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儿童期至青春期认知发展的关系
1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529-529,共1页
目的评估5~15岁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认知能力之间剂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获取了《在澳大利亚成长:澳大利亚儿童纵向研究》(出生于1999年至2000年和2003年至2004年的儿童)的数据。使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评估5岁、7岁和9岁儿... 目的评估5~15岁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认知能力之间剂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获取了《在澳大利亚成长:澳大利亚儿童纵向研究》(出生于1999年至2000年和2003年至2004年的儿童)的数据。使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评估5岁、7岁和9岁儿童的语言能力(共8643例)。使用韦氏智力量表的矩阵推理测试评估了7岁、9岁和11岁儿童的非语言智力(共8560例)。使用Cogstate认知测试量表评估执行能力(共62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氏智力量表 认知发展 测试评估 词汇测试 澳大利亚 皮博迪 语言智力 青春期
原文传递
预防性使用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对极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及神经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511-511,共1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对未接受布洛芬或手术结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极早产儿动脉导管的关闭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胎龄<32周,出生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且预防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新生儿(对乙酰氨基酚... 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对未接受布洛芬或手术结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极早产儿动脉导管的关闭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胎龄<32周,出生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且预防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新生儿(对乙酰氨基酚组,n=216)及出生于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未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新生儿(对照组,n=129)为研究对象。使用Bayley量表评估其校正年龄12月龄和24月龄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 运动发育指数 智力发育指数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结扎 神经发育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治疗:瑞典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574-574,共1页
目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主要的外科急症。目的是研究新生儿NEC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病死率。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瑞典新生儿质量登记册中接受手术治疗的NEC患儿的数据,通过手术记录和组织病理学结... 目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主要的外科急症。目的是研究新生儿NEC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病死率。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瑞典新生儿质量登记册中接受手术治疗的NEC患儿的数据,通过手术记录和组织病理学结果验证NEC的诊断。研究排除了患有孤立性自发性肠穿孔的新生儿。结果研究共纳入109例新生儿。其中,中位胎龄为25(22,38)周,中位出生体重为771(269,392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手术记录 外科急症 队列研究 组织病理学 出生体重 新生儿 NEC
原文传递
气道内持续正压通气表面活性物质的管理:DD-SURF的可行性、失败风险和短期结局
4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507-507,共1页
目的尽管研究认为表面活性物质应该在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使用,但关于最佳使用方法仍存在争议。DD-SURF结合了INSURE和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LISA)的优点,但这种方法的疗效尚未得到评估。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给药方法 失败风险 机械通气 可行性
原文传递
HLAⅡ类风险的增加与1型糖尿病急进性的临床表现相关
5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49-149,共1页
目的研究HLAⅡ类风险与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6年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4993例芬兰儿童(女童2169例)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其HLA DR/DQ基因型,参与者被分为6个风险组。比较各组人口统... 目的研究HLAⅡ类风险与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6年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4993例芬兰儿童(女童2169例)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其HLA DR/DQ基因型,参与者被分为6个风险组。比较各组人口统计学特征、1型糖尿病家族史和诊断时的代谢标志物。结果共有81.2%的儿童(4056/4993)携带与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的HLA基因型(风险组3~5),而18.8%的儿童(937/4993)携带的HLA基因型,无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或发病的风险降低。HLA高危组患儿确诊时年龄较小(P<0.001),且在诊断前出现典型症状的持续时间较短(P=0.016)。与中危组相比,高危组的患儿家庭成员患有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11.5%vs 8.8%,P=0.05)。结论HLA疾病易感性较强的儿童,发病年龄较小,确诊前出现症状的时间较短,提示HLAⅡ类基因与1型糖尿病急进性的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易感性 发病年龄 1型糖尿病 回顾性队列研究 代谢标志物 患儿家庭 人口统计学 发病风险
原文传递
青少年有较强的独立上学能力:应用2010年至2017年西班牙青年横断面数据进行的二次分析
6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77-177,共1页
目的描述并分析2010年至2017年西班牙6~18岁青少年的年龄和性别与独立上学能力(IM)之间的关系。此外, 也研究了2010年至2017年不同性别和年龄的IM变化率。方法这是从11项西班牙研究中获取的横断面数据。该研究样本包括3 460例儿童和1 52... 目的描述并分析2010年至2017年西班牙6~18岁青少年的年龄和性别与独立上学能力(IM)之间的关系。此外, 也研究了2010年至2017年不同性别和年龄的IM变化率。方法这是从11项西班牙研究中获取的横断面数据。该研究样本包括3 460例儿童和1 523例青少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含有性别和年龄因素的IM)和多层逻辑回归模型(含有各时间段因素的IM)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中男童IM的OR值较女童高(OR:1.86, CI:1.50~2.28, P<0.01), 青少年较儿童有更高的IM(均P<0.05):12~14岁(OR:6.30;CI:1.65~23.97)和14~16岁(OR:7.33;CI:1.18~45.39)的男童较6~8岁的男童有更高的IM。此外, 12~14岁(OR:4.23;CI:1.01~17.81)女童的IM比6~8岁的女童高(P<0.001)。IM与时间段没有相关性。结论男童和青少年的IM较高, 强调对提升女童和儿童IM的策略是必要的, 重要的是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来自研究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家庭的支持, 以实现积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公共卫生工作 二次分析 断面数据 女童 男童 西班牙
原文传递
肺血管扩张剂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门诊处方
7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3-163,共1页
目的肺血管扩张剂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尚不十分清楚。研究目的是制定瑞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儿童的处方模式。方法这是一项描述性的基于注册表的全国性研究,纳入了2007年至2017年处方予肺血管扩张剂、早产并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年龄<... 目的肺血管扩张剂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尚不十分清楚。研究目的是制定瑞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儿童的处方模式。方法这是一项描述性的基于注册表的全国性研究,纳入了2007年至2017年处方予肺血管扩张剂、早产并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年龄<7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处方、患儿特征及合并症的信息检索于瑞典处方药登记处及与其联网的其他国家性登记处。结果共纳入7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73%)出生胎龄为22~27周,20例(27%)出生胎龄为28~36周。单药疗法最常见(64例,86.5%),最常用的处方药为西地那非(69例,93%)。波生坦、伊洛前列素、马西替坦和(或)曲前列尼尔主要用于联合治疗(10例,13.5%)。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分别为29例(39%)和25例(34%),其中20例(69%)和3例(12%)接受了封堵术治疗。19例(26%)进行了心导管术治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4.6个月(95%CI:1.9~6.8)。病死率为9%。结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常于心导管术治疗之前使用肺血管扩张剂。最常用的药物是西地那非。诊断方法、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血管扩张剂 房间隔缺损 门诊处方 动脉导管未闭 心导管术 伊洛前列素 波生坦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足月儿的生化监测与临床观察——质量保证倡议
8
作者 刘静()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8-168,共1页
目的比较生化监测与临床观察是否与胎膜早破的早发型败血症足月儿的的临床不同预后相关。方法这是一项有关2017年至2019年挪威4家医院胎膜早破(≥24 h)且出生胎龄≥37周的活产婴儿的回顾性研究。2家医院使用生化监测, 2家主要使用临床... 目的比较生化监测与临床观察是否与胎膜早破的早发型败血症足月儿的的临床不同预后相关。方法这是一项有关2017年至2019年挪威4家医院胎膜早破(≥24 h)且出生胎龄≥37周的活产婴儿的回顾性研究。2家医院使用生化监测, 2家主要使用临床观察来识别早发型败血症的病例。结果应用生化监测的医院C反应蛋白的检测量(P<0.00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院患者量(P<0.001)和抗生素治疗的病例数更多(P<0.001)。以临床观察为主的医院对疑似早发型败血症的婴儿较早开始抗生素治疗(P=0.04), 但对符合早发型败血症诊断标准的婴儿则未较早予抗生素治疗(P=0.09)。两组在抗生素治疗持续时间(P=0.59)、符合早发型败血症诊断标准的婴儿比例(P=0.49)或住院时间(P=0.3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无早发型败血症相关的不良结局。结论使用生化监测的医院有更多的C反应蛋白检测量, 但在抗生素治疗持续时间、早发型败血症病例数、住院时间或不良结局方面无差异。临床中应对监测所需的人员成本和疾病诊断中的复杂程序进行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早发型败血症 抗生素治疗 生化监测 入院患者 足月儿 疾病诊断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