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刘露夏 何巧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44-146,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与生存健康。AMI发生后支配梗死相应部位的自主神经也发生损伤、重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极易出现心肌电活动不稳定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与生存健康。AMI发生后支配梗死相应部位的自主神经也发生损伤、重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极易出现心肌电活动不稳定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因此,在AMI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研究中,研究迷走神经对梗死后患者心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作为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可以定量检测迷走神经功能的无创心电检查新技术,其方法简单,受外界干扰因素小。现对DC及DRs检测技术在AMI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减速力 连续心率减速力 迷走神经功能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刘露夏 农树雄 何巧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07-110,共4页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率减速力,观察对其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者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涉及的时间段为2021年01月-2022年12月,共计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入院检查的120例临床诊断为无急性心肌...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率减速力,观察对其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者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涉及的时间段为2021年01月-2022年12月,共计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入院检查的120例临床诊断为无急性心肌梗死人群,设为传统组。两组患者皆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将两组人员的心率减速力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比对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传统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等一般资料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猝死的中高风险率为22.5%,传统组患者猝死的中高风险率为7.5%,在风险率的比对数据中传统组人员的数据明显较好,同时也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数值相较于传统组更低,这两组人员的数据差异较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心率减速力成降低情况时,会对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对人体更好的保证,导致此类患者猝死风险发生率大大增加。对心率减速力进行测定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的检测和判断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所处的危险层级,大幅度提升了此类疾病发生猝死等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预测的准确性,也为患者提供了足够的治疗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急性心肌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分析
3
作者 刘露夏 农树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32-32,35,共2页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09月~2021年0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早搏(PVC)患者(心梗组)40例。另选择40例同期在我院住院年龄、性别相匹...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09月~2021年0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早搏(PVC)患者(心梗组)40例。另选择40例同期在我院住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有室性早搏(PVC)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对照组。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TO、TS和 DC值。结果:心梗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S、DC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梗组入院后24小时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TO与 LVEF呈负相关,TS、DC与 LVEF呈正相关。结论:AMI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DC值降低是AMI危险程度分层、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两者的检测可以识别猝死高危患者,从而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心率减速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