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潮沟分布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露雨 屈凡柱 +3 位作者 栗云召 于君宝 杨继松 安成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0-1837,共8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2005、2010与2017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影像,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潮沟与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与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网格搜索法,对研究区的潮沟与植被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 基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2005、2010与2017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影像,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潮沟与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与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网格搜索法,对研究区的潮沟与植被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 2005-201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低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减少了233.73 km^2,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增加了165.85 km^2;(2) 2005-201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潮沟长度和面积不断增加,频数也在增加,其中2017年滨海湿地东南部的潮沟长度达到216.13 km,面积为22.23 km^2,长度和面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36.91%和49%;(3) 2005-2017年黄河三角洲潮沟分布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其中2010年、2017年的潮沟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相关(P<0.05),这说明黄河三角洲的潮沟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植被的长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 植被覆盖度 网格搜索法 滨海湿地
原文传递
近万年来内蒙古东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遗址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露雨 张永 +3 位作者 张彦臻 卢超 安成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内蒙古东部位于欧亚草原带东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但目前对这里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文章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结果与具体的实地考察,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内蒙东... 内蒙古东部位于欧亚草原带东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但目前对这里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文章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结果与具体的实地考察,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内蒙东部地理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遗址时空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气候环境的角度上看,全新世的湿度呈从较干燥到湿润再到干燥,温度由偏凉到温暖再转凉的趋势。在环境温暖湿润时,文化较为稳定,每百年文化数量较多,在气候变凉变干之后,遗址点数量明显减少;2)从空间分布看,各个时期的遗址点南部比北部多,尤其以东南部的赤峰市和通辽市遗址最为密集;从时间分布看,内蒙古东部人类遗址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与辽金时代;3)通过城址数量分析,发现在短期内除了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活动外,人文因素如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等对遗址的时空分布也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历史时期,人文因素的影响不断上升增加;4)气候的变化会使得主要植被类型改变,进而影响人类活动范围与生业模式的选择。该研究可以增加对内蒙东部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址 气候变化 全新世 内蒙东部
原文传递
环境考古视角下的丝绸之路早期城址:从河西走廊到中亚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成邦 郑力源 +7 位作者 刘露雨 卢超 张东菊 张永 尚玉平 朱永明 张彦臻 张文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2-310,共9页
根据年代和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三角城、金昌三角城,新疆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以及中亚的Kyzyl tepa古城的年代、形状、筑造方式等做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古城址和同区域的考古文化遗址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年代和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三角城、金昌三角城,新疆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以及中亚的Kyzyl tepa古城的年代、形状、筑造方式等做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古城址和同区域的考古文化遗址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的古城址大致形成于相近的时代,且都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势而筑城。城墙的筑造方式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民勤三角城、金昌三角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都是垒筑而成,Kyzyl tepa是中亚特色的塔-墙相结合方式,城墙有内外双层。在古城址形成的早期,三地的文化遗址的分布主要受河流的影响。而到了跨绿洲的道路网形成、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交通和贸易成为影响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新疆 中亚 古城址 环境考古 阿契美尼德时期 汉代
原文传递
新疆萨恩萨伊和洋海墓地不同时代人口规模估算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露雨 +2 位作者 张曼 张永 安成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7-275,共9页
基于新疆发掘的萨恩萨伊和洋海两个考古遗址,利用墓葬资料分析法对萨恩萨伊遗址青铜时代早期、青铜时代中晚期、早期铁器时代和战国至汉晋时期以及洋海遗址青铜时代中晚期、早期铁器时代和两汉时期的年均人口数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萨... 基于新疆发掘的萨恩萨伊和洋海两个考古遗址,利用墓葬资料分析法对萨恩萨伊遗址青铜时代早期、青铜时代中晚期、早期铁器时代和战国至汉晋时期以及洋海遗址青铜时代中晚期、早期铁器时代和两汉时期的年均人口数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萨恩萨伊遗址在4个时期年均人口数和年均户数分别为3、2、9、2和1、1、3、1;洋海遗址在3个时期年均人口数和年均户数分别为15、21、14和5、7、5;同时对这两个遗址人骨的平均亡龄进行估算,萨恩萨伊遗址这4个时期人骨的平均亡龄分别为33.9岁、36.3岁、33.0岁和36.6岁;洋海遗址这3个时期人骨的平均亡龄分别为28.8岁、30.1岁和32.9岁。可以发现,洋海遗址年均人口数明显高于萨恩萨伊遗址,其原因可能是生业模式以及局部环境变化差异等的影响。两者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期年均人口数增加,但至两汉时期,年均人口数又呈现下降趋势,这种变化很可能与农业技术不断传播、战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史前人口 人口规模估算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