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挑战与应答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黔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8,共4页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既是一个事实命题,也有着自身的价值意蕴。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面临这样的挑战:历时态的中国教育学是舶来的产物;共时态的中国教育学面临全球化中的话语危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传统的断裂。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可...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既是一个事实命题,也有着自身的价值意蕴。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面临这样的挑战:历时态的中国教育学是舶来的产物;共时态的中国教育学面临全球化中的话语危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传统的断裂。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回归自身的文化原点、对外来理论的批判性的借鉴、回归中国教育的现实进行研究等对之作出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教育学 挑战 应答
下载PDF
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黔敏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榜样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榜样人物呈现如下的一些特点:表现性角色多于功利性角色、自致角色多于先赋角色、成人角色多于儿童青少年角色、男性角色多于女性角色。教科书中的榜样选择,体现出精...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榜样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榜样人物呈现如下的一些特点:表现性角色多于功利性角色、自致角色多于先赋角色、成人角色多于儿童青少年角色、男性角色多于女性角色。教科书中的榜样选择,体现出精英化、完人化、成人本位和男性道德优越等潜在的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 榜样 教育观
下载PDF
教师道德焦虑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黔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教师 道德焦虑 教书育人 道德标准 伦理价值观
下载PDF
理智的人道之爱——苏霍姆林斯基“师爱”思想解读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黔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8期7-10,共4页
苏霍姆林斯基所倡行的“师爱”是一种理智的人道之爱,这种爱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这种爱,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心灵与理智和谐的人,一个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世界的人,一个自身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所倡行的“师爱”是一种理智的人道之爱,这种爱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这种爱,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心灵与理智和谐的人,一个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世界的人,一个自身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人。他的“师爱”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师爱
下载PDF
美国德育模式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黔敏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6-67,共2页
德育模式的研究对于德育理论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的德育模式研究具有多元性与针对性强,民主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这给我国的德育模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有助于我国的德育模式研究在原有德育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 德育模式的研究对于德育理论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的德育模式研究具有多元性与针对性强,民主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这给我国的德育模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有助于我国的德育模式研究在原有德育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德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德育模式 特征 借鉴
下载PDF
高校群体冲突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黔敏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高校群体间存在冲突是一种客观现实。这些冲突具体体现为:由行政与学术二元权力并存产生的行政群体和教师群体间的冲突;由于学科分层导致的不同学科教师群体之间的冲突;由教育角色不同导致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既可... 高校群体间存在冲突是一种客观现实。这些冲突具体体现为:由行政与学术二元权力并存产生的行政群体和教师群体间的冲突;由于学科分层导致的不同学科教师群体之间的冲突;由教育角色不同导致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既可能成为高校内部的破坏性力量,也有可能演化为高校内部的建设性力量。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冲突,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冲突 社会学
下载PDF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黔敏 《新课程研究》 2020年第2期69-70,共2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未来发展和能力提升为依据,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任务融入阅读教学,以阅读为基础,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支撑,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未来发展和能力提升为依据,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任务融入阅读教学,以阅读为基础,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支撑,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文章在分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幼儿“入园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黔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1-34,共4页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近年来出现的幼儿"入园难"现象与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分割制度、社会组织垄断教育资源、空间区隔影响和对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排斥有关。应该通过消除制度性的户籍屏障、理顺幼教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施...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近年来出现的幼儿"入园难"现象与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分割制度、社会组织垄断教育资源、空间区隔影响和对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排斥有关。应该通过消除制度性的户籍屏障、理顺幼教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施行教育补偿制度等途径缓解幼儿"入园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育公平 入园难
下载PDF
观察与想象 习作的翅膀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黔敏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12期44-45,共2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诵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诵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下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习作 苏霍姆林斯基 思维训练 作文水平 教育家 前苏联 学生 学校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中工业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黔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社会转型背景下盛行的工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僭越了学校德育 ,具体体现在与经济利益相连的教育教学分工观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以效率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言利”的工业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冲击。这些不仅影响了学校德育的... 社会转型背景下盛行的工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僭越了学校德育 ,具体体现在与经济利益相连的教育教学分工观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以效率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言利”的工业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冲击。这些不仅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更造成教育本真的失落。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教育的神圣性不容抹杀 ,应防止工业文化对学校德育的不良影响 ,尽力寻回教育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工业文化 学校 德育 教学效益观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德育课教科书叙事模式的分析与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黔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1-23,共3页
我国德育课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叙事,从叙事的模式分析这些叙事呈现出故事发生情境极端化、故事结构高度结构化、故事人物功能定型化、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化等特点。叙事模式中潜藏着这样一些价值预设:抽象单一的道德观;二元对立的人性... 我国德育课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叙事,从叙事的模式分析这些叙事呈现出故事发生情境极端化、故事结构高度结构化、故事人物功能定型化、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化等特点。叙事模式中潜藏着这样一些价值预设:抽象单一的道德观;二元对立的人性观;客体化的学生观等。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叙事模式是值得分析和反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 教科书 叙事模式
下载PDF
职业生涯周期视域下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之审思
12
作者 刘黔敏 王飞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124,共5页
从动态性的角度看,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呈现阶段性。具体体现为:“虚拟关注”阶段——学习专业伦理规范为主的“抽象理想期”;“生存关注”阶段——与学校组织德性文化交互作用的“冲击融合期”;“任务关注”阶段... 从动态性的角度看,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呈现阶段性。具体体现为:“虚拟关注”阶段——学习专业伦理规范为主的“抽象理想期”;“生存关注”阶段——与学校组织德性文化交互作用的“冲击融合期”;“任务关注”阶段——自我职业道德发展的“稳定惯习期”;“自我更新”阶段:引领组织德性文化的“表率示范期”。处于不同阶段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面临不同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准教师——明确职业底线,掌握行为界限;新手教师——依托学校制度,与组织德性良性互动;熟手教师——注重道德反省,警惕平庸之恶;专家型教师——突破既有规范藩篱,实现道德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周期 教师 职业道德
下载PDF
发挥童话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刘黔敏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第9期39-40,共2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资源,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初步了解,懂得关爱生命、保护自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分利用童话开展小学语文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资源,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初步了解,懂得关爱生命、保护自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分利用童话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阐述了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进学生情感体验等策略,充分发挥童话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面的作用,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提高其道德品质,丰富其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德育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期待与阅读
14
作者 刘黔敏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07年第12期54-54,共1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激起学生的期待现象,利用阅读期待,让孩子在好奇中期待阅读、在争辩中期待阅读、在成功中期待阅读,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的心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想读书,在...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激起学生的期待现象,利用阅读期待,让孩子在好奇中期待阅读、在争辩中期待阅读、在成功中期待阅读,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的心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想读书,在阅读中倾听作者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好奇中期待阅读 在争辩中期待阅读 在成功中期待阅读
下载PDF
“情”让品德与生活真正“活”起来
15
作者 刘黔敏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5年第10期57-,共1页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课堂“活”起来
下载PDF
与“生活”携手 让“品德”绽放
16
作者 刘黔敏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4年第6期64-64,共1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关键词 品德教学 回归生活
下载PDF
小小班集体 浓浓师生情
17
作者 刘黔敏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3年第12期162-162,共1页
班主任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情感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处理事情的艺术和技巧,要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灵活而又不失原则的处理一些突发的、敏感的事件。
关键词 班主任
下载PDF
儿童德育的深度模式——基于品格的和合学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甘剑梅 刘黔敏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4期29-35,共7页
主要研究内容:儿童品格教育是儿童德育的核心与灵魂,但美好品性的形成需要全面、深入而又长期的熏陶与练习,如何将品格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到各个学习领域之中,是品格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证了儿童德... 主要研究内容:儿童品格教育是儿童德育的核心与灵魂,但美好品性的形成需要全面、深入而又长期的熏陶与练习,如何将品格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到各个学习领域之中,是品格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证了儿童德育深度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特点与实施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教育 深度模式 学习领域 儿童 德育 和合 有效整合 教育内容
下载PDF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彦力 刘黔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从中国师范教育的诞生,到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变迁,再到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教师专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无疑能为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教师专业 发展 体系 展望
下载PDF
以身体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时空中的身体规训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玮 刘黔敏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基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在幼儿园时空中,教师利用时间表、钟表时间塑造了幼儿定格的、无间隙的身体,利用空间区隔、“前台”空间塑造了幼儿隔绝的、被注视的身体,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时空中对幼儿的身体规训,同时造成了对幼... 本文基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在幼儿园时空中,教师利用时间表、钟表时间塑造了幼儿定格的、无间隙的身体,利用空间区隔、“前台”空间塑造了幼儿隔绝的、被注视的身体,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时空中对幼儿的身体规训,同时造成了对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鉴于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采用非线性时间,提倡“事件时间”;第二,打破空间区隔,扩大幼儿的“后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社会学 幼儿身体 身体规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