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造模式下马占相思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分析
1
作者 苏纯兰 严朝东 +4 位作者 刘颂颂 曹洪麟 沈德才 刘婷 潘丽婵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林龄25年)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的影响,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0、30%、60%,编号为A...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林龄25年)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的影响,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0、30%、60%,编号为A、B、D,间伐后以相同措施均匀套种49种乡土阔叶树种,以不间伐、不套种的马占相思纯林为对照(编号C)。改造15年后,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在各样地设立12个凋落物收集器,采集凋落物;采用环刀法采集表层土壤(0~20 cm)。用浸水法和烘干法研究凋落物、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改造模式下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2~1.18 t·hm^(-2)、17.70~28.64 t·hm^(-2)、136.46~234.37 t·hm^(-2)、113.32~195.37 t·hm^(-2),均呈现A>B>D>C,且不同改造模式差异显著(P<0.01)。通过回归拟合发现,累积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三次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倒数关系;累积失水量与失水时间呈显著的三次关系,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倒数关系。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土壤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9.63%~26.85%;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3.94%~19.6%;总空隙度的变化范围为38.27%~43.84%;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1.09。研究还发现,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越高,土壤保水能力越好。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的影响较为显著。从林分质量和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间伐与套种相结合的模式在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更新与演替、提高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间伐强度 凋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水体镉铅铜复合污染对玉蕊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彭远航 朱洁怡 +5 位作者 陆洁 阮可瑾 冯嘉仪 黎炜彬 刘颂颂 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目的】探究水体Cd-Pb-Cu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为玉蕊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蕊为材料,采取室内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研究Cd-Pb-Cu复合污染对玉蕊... 【目的】探究水体Cd-Pb-Cu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为玉蕊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蕊为材料,采取室内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研究Cd-Pb-Cu复合污染对玉蕊生长、养分吸收和重金属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玉蕊株高在20 mg·L^(−1)Cd+200 mg·L^(−1)Pb+400 mg·L^(−1)Cu污染水平下受到显著抑制,与CK(无污染)相比减少14.20%,各处理地径生长均未受显著影响;在5 mg·L^(−1)Cd+100 mg·L^(−1)Cu+50 mg·L^(−1)Pb污染水平下玉蕊的总生物量较CK显著增加;玉蕊在各处理下氮磷钾养分含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但全株各养分元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CK;Cd-Pb-Cu复合污染增加了玉蕊全株Cd、Pb、Cu含量和累积量,各部位Cd、Pb、Cu含量和累积量均随污染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复合污染下K和Cu对玉蕊的株高、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比其他元素更明显;综合转移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玉蕊在10 mg·L^(−1)Cd+100 mg·L^(−1)Pb+200 mg·L^(−1)Cu污染水平下具有更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结论】玉蕊对Cd-Pb-Cu复合污染水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修复潜能,在Cd、Pb、Cu污染湿地的生态修复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玉蕊 元素吸收 湿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银叶树对Pb、Cd、Cu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和修复潜力
3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5 位作者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银叶树的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的N、P、K吸收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提高,银叶树对Pb、Cd、Cu的吸收量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T_(3)处理银叶树的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的适应性较高,但高浓度重金属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CD Cu 银叶树 植物修复 湿地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采用本土蔬菜种子替代水堇评价污泥有机肥腐熟度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颂颂 许田芬 +3 位作者 吴启堂 吕浩荣 林晓燕 李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0-1518,共9页
旨在筛选出对城市污泥毒性物质敏感、与国际通用的水堇种子相似、可用于评价处理后的城市污泥有机肥的植物毒性的本土植物种子。试验采用我国常见的5个科的17种蔬菜种子,检测了不同腐熟度的城市污泥堆肥以及经植物处理的城市污泥产品的... 旨在筛选出对城市污泥毒性物质敏感、与国际通用的水堇种子相似、可用于评价处理后的城市污泥有机肥的植物毒性的本土植物种子。试验采用我国常见的5个科的17种蔬菜种子,检测了不同腐熟度的城市污泥堆肥以及经植物处理的城市污泥产品的种子发芽系数,同时以水堇(Lepidium sativum L.)种子发芽系数为标准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未腐熟的污泥堆肥,油青四九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青江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京丰一号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等种子对污泥植物毒性较敏感,与水堇种子较相似。对于植物处理后的污泥产品,青江白菜和京丰一号甘蓝与水堇种子又有明显差异,只有油青四九菜心与进口水堇种子对污泥腐熟度的响应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且油青四九菜心种子发芽系数与水堇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2达到0.7465,水堇种子发芽系数0.5时对应于的该菜心种子发芽系数为0.53,因此较适合代替目前广泛用于检测污泥有机肥腐熟度的进口水堇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堆肥 腐熟度 种子发芽系数 本土蔬菜种子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吕浩荣 刘颂颂 +3 位作者 朱剑云 叶永昌 陈红跃 莫罗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华南地区的风水林是乡村聚落的一种特色林分,具有守护村庄的象征意义。在过去的数百年中,风水林在乡村的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下而受到保护,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有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的影响,我们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大岭... 华南地区的风水林是乡村聚落的一种特色林分,具有守护村庄的象征意义。在过去的数百年中,风水林在乡村的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下而受到保护,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有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的影响,我们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同一林分起源的3个具有相似地形的风水林,研究了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其林下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多响应置换过程(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MRPP)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显著改变了风水林林下木本植物组成(P=0.001,A=0.3886),沿着干扰由弱至强的梯度呈现出中生性植物减少、阳生性植物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3个风水林群落相互间的林下物种相似性降低,物种替代率呈增加趋势。双向聚类分析较好地反映出林下物种因受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影响而表现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指示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显著指示值(IV≥60)的指示种。综合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有利于阳性物种在风水林内定居生长,并明显地改变了林下木本植物组成,但未能引起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差异。此外,找出对人为干扰产生关键生态响应的林下指示种,对增进风水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风水林 林下植物 多样性保育 指示种
下载PDF
东莞凤岗镇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吕浩荣 刘颂颂 +3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莫罗坚 陈红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5,共9页
基于样方调查,对东莞凤岗镇臀果木(Pygeum topengii)-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风水林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属于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恢复类群。在2 0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于39科56属,区系... 基于样方调查,对东莞凤岗镇臀果木(Pygeum topengii)-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风水林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属于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恢复类群。在2 0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于39科56属,区系成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94%。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为臀果木、黄桐、银柴、浙江润楠和小盘木。群落外貌常绿,季相较为明显,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67.19%。群落的垂直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构成的层片结构。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的格局,整个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6.835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887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479。通过对10个优势树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间协变分析,表明臀果木-黄桐群落处于进展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分布呈现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并朝着优势种群种间相关关系减弱的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果木 黄桐 群落特征 风水林 东莞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21
7
作者 吕浩荣 刘颂颂 +3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莫罗坚 李年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9,共5页
用网格法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存的2066株古树名木隶属28科45属56种,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柱果Mangifer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株数最多... 用网格法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存的2066株古树名木隶属28科45属56种,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柱果Mangifer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株数最多,分别占总株数的66.07%、6.49%、5.81%和3.05%.古树名木在91个网格中每网格的数量分布为0~107株,平均为22.62株,标准差为23.94;种类分布为0~11种,平均为3.86种,标准差为2.75.古树名木在纬度带的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经度带则没有差异(P=0.0699);在种类分布方面,经度带(P=0.0258)和纬度带(P=0.0033)均具有显著差异.东经113.65°~114.00°和北纬23.00°~23.15°是东莞市古树名木分布的集聚地区,需要优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数量特征 分布 DMAP 东莞
下载PDF
古树名木信息查询网站构建——以东莞市建成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永昌 刘颂颂 +2 位作者 黄炜棠 杨燕琼 沈德才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于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的普查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古树名木的数据库查询网站。该网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具有古树名木信息查询、树木区图查询、图片展示、留言本等功能,是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窗口,对东莞市古树名木... 基于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的普查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古树名木的数据库查询网站。该网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具有古树名木信息查询、树木区图查询、图片展示、留言本等功能,是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窗口,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询网站 数据库 古树名木 东莞
下载PDF
小叶榕对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及修复效果研究
9
作者 朱洁怡 阮可瑾 +4 位作者 冯嘉仪 刘颂颂 冯为迅 吴道铭 曾曙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6-1016,共11页
【目的】探究小叶榕对Pb、Cd、Cu复合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及修复潜力,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 【目的】探究小叶榕对Pb、Cd、Cu复合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及修复潜力,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 mg/L Cd+50 mg/L Pb+100 mg/L Cu)、T_(2)(10 mg/L Cd+100 mg/L Pb+200 mg/L Cu)、T_(3)(20 mg/L Cd+200 mg/L Pb+400 mg/L 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对小叶榕生长、养分和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3种复合污染水平均显著提高小叶榕株高及总生物量,但对地径无显著影响;T_(1)、T_(2)处理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及质量指数较CK显著增加,T_(3)处理无显著变化。小叶榕根部P、K含量及全株K含量随污染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3种处理均显著增加植株N、P、K的全株积累量。随着污染浓度提高,小叶榕更倾向于将吸收的Pb、Cd富集在根部,而将Cu更多地往地上部转运;小叶榕对Pb、Cd、Cu吸收累积随着重金属浓度升高逐渐增加,且植株体内Cd含量的增长幅度在3个重金属中最大。加权隶属函数法结果表明小叶榕在T_(3)处理时对重金属具有最强的吸收积累能力,但生长势小于T_(1)、T_(2)处理。【结论】小叶榕在Cd、Pb、Cu含量分别不高于20、200和400 mg/kg的复合污染模拟湿地环境中生长良好并且对其具有较强的修复效果,可作为湿地修复的备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小叶榕 重金属 植物修复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钟晓兰 李江涛 +4 位作者 李小嘉 叶永昌 刘颂颂 徐国良 倪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2-1433,共12页
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 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影响土壤生物及酶活性,而土壤团聚体内相对稳定的微域生境可能减弱或延缓土壤生物和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强度。以广东省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荷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模拟N沉降方法,分析了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一年内氮沉降增加条件下表层混合土壤和土壤团聚体内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理解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表层混合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酸性磷酸酶受氮沉降显著影响,表现为低氮(50 kg N hm-2a-1)促进,高氮(300 kg N hm-2a-1)抑制的规律。表层土壤团聚体内脲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而降低,N300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氮沉降增加先降低后增加,N100处理最低,分别比其他处理降低了6.46%—25.53%和42.33%—68.25%。试验区内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内酶活性高于混合土壤,且随团聚体粒径增加酶活性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3种酶活性均以2—5 mm最高,但脲酶、酸性磷酸酶在各团聚体粒径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2—5 mm显著高于5—8 mm。土壤酶相对活性指数和相对活性综合指数结果显示,超过85%的团聚体粒径内的相对酶活性指数大于1,而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均大于1。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内的土壤酶活性有隔离保护作用,但其隔离保护效果与酶的种类和土壤团聚体粒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团聚体 酶活性 相对活性指数 林地土壤
下载PDF
林分改造对马占相思林水土和养分保持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储双双 张兵 +5 位作者 莫罗坚 曾曙才 李年生 韩博 王向前 刘颂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7,97,共7页
研究林分改造实施3年后不同改造模式马占相思林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降雨集中期内地表径流量、泥沙量及氮、磷径流流失状况。改造实施当年(2008年)马占相思林林龄为16年,改造模式包括均匀疏伐30%原有马占相思后套种乡土阔叶树(模式... 研究林分改造实施3年后不同改造模式马占相思林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降雨集中期内地表径流量、泥沙量及氮、磷径流流失状况。改造实施当年(2008年)马占相思林林龄为16年,改造模式包括均匀疏伐30%原有马占相思后套种乡土阔叶树(模式Ⅰ)、均匀疏伐60%原有马占相思后套种乡土阔叶树(模式Ⅱ)、未改造的原有相思林(对照,CK)。结果表明:(1)改造模式Ⅰ的凋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改造模式Ⅱ和CK;(2)改造模式Ⅰ土壤(0-20cm和20-40cm土层)总孔隙度、模式Ⅱ的0-20cm层土壤总孔隙度显著低于CK,模式I、Ⅱ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CK;(3)模式I、Ⅱ的累积径流量和累积泥沙流失量均显著高于CK,但模式Ⅰ、Ⅱ间无显著差异;(4)监测期内改造模式Ⅰ、Ⅱ的径流水样总氮、总磷平均浓度与CK无显著差异,但总氮、总磷累积流失量均显著高于CK。所以,改造3年后,林地氮磷流失量相对于未改造林分显著增加,而不同改造模式的水土和养分保持效能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改造 马占相思 水源涵养 径流 泥沙 氮、磷流失
下载PDF
华南不同林地地表径流量及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储双双 刘颂颂 +3 位作者 韩博 莫罗坚 王向前 曾曙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4,114,共7页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18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地、16年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地及采伐迹地2010年降雨集中期内的径流量,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氮、磷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18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地、16年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地及采伐迹地2010年降雨集中期内的径流量,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氮、磷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尾叶桉人工林累积径流量(211.28m3/hm2)与采伐迹地(204.05m3/hm2)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林(83.76m3/hm2)(p<0.05);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径流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01,2.69,2.97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31,0.18,0.19mg/L,不同林地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林地氮素径流流失均以铵态氮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的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620.33,196.14,486.15g/hm2,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为40.66,13.64,33.45g/hm2,3种林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氮、磷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马占相思 径流量 氮流失 磷流失
下载PDF
无核荔枝种子败育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颂颂 叶永昌 +4 位作者 招晓东 叶耀雄 陈健辉 杨俊慧 潘坤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6,共6页
无核荔枝是一个珍贵品种,由于其具有双蒂果同时发育、无种子(完全无核)、假种皮丰富、无明显大小年之分等特征,值得大力推广.无核荔枝的大孢子在发育各个阶段均可出现败育现象,结果导致无法形成胚,这是产生无核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无核荔枝 种子 败育 胚胎学 荔枝
下载PDF
也门铁嵌合体品种在离体培养中的变异规律及调控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业华 刘和平 +4 位作者 刘颂颂 易清 叶永昌 林顺权 吕长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金心也门铁Dracaena fragrartscv.massangeana及金边也门铁D.fragransCV.lindenii为材料,对其叶片嵌合性状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变异规律及通过调节培养条件降低其变异率进行了研究.在离体培养过程中,金心也门铁和金边也门铁的嵌... 以金心也门铁Dracaena fragrartscv.massangeana及金边也门铁D.fragransCV.lindenii为材料,对其叶片嵌合性状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变异规律及通过调节培养条件降低其变异率进行了研究.在离体培养过程中,金心也门铁和金边也门铁的嵌合体性状极不稳定,后代中分别有4类和8类变异,2个品种之间也可相互变异;变异率高低主要受芽增殖方式的影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的不定芽的变异率高达70%以上,由丛生芽基部组织分化出的不定芽的变异率约40%~50%,而由腋芽分化方式产生的芽变异率只有13%~17%,但后者的增殖率太低.将基部带有分生组织的丛生芽(增殖10代)在MS+1.0mg/LBA+0.1mg/LI从+3mg/LAgNO3上增殖培养后。2品种的变异率分别能降为22.80%和25.34%,有效增殖率比以腋芽增殖方式提高约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门铁 嵌合体 离体培养 变异
下载PDF
3个也门铁品种高效离体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清 何业华 +5 位作者 刘颂颂 吕长平 刘和平 林顺权 朱剑云 叶永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以3个也门铁(Dracaena fragrans)品种(金心也门铁、金边也门铁和普通也门铁)茎段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基本培养种类、AgNO3、栽培基质等因素对其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在MS+3.0 mg/L BA+0.3 mg/L IAA+2.0 mg/L AD上,... 以3个也门铁(Dracaena fragrans)品种(金心也门铁、金边也门铁和普通也门铁)茎段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基本培养种类、AgNO3、栽培基质等因素对其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在MS+3.0 mg/L BA+0.3 mg/L IAA+2.0 mg/L AD上,腋芽萌发生长的同时也部分启动腋芽基部周围茎段组织的分化;在MS+3.0 mg/L BA+0.3 mg/L IAA上培养1代,每外植体平均分化出长1 mm以上的不定芽5~6个.不定芽在MS+1.0 mg/L BA+0.1 mg/L IAA+3.0 mg/L AgNO3上的增殖率在390%以上.将高度1.2 cm以上的不定芽转至MS+0.05 mg/L BA+0.05 mg/L IAA+1.0%AC上壮苗培养1代,芽的高度和粗度增加1.5倍以上,平均株高约3.5 cm.将高度3 cm以上的不定芽转入1/2MS+0.5mg/L IBA上诱导生根,最后将幼苗移至等质量的椰糠、泥炭土、珍珠岩上生长45 d,3个品种苗高分别在15,16,10 cm以上.由此建立的也门铁离体繁殖体系,通过2年多的生产实践检验,其启动率、不定芽分化率、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均能稳定在98%以上.3个品种在启动、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移栽等过程中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尤其以金心也门铁和普通也门铁比较接近,但金边也门铁分化率较高而苗生长势差.避免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以及减少或阻止愈伤组织再分化是减少金心也门铁和金边也门铁这类嵌合体品种发生变异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门铁 离体培养 高效繁殖体系
下载PDF
东莞主要森林群落凋落物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刚 朱剑云 +2 位作者 叶永昌 刘颂颂 苏志尧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于2km×2km的UTM网格对东莞市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研究森林凋落物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凋落物碳储量显著高于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碳储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其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湿地松... 基于2km×2km的UTM网格对东莞市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研究森林凋落物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凋落物碳储量显著高于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碳储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其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湿地松-阔叶混交林>相思林>马尾松-杉木林>荷木林>桉树林>杉木-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荔枝-龙眼林>青皮竹林。针叶林的单位凋落物碳含量最大,占59%,大于阔叶林;相思林和荷木林单位凋落物碳含量仅次于马尾松-杉木针叶林。不同的经营措施对森林凋落物碳储量有显著的影响,经封山育林的林分凋落物碳储量最大。坡位对凋落物碳储量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和碳密度随之降低。东莞市森林凋落物碳密度为4.25±0.15t/hm2,凋落物碳储量总量为0.23±0.008Mt。凋落物的碳储量动态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储库,采取合适的经营措施,减少人为干扰造成的凋落物的流失,最终对于提高本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会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 凋落物 碳储量 碳密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东莞地表植被对表层土壤化学特性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欧芷阳 苏志尧 +2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刘颂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4-992,共9页
为探讨由草本、灌木和蕨类植物等组成的地表植被对表土化学性质的响应,研究基于200m×200m的UTM网格在东莞大岭山及同沙设置样地,进行地表植被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在38个网格样地单元的中心分别设置一个20m×20m的样方调查地... 为探讨由草本、灌木和蕨类植物等组成的地表植被对表土化学性质的响应,研究基于200m×200m的UTM网格在东莞大岭山及同沙设置样地,进行地表植被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在38个网格样地单元的中心分别设置一个20m×20m的样方调查地表维管植物并采集1个土壤混合样品,以分析地表植被与表土化学性质的关系。调查记录到地表维管植物122种,共计18426株,其中,蕨类植物12种、草本植物52种、藤本植物13种、灌木45种。多响应置换过程(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Procedures)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全氮(TN)、速效磷(AvP)和速效钾(AvK)均影响着地表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证实了土壤CEC、全磷(TP)以及AvK对该地区地表维管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些土壤pH值较低或AvK、CEC、TN含量比较丰富的地段,地表维管植物的多度也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因子中的TN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态优势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EC和AvK均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但AvK与生态优势度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指示种分析表明,有23种地表维管植物对特定土壤因子的指示值≥35,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这些种类对于监测和评价东莞的土壤环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植被 土壤化学特性 MRPP CCA排序 指示种分析
下载PDF
东莞与邻近地区土沉香居群的叶形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久香 刘宪宽 +3 位作者 叶永昌 刘颂颂 莫罗坚 庄雪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4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应用9条引物从4个居群共221份样品中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05%。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 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4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应用9条引物从4个居群共221份样品中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05%。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905和1.585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9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54,表明土沉香种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土沉香4个居群总的遗传变异(Ht)为0.3236,居群内的遗传变异(Hs)为0.250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274,基因流(Nm)为1.6983。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电白居群和大岭山居群优先聚类,然后再与清溪居群聚类,而广西居群与其余3个居群明显分离,显示出较大的遗传分化;电白居群的大叶类群的分化大于小叶类群;东莞大岭山小叶类群与电白居群遗传相似性较高,而大岭山大叶类群与清溪居群的遗传相似性较高。基于该研究结果,认为东莞大岭山居群部分来自清溪自然居群,部分与电白居群来源相同,它们均来源于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先进 杨燕琼 +2 位作者 叶永昌 刘颂颂 沈德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6,109,共4页
以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MapObjects组件、C#语言、Access数据库和NET开发环境等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适合用户需求和贴近本行业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属性数据的管理、空间信息的管理、数... 以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MapObjects组件、C#语言、Access数据库和NET开发环境等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适合用户需求和贴近本行业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属性数据的管理、空间信息的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导出、古树名木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功能,为古树名木的管护、信息共享、数据导出、信息上报和管理决策等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组件式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三种相思植物对短期大气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温达志 朱剑云 +4 位作者 曹洪麟 张德强 叶永昌 刘颂颂 李果惠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306-309,315,共5页
3种2~3年生相思盆栽于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和相对清洁区,4个月后进行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污染区的相思植物的净光合速率(R_n)、气孔导度(g_s)和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 3种2~3年生相思盆栽于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和相对清洁区,4个月后进行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污染区的相思植物的净光合速率(R_n)、气孔导度(g_s)和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因植物种类和污染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实验点上大腺相思叶片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维持相对稳定,多花和流苏相思的WUE均以污染环境下较低。根据P_n、g_s和F_v/F_m的变化以及实验点上其它植物对应测定值比,推测3种相思植物对大气污染都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抗性,且多花相思和流苏相思相对好于大腺相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植物 大气污染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