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效果和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马东星 吴晓霞 +4 位作者 刘鸣明 姚宏英 赵旭燕 冯慧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造影后建立股动脉-室间隔缺损-股静脉的轨道行介入封堵治疗,5例采用Amplatzer非对称伞(AGA,美国);7例采用零边偏心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13例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结果 25例介入封堵成功,无左向右残余分流,2例术后主动脉微量反流,随访6~1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心律失常。2例左室长轴切面缺损紧靠主动脉瓣的右冠瓣、缺损上缘为右冠瓣部分覆盖于缺损口处,造影后重新测量为巨大VSD而未行介入封堵。结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无右冠瓣明显脱垂、覆盖缺损上缘、主动脉大量反流的患者可以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根据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封堵器,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与脑出血发病机制相关的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邰贺 成媛 +3 位作者 刘鸣明 董铮 谷文平 阎伟静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4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脑出血 病因学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聚物的抗压强度及分形维数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鸣明 罗浩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20期103-103,105,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粉煤灰作为地聚物材料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地聚物材料时的优势。对不同Si/Al比下的粉煤灰地聚物材料的抗压强度及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原材料Si/Al比,对地聚物材料的抗压强度、颗粒表... 本文简要介绍了粉煤灰作为地聚物材料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地聚物材料时的优势。对不同Si/Al比下的粉煤灰地聚物材料的抗压强度及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原材料Si/Al比,对地聚物材料的抗压强度、颗粒表面起伏分维做定量分析得出两者随Si/Al比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地聚物 分形维数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效果和短期随访研究
4
作者 马东星 吴晓霞 +4 位作者 刘鸣明 姚宏英 赵旭燕 冯慧 刘惠亮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S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导管介入 随访研究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 左心室 治疗效果 主动脉瓣 主动脉造影 患者
下载PDF
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在排水管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鸣明 李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4-186,共3页
结合盐城市潮声路排水管道修复工程案例,简要阐述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在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的显著优点、技术原理、工艺流程、适用范围以及ECR玻璃纤维内衬管的结构与特性,总结施工操作与质量... 结合盐城市潮声路排水管道修复工程案例,简要阐述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在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的显著优点、技术原理、工艺流程、适用范围以及ECR玻璃纤维内衬管的结构与特性,总结施工操作与质量控制关键点、施工过程关键参数的选取、常见质量缺陷与成因分析及工程修复效果。实践证明,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影响小、管材力学性能好、抗腐蚀性强等优势,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成型内衬技术 ECR玻璃纤维内衬管 排水管道 非开挖修复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聚物材料的早期强度及其微观结构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浩 刘鸣明 +3 位作者 刘文白 侯东伟 张国平 邓益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45,149,共4页
为了考察地聚物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制备了硅铝比(结构单元中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四面体的个数比)分别为1、1.2、1.5的粉煤灰基地聚物。测试了50°C恒温下养护7d时的抗压强度,并采用SEM、XRF、XRD对地聚物材料进... 为了考察地聚物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制备了硅铝比(结构单元中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四面体的个数比)分别为1、1.2、1.5的粉煤灰基地聚物。测试了50°C恒温下养护7d时的抗压强度,并采用SEM、XRF、XRD对地聚物材料进行微观结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i/Al=1的地聚物材料强度最高,在其微观结构中粉煤灰玻璃体被反应层包裹的程度较小,且材料内部无定型物质的反应程度较好。研究揭示了,反应程度偏低是我国粉煤灰基地聚物强度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地聚物 硅铝比 抗压强度 表征分析
下载PDF
国际化软件工程标准
7
作者 刘鸣明 《国际电子快讯》 1992年第2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软件工程 标准 国际化
下载PDF
湖北省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对策思考——江苏、浙江两省乡镇企业发展考察报告
8
作者 吴忠珍 刘鸣明 《计划与市场》 1998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前,湖北省乡镇企业正处在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为了学习借鉴江浙乡镇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研究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湖北省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我们最近赴江苏、浙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 目前,湖北省乡镇企业正处在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为了学习借鉴江浙乡镇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研究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湖北省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我们最近赴江苏、浙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沿途所见所闻,令我们眼界大开,深受启发.两省乡镇企业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报告 江苏 浙江 乡镇企业 发展 湖北 对策
下载PDF
[^(14)C]吡罗西尼在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研究
9
作者 庄铨坤 樊慧蓉 +6 位作者 董世奇 范宾科 刘鸣明 许玲美 王莉 刘雪梅 侯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18-2123,共6页
目的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μCi后,采... 目的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μCi后,采集指定时间点/时间间隔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用液体闪烁计数的方法分析受试者全血、血浆、尿液和粪便中^(14)C标记吡罗西尼相关化合物的放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在线/离线同位素检测仪联用获得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放射性同位素代谢物谱,结合高分辨质谱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共入组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受试者服药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中位达峰时间为5.00 h,平均末端消除半衰期为43.70 h。在给药后288.00 h内,放射性药物基本从体内排泄清除,受试者平均放射性药物累积回收率为(94.10±8.19)%。放射性药物主要经粪便排泄,占给药量的(84.60±7.10)%,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占给药量的9.41%。代谢分析表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原形药物,主要代谢产物为RM4(XZP-5286)、RM6(XZP-3584)、RM7(XZP-5736)。药物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除原形药物外,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并分析了9个代谢产物,全部为Ⅰ相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清除途径为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后,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粪便是主要排泄途径,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发生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代谢反应。受试者服药后,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吡罗西尼 物质平衡 代谢 药代动力学 同位素
原文传递
安纳拉唑钠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血药浓度-QTc模型研究
10
作者 梁蓓蓓 刘鸣明 +1 位作者 段相辉 王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索口服安纳拉唑钠肠溶片后,原型药安纳拉唑钠及其主要代谢物(M8-1和M21-1)血浆浓度与QTc间期之间的关系;评价口服安纳拉唑钠肠溶片对健康人群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和阳性对照、多次给药剂量递增的试... 目的探索口服安纳拉唑钠肠溶片后,原型药安纳拉唑钠及其主要代谢物(M8-1和M21-1)血浆浓度与QTc间期之间的关系;评价口服安纳拉唑钠肠溶片对健康人群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和阳性对照、多次给药剂量递增的试验设计,60、80、100 mg剂量组分别入组15例健康受试者,每日1次空腹给药,连续给药7 d。用HPLC-MS/MS法测定首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血浆中安纳拉唑钠、M8-1和M21-1的浓度。用12-导联心电图机同时采集首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卧位心电图。应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安纳拉唑钠、M8-1和M21-1血浆浓度(C)-ΔQTcF模型,预测不同给药方案C_(max)对应的ΔΔQTcF。结果共纳入468对首次给药后C-ΔQTcF数据进行模型分析。通过C-ΔQTcF模型预测20 mg多次给药稳态,60、80和100 mg单次给药后,安纳拉唑钠C_(max)对应的ΔΔQTcF的90%CI上限分别为1.13、1.16、1.15和1.12 ms;M8-1的C_(max)对应的ΔΔQTcF的90%CI上限分别为1.93、1.06、0.96和0.54 ms;M21-1的C_(max)对应的ΔΔQTcF的90%CI上限分别为1.47、1.46、1.44和1.44 ms,均低于预先设定的阴性判断标准(10 ms)。结论20 mg多次给药,60、80和100 mg单次给药安纳拉唑钠及主要代谢产物(M8-1和M21-1)没有导致QT间期延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纳拉唑钠 双盲双模拟 血药浓度-QTc模型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