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格日勒 郭欣君 +3 位作者 赵平 滕菲 刘鸿亚 许利冬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 分析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安装永久性心房心室双感知双起搏双反应型(DDD)起搏器且心室起搏比例>40%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 目的 分析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安装永久性心房心室双感知双起搏双反应型(DDD)起搏器且心室起搏比例>40%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6个月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并在随访结束后检测心功能参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QRS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6MWT距离较短(均P<0.05)。术后6个月100例患者中41例发生心力衰竭。与无心力衰竭组比较,心力衰竭组QRS时限、左心房内径、LVESD、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NT-proBNP较高[(156±10)ms比(113±11)ms、(39.1±2.1)mm比(37.2±1.8)mm、(34±4)mm比(33±4)mm、(50±9)mm比(47±4)mm、(46±6)ml比(42±4)ml、(109±7)ml比(106±7)ml、(811±208)ng/L比(588±210)ng/L],LVEF较低[(48±4)%比(59±4)%],6MWT距离较短[(366±54)m比(538±58)m](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QRS时限、LVESV、LVEDV、LVEF、NT-proBNP、6MWT距离是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以及NT-proBNP、6MWT距离等心功能参数均与DDD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心脏起搏器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房颤的发病机制及其合并心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鸿亚 王玲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目前研究认为,参与房颤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触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但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将从心脏电活动、心房结构、自主神经变化、炎症因子、经典机制学说等方面探讨房颤发病的触发和维持因素,并对房...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目前研究认为,参与房颤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触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但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将从心脏电活动、心房结构、自主神经变化、炎症因子、经典机制学说等方面探讨房颤发病的触发和维持因素,并对房颤合并心衰的流行病学、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房颤合并心衰的射频消融治疗予以综述,为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射频消融
下载PDF
骼内动脉结扎插管区域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鸿亚 金来明 +2 位作者 王芝均 丘能 刘子由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年第8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骼内动脉结扎插管区域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效果。方法将从化市中心该院外一科8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7例,予骼内动脉结扎插管区域化疗;对照组40例,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骼内动脉结扎插管区域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效果。方法将从化市中心该院外一科8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7例,予骼内动脉结扎插管区域化疗;对照组40例,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38%(3/47),对照组局部复发率是30.00%(12/4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骼内动脉结扎插管区域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优于全身静脉化疗,是防止术后局部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复发 骼内动脉结扎 区域化疗
下载PDF
经胸乳入路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为杞 袁杰 +3 位作者 刘鸿亚 戚甫建 简永平 王芝钧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3D腔镜系统进行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在2013年9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开放手术、2D腔镜下手术、3D腔镜... 目的探讨运用3D腔镜系统进行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在2013年9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开放手术、2D腔镜下手术、3D腔镜下手术,各组20例,以及同期在合作三甲医院(珠江医院)行相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各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住院费用、医院间数据差异。结果二级医院3D组手术时间为69.21±11.60 min,2D组为56.22±6.57 min,开放组为40.93±10.60 min,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41.64,P<0.05);在二级医院住院费用为9733±1410元),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为11511±1749,医院间费用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3.41,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腔镜技术被运用于基层医院开展经乳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经济及可行的,可做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方法,需根据年手术总量配备2D或3D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3D系统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基层医院
下载PDF
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钟隆柱 王芝钧 +2 位作者 赵荣 刘鸿亚 李为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62-2763,共2页
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很少见.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越来越多,发病率不断提高,本文就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自发性破裂 乙状结肠 诊治 社会老龄化 老年人 发病率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综合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汤骥骜 王芝钧 +1 位作者 刘鸿亚 谢金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42-354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综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组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包括肠腔+腹腔+门静脉化疗)患者40例(简称试验组),并与另一组采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综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组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包括肠腔+腹腔+门静脉化疗)患者40例(简称试验组),并与另一组采用单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5年生存率在Dukes A、B期的生存曲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Dukes C期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不会增加对肝肾功能的损伤、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术后并发症,且能提高Dukes A、B期5年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中化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微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锐锋 王芝钧 +1 位作者 刘鸿亚 梁立源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微小病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本院微创旋切手术对49例117个乳腺微小病灶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同期215例386微小病灶采用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的病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术后...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微小病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本院微创旋切手术对49例117个乳腺微小病灶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同期215例386微小病灶采用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的病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49例117个病灶均被准确成功切除,美容效果、心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作为对乳腺微小病变的治疗方式上比传统手术切除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在县级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 乳腺微小病变
下载PDF
动脉钙化的相关蛋白因子
8
作者 刘鸿亚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肾血管病等疾病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虽然动脉血管钙化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其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表明血管钙化形成是一个与... 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肾血管病等疾病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虽然动脉血管钙化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其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表明血管钙化形成是一个与骨发育相似的主动的、高度可调控过程,许多相关的蛋白因子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动脉钙化相关蛋白因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钙化 蛋白因子
下载PDF
成人多发小肠息肉致肠套叠1例
9
作者 胡兴荣 刘鸿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31-31,共1页
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胀四天,停止排气排便一天于1996年9月27日急诊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腹透示肠胀气,多个阶梯样液平、无膈下游离气体。急诊手术见回肠上段及空肠明显扩张。
关键词 小肠息肉 成人肠套叠 肠管 利川市 肠胀气 停止排气 肠切除 腹部膨隆 肠型 肠鸣音
下载PDF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芝钧 刘鸿亚 +2 位作者 陈锐锋 钟隆柱 袁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60例,开放性损伤8例;保守治疗成功13例,手术治疗55例,二次手术5例。结果治愈63例(治愈率为92...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60例,开放性损伤8例;保守治疗成功13例,手术治疗55例,二次手术5例。结果治愈63例(治愈率为92.6%),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手术治疗仍然是肝破裂最常用的方法,迅速有效合理的术前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对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肝破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中灌洗内镜检查诊断急性疑难小肠出血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芝钧 金来明 +2 位作者 陈锐锋 刘鸿亚 刘子由 《中国医药》 2006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疑难小肠出血部位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检查、术中探查不能确定出血部位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分段肠道灌洗后内镜检查。结果13例发现出血部位,3例未能确定。结论术中灌洗内镜检查有助于术中出血部位的准确定位,操作... 目的探讨急性疑难小肠出血部位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检查、术中探查不能确定出血部位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分段肠道灌洗后内镜检查。结果13例发现出血部位,3例未能确定。结论术中灌洗内镜检查有助于术中出血部位的准确定位,操作简便,直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出血 术中灌洗 内镜
下载PDF
胆胰胃肠四吻合治疗胰管结石胰腺多发囊肿并黄疸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艺 文辉清 +4 位作者 刘鸿亚 张志 彭邦剑 胡小军 宋晓薇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98-99,共2页
病人,男56岁。反复上腹疼痛十余年,每年发作2~3次,再发腹痛2个月并黄疸4天,于2019年7月28日入院。酗酒十年余,30年前吸毒1年后戒毒成功。2018年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困难。消瘦、上腹部压痛明显... 病人,男56岁。反复上腹疼痛十余年,每年发作2~3次,再发腹痛2个月并黄疸4天,于2019年7月28日入院。酗酒十年余,30年前吸毒1年后戒毒成功。2018年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困难。消瘦、上腹部压痛明显,皮肤黄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结石 胰腺囊肿 黄疸
下载PDF
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健 刘鸿亚 +2 位作者 袁克文 胡小军 何天发 《甘肃医药》 2018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胆道手术患者胆汁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156例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我院临床胆道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细菌鉴定采用的是波长色谱分析法,药敏实验采用微型的肉汤稀... 目的:探讨我院胆道手术患者胆汁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156例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我院临床胆道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细菌鉴定采用的是波长色谱分析法,药敏实验采用微型的肉汤稀释试验。结果:入组患者共156例,分离、培养出69株细菌。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5株(占50.72%)、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21.74%)、粪肠球菌7株(占10.14%)、铜绿假单胞菌5株(占7.25%)及屎肠球菌4株(占5.8%)。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性较低。结论:急性胆道感染的患者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慢性胆道感染及无既往症状患者的胆汁中仍有部分致病菌被检出,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术前仍有必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胆汁 细菌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成人多发小肠息肉致肠套叠1例
14
作者 胡兴荣 刘鸿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6年第2期23-23,共1页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胀4天,停止排气排便一天于1996年9月27日急诊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腹透示肠胀气,多个阶梯样液平,无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梗阻。急诊手术见回肠上段及空肠明显扩张,...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胀4天,停止排气排便一天于1996年9月27日急诊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腹透示肠胀气,多个阶梯样液平,无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梗阻。急诊手术见回肠上段及空肠明显扩张,距回盲部约40cm处回肠下段见远侧肠管逆向套入近侧肠管内,回回型肠套叠。将嵌入肠管复位,套入肠管约40cm,其中有15cm长肠管缺血、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外科手术
下载PDF
ERCP联合硬镜会师治疗胰管离断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邦剑 高友逵 +4 位作者 文辉清 刘鸿亚 张志 刘天鹏 宋晓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总结1例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胰管离断综合征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该例患者,疾病早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穿刺引流治疗,疾病后期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硬质胆道镜技术... 目的总结1例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胰管离断综合征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该例患者,疾病早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穿刺引流治疗,疾病后期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硬质胆道镜技术,在胰周积液的囊腔和主胰管之间建立通道,置入胰管塑料支架,引流积液。结果术后成功拔除外引流管,患者症状消失,检验指标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胰管支架连接十二指肠和胰体尾部,原有囊肿消失,胰管再次显影,胰周无积液,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胰管离断综合征的患者早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穿刺引流治疗,后期采用ERCP联合硬质胆道镜技术、置入胰管塑料支架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探索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离断综合征 感染性胰腺坏死 硬质胆道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31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鸿亚 金来明 +2 位作者 王芝钧 傅志明 刘子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1200-120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止血率96.8%,住院死亡率16.1%;31例患者中位生存9个月,其中5例肝动脉结扎加修补术、7例单纯填塞加修补术、3例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止血率96.8%,住院死亡率16.1%;31例患者中位生存9个月,其中5例肝动脉结扎加修补术、7例单纯填塞加修补术、3例半肝切除、15例不规则肝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6、4、7、15个月。结论原发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手术止血效果确切,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破裂 外科手术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 手术 治疗分析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半肝切除 回顾性分析 肝动脉结扎 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预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鸿亚 汤骥骜 袁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从化市中心医院2002年6月至20012年10月136例中低住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直肠癌患者中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5例...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从化市中心医院2002年6月至20012年10月136例中低住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直肠癌患者中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改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缝合等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25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骥骜 王芝钧 +2 位作者 刘鸿亚 陈锐锋 钟隆柱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2期1511-1512,共2页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5月25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19例。结果治愈23例,死亡2例(8%),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多发伤首次手术中未探查而漏诊,1周后明确诊断再行剖...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5月25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19例。结果治愈23例,死亡2例(8%),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多发伤首次手术中未探查而漏诊,1周后明确诊断再行剖胸手术后死亡。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胸部X线与CT检查是诊断创伤性膈疝的重要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正确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膈疝 膈肌损伤
原文传递
腹膜后脏器损伤8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来明 刘鸿亚 王芝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脏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近15年收治的85例腹膜后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3例,死亡12例,剖腹探查72例,78例术前腹腔穿刺阳性。结论腹膜后脏器损伤及早剖腹探查是必要的,对确诊和抢救患者生... 目的探讨腹膜后脏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近15年收治的85例腹膜后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3例,死亡12例,剖腹探查72例,78例术前腹腔穿刺阳性。结论腹膜后脏器损伤及早剖腹探查是必要的,对确诊和抢救患者生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腹膜后间隙 诊断 治疗 腹膜后脏器损伤 诊治分析 剖腹探查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
原文传递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骥骜 王芝钧 +1 位作者 刘鸿亚 谢金花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7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对5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行双吻合术(以下简称双吻合组)与7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使用荷包钳荷包闭合行单吻合术(以下简...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对5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行双吻合术(以下简称双吻合组)与7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使用荷包钳荷包闭合行单吻合术(以下简称单吻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双吻合组保肛率为98.0%,手术时间为145~2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3~247 ml,吻合口瘘为4.0%,吻合口出血为4%;单吻合组保肛率为82.9%,手术时间为220~3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46~354 ml,吻合口瘘为11.4%,吻合口出血为8.6%。双吻合组保肛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单吻合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弧形切割闭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肠腔内容物溢出对术区的污染,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吻合 单吻合 弧形切割闭合器 低位直肠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