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斑虻3个部位携带菌群种类及结构分析
1
作者 鞠皓 吴婷婷 +5 位作者 邱鸿宇 刘明月 刘顺帅 李秀文 江佳富 常巧呈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目的调查广斑虻中肠、马氏管和卵巢中携带菌群种类以及结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牛场附近捕捉广斑虻(Chrysops vanderwulpi),无菌采集其中肠、马氏管和卵巢3个部位进行16S V3-V4区测定和分析,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研究样本2... 目的调查广斑虻中肠、马氏管和卵巢中携带菌群种类以及结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牛场附近捕捉广斑虻(Chrysops vanderwulpi),无菌采集其中肠、马氏管和卵巢3个部位进行16S V3-V4区测定和分析,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研究样本25份,共获得133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中肠、马氏管和卵巢分别为1211、1204和1257个OTUs,其中1051个OTUs为3种样本所共有。3个部位在门水平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最丰富,合计超过80.00%。在属水平上,不同部位细菌组成情况不同,毛螺菌属在中肠相对丰度最高,占菌群总含量的8.38%;乳酸菌属在马氏管中相对丰度最高,占菌群总含量的12.13%;肠杆菌属在卵巢中相对丰度最高,占菌群总含量的10.60%。对所有序列进行Blast分析,部分序列与致病菌人型支原体(CP055150)、索氏梭菌(MT539084)、副流感嗜血杆菌(LT674777)、类志贺邻单胞菌(MT573123)、伯克霍尔德菌(MN150518)、微小脲原体(CP041199)、螺旋杆菌(MF440359)同源性均达到100.00%。在培养结果中,需氧条件培养出37株5属9种,厌氧条件下共培养出20株6属7种,未培养出致病菌。结论本研究首次对虻类进行了细菌多样性分析,初步了解广斑虻中肠、马氏管和卵巢的细菌组成及差异情况;在虻类中检测到多种潜在致病菌,并对部分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未培养出致病菌,研究结果为虻及虻传播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斑虻 菌群分析 中肠 马氏管 卵巢 人兽共患病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