66.7%vs 72.3%,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同期双膝组高于单膝组(14%vs 7.1%),其中术后脑梗死(4.3%vs 0.8%)、深静脉血栓朋市栓塞(3.2%vs 0.8%)和感染(4.3%vs1.2%)并发症方面同期双膝组高于单膝组(P<0.05),而病死率(1.1%vs 0.2%)、冠心病发作(1.1%vs2.7%)和伤口并发症(1.1%vs 0.8%)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显著贫血发生率同期双膝组(50.5%)高于单膝组(22.0%),异体输血率同期双膝组高于单膝组(88.2%vs 25.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70岁(OR=1.84)、手术方式为同期双膝(OR=1.96)、术后显著贫血(OR:2.77)和术前合并冠心病(OR=1.61)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推荐在年龄基础上,根据患者术前合并症严格进行同期双膝置换的术前病例选择。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膝置换,并需要更多的异体输血。使用自体血回输并不能降低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的异体输血率,术后积极纠正贫血可提高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双膝关节置换 并发症 输血率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塔拉提百克.买买提居马 刘恒 +9 位作者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张道俭 杨昕 文立成 朱天岳 柴卫兵 卢宏章 曹永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937-94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期间行手术治疗的758例老年(≥65岁)新鲜髋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数,记录其相关因素。758...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期间行手术治疗的758例老年(≥65岁)新鲜髋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数,记录其相关因素。758例患者中男250例,女508例;平均年龄(78.97±6.83)岁。股骨颈骨折450例,粗隆间骨折308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患者12例,死亡率为1.6%;最常见的3个严重并发症为肺部感染(4.7%)、泌尿系感染(2.1%)、应急性溃疡(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保守治疗和应激性溃疡、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保守术治疗、伤前脑血管病史、冠心病史、哮喘病史、年龄、全麻、住院时间等为常见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能够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严重并发症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特点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震宁 朱天岳 +4 位作者 文立成 柴卫兵 曹永平 卢宏章 李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总结围术期特点,对今后高龄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61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男25例,女36例;平均年龄83.4岁(80...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总结围术期特点,对今后高龄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61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男25例,女36例;平均年龄83.4岁(80~94岁)。新鲜骨折53例,其中GardenⅠ、Ⅱ型6例,GardenⅢ、Ⅳ型47例;陈旧骨折8例,均为GardenⅣ型。51例(84%)患者术前合并内科或神经科疾病。给予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处理后,6例GardenⅠ、Ⅱ型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55例GardenⅢ、Ⅳ型骨折(47例新鲜骨折和8例陈旧骨折)中,2例患者因髋臼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而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53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空心钉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1min,平均术中出血50ml;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81min,平均术中出血180ml;人工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min,平均术中出血350ml。15例(25%)患者于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房颤)最多,为12%。空心钉内固定组、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术后血红蛋白比术前分别平均下降11.9%、17.1%和18.1%,术后白蛋白比术前分别平均下降10.8%、18.1%和20.2%。17例(28%)患者术后血红蛋白〈100g/L,4例(7%)术后白蛋白〈30g/L。结论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或神经科疾病,手术风险高,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防治围术期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80岁以上 手术并发症 围术期
原文传递
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治疗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震宁 朱天岳 +3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李军 张道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的临床体会。[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11例(12髋)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实施人工... [目的]探讨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的临床体会。[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11例(12髋)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41~68)岁。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重建于真正的髋臼窝,根据宿主骨对臼杯的包容情况予以结构性自体植骨;股骨侧应用短颈直柄型假体,骨水泥固定。术中进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结果]本组病例患髋旋转中心较术前平均下降4.5(3.8~4.8)cm,患肢平均延长3.9(3.6~4.3)cm。术后平均随访36(10~66`)个月,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愈合,患髋未出现假体松动,股骨假体的骨-水泥界面及假体-水泥界面均未见透亮线。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股神经麻痹。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2分。[结论]对于术前计划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不超过5cm的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避免了股骨截骨短缩和大转子截骨,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PFNA与DHS+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道俭 柴卫兵 +5 位作者 米川 卢宏章 刘宪义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比较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与DHS+TSP(动态髋螺钉及转子稳定钢板dynamic hip screw+trochanter stablizing plate)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 [目的]比较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与DHS+TSP(动态髋螺钉及转子稳定钢板dynamic hip screw+trochanter stablizing plate)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的47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AO分型A2型)病例,其中24例采用PFNA内固定,23例采用DHS+TSP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关节功能,并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周,3、6个月,1年复查。评价2种术式的疗效,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113±29)min,术中出血量(135±85)ml,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3)分,患者中有1例头颈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的病例,无髋内翻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DHS+TSP组平均手术时间(156±35)min,术中出血量(429±266)ml,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4±6)分,有1例患者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出现头颈钉滑移,保守治疗后好转。PFNA较DHS+TS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P=0.002(P<0.05),卧床时间短,P=0.000(P<0.05),出血量少,P=0.001(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更高,P=0.006(P<0.05)。[结论]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固定材料,在治疗上较DHS+TS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态髋螺钉 转子稳定钢板
原文传递
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后的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军 朱天岳 +4 位作者 卢宏章 柴卫兵 刘震宁 文立成 曹永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后髋关节置换的方式及效果。方法2004—2009年收治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8~84岁,平均75.7岁。骨折初次治疗包括动力髋螺钉(DHS)固定3例,动力髁螺钉(DCS)固定...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后髋关节置换的方式及效果。方法2004—2009年收治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8~84岁,平均75.7岁。骨折初次治疗包括动力髋螺钉(DHS)固定3例,动力髁螺钉(DCS)固定1例,股骨近端重建钉固定3例,保守治疗无内固定3例。治疗失败包括股骨头坏死4例,内固定切割3例,骨折不愈合2例,畸形愈合合并骨关节炎1例。术前检查除外感染,行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记录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假体位置。结果全髋置换术6例,其中髋臼骨水泥固定3例,非骨水泥固定3例;股骨头置换4例。股骨假体使用加长柄5例,普通柄5例。手术中失血量平均764ml,手术时间平均128min。术中发现股骨距缺损3例,大转子尖骨质阻挡髓腔入点7例;安放假体复位后,转子与髋臼存在撞击3例;术后发现骨水泥从既往内固定钉孔内侧渗漏3例。随访2—7年,Harris评分由术前37分改善为85分。无血栓、感染、骨折、脱位发生,其中1例2年后因脑出血死亡。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后,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允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应该注意其骨质疏松、骨质缺损、解剖结构的改变以及既往内固定物影响等特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骨折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军 朱天岳 +3 位作者 文立成 柴卫兵 卢宏章 刘震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1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7例;年龄49 ̄81岁,平均66岁。11例患者均有疼痛症状,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9 ̄96个月,...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1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7例;年龄49 ̄81岁,平均66岁。11例患者均有疼痛症状,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9 ̄96个月,平均25.5个月。5例有窦道,8例C反应蛋白增高,9例血沉增快,10例X线片有包括骨溶解、假体松动、新骨形成等阳性表现;行窦道造影检查2例,均发现窦道的近端与关节假体相通。关节穿刺1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术中取标本行细菌培养仍为阴性;同位素99mTc骨扫描1例,发现围绕假体周围均匀的放射性核素浓聚;细菌培养阳性9例,阴性2例。一期翻修8例,其中普通骨水泥固定1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7例;二期翻修3例,在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分别放置了三种临时假体间隔器(抗生素骨水泥团、庆大霉素链珠、多孔可灌注Spacer各1例),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中股骨干骨折1例,无关节脱位、神经血管损伤、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的感染都得到控制,随访8~72个月,平均29.3个月,感染未见复发。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尚无100%的特异性检查,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相关感染 再手术
原文传递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减少术后失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叶一林 柴卫兵 +4 位作者 卢宏章 李军 刘震宁 张道俭 刘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输血率的临床效果,证实静脉途径应用氨甲环酸不增加血栓的风险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的连续120例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评价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输血率的临床效果,证实静脉途径应用氨甲环酸不增加血栓的风险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的连续120例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术中静脉滴注15 mg/kg的氨甲环酸,另一组60例患者为未使用氨甲环酸组。通过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gb)的变化估算出术后失血量,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输血情况。[结果]使用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氨甲环酸 输血率 失血量 抗纤溶药物
原文传递
混合植骨技术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一林 朱天岳 +3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李军 刘震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6,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植骨方法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中恢复髋臼骨量的作用,评价混合植骨技术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重建髋臼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打压植骨结合髋臼... 目的探讨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植骨方法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中恢复髋臼骨量的作用,评价混合植骨技术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重建髋臼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打压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对髋臼严重骨缺损18例19髋进行重建。男8例,女10例;年龄33-76岁,平均64.7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导致髋臼假体松动而行翻修术17例,髋臼发育不良行髋臼截骨术后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l例。PaproskyⅡB型骨缺损5髋.PaproskyⅡC型2髋,PaproskyⅢA型6髋,PaproskyⅢB型6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6-12.3年,平均6.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8.7±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7.6±7.8)分。术后3-6个月x线检查可见髋臼植骨区骨长人,1年后植骨区骨整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再松动病例。1例出现髋臼聚乙烯明显磨损,髋关节旋转中心上移。结论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打压植骨可有效恢复髋臼骨量,植骨中加入的自体骨可促进植骨区骨长入,混合植骨方法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固定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移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再手术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道俭 朱天岳 +4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90-692,共3页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柄引起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像学测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44例使用解剖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7例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骨折组病例及21例未发生骨折的...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柄引起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像学测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44例使用解剖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7例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骨折组病例及21例未发生骨折的非骨折组病例,测量术前髋关节X线片的髋臼Sharp's角、CE角、股骨颈干角、前倾角、股骨干近段的前弓角度、股骨近段最窄髓腔直径,查阅病历,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并了解手术细节.对测量结果用SPSS 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一般情况及髋臼Sharp's角、C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比较股骨颈前倾角(25.7±8.7)°比(14.9±3.2)°,(P =0.040)、颈干角(138.9±7.1)°比(134.4±4.0)°,(P=0.026)、股骨干前弓角(173.6±3.5)°比(171.2±1.4)°,(P=0.024)、峡部髓腔直径(11.5±1.9)°比(12.2±1.0)°,(P =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近段发育异常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解剖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骨折
原文传递
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被引量:7
20
作者 叶一林 柴卫兵 +2 位作者 李军 刘震宁 王玉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中,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的疗效及影响该治疗方法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2009年3月间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持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 [目的]探讨在急性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中,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的疗效及影响该治疗方法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2009年3月间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持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11例病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例。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4周)7例,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4例。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前常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关节穿刺细菌培养或分泌物细菌培养,术中常规行关节液细菌培养。髋关节清理时应脱出股骨头后彻底清理关节内炎性病灶。膝关节清理时应取出聚乙烯衬垫,彻底清除后关节囊内可疑感染病灶,更换新的聚乙烯衬垫。其中3例关节清创术在发现关节急性感染后的1周内实施。[结果]经平均41.4个月随访,6例患者无感染复发迹象,其中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病例4例,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病例2例,感染治愈率为54.5%。[结论]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和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能在症状出现4周内尽早实施,部分患者的感染可得到控制。细菌的种类和毒力是影响该手术方式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清创术 关节灌洗 保留假体 急性感染 假体周围感染 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