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及周缘白碱滩组勘探突破与新认识
1
作者 卞保力 苏东旭 +4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潘进 刘龙松 蒋中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坝砂和浊积砂3种不同类型的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道砂为主,滨—浅湖发育滩坝砂,半深湖—深湖受坡折带控制发育多个浊积扇体,浊积砂呈朵叶状分布,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滩坝—浊积扇的沉积控砂模式。研究区发育9大走滑断裂体系,其中,走滑断裂直通型、走滑断裂伴生型和走滑断裂接力型3种断裂组合能够有效沟通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作为油气垂向高效运移通道,白碱滩组二段整体具有走滑断裂通源、断裂砂体配置控藏和优质储集层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三叠系 白碱滩组 沉积模式 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上盘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2
作者 海磊 朱永才 +3 位作者 刘龙松 尹鹤 王学勇 杜小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101,共12页
利用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上盘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岩性、沉积古环境、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阜康断裂带芦草沟组发育砂岩、泥页岩、碳酸盐岩等多种岩性... 利用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上盘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岩性、沉积古环境、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阜康断裂带芦草沟组发育砂岩、泥页岩、碳酸盐岩等多种岩性,以灰黑色、黑色油页岩为主,厚度为200~600 m,见碳酸盐岩与泥页岩互层,碳酸盐岩夹层中可见沥青、油迹。(2)研究区芦草沟组沉积时期为半深湖—深湖相,气候以干热为主,间歇性出现温湿气候,古水体为微咸水—咸水;博格达山北麓为沉积湖盆的中心,具有更好的沉积和保存条件。(3)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野外露头岩心Ro值为0.74%~1.28%,钻井岩心TOC值为0.92%~4.48%,主要为Ⅰ和Ⅱ1型,成熟度较高,生烃潜量大,S1+S2多大于20 mg/g,为成熟优质烃源岩;博格达山北麓比西侧烃源岩发育规模更大,成熟度更高,氯仿沥青“A”含量多高于1 200×10-6。(4)研究区芦草沟组油藏受控于圈闭和断层,北部高陡带油藏多出露地表,遭受破坏,以稠油为主,中部鼻隆带构造稳定,发育8处圈闭;中部鼻隆带油藏表现出自生自储、多期充注的特征,区域内东南部为页岩油勘探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页岩油气 有机质丰度 芦草沟组 二叠系 阜康断裂带上盘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江梦雅 王江涛 +5 位作者 刘龙松 李卉 陈海龙 蒋中发 王学勇 海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70.93%~96.55%,平均值为81.78%,总体为湿气。碳同位素分布相对较广,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1.62‰~−30.42‰,平均值为-34.75‰,天然气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乙烷碳同位素值为−31.69‰~−24.16‰,平均值为−27.50‰,可见天然气成因以煤型气为主,其次为混合成因气。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均较高,甲基环己烷相对质量分数为32.14%~58.37%,平均值为38.84%,正庚烷相对质量分数为25.37%~56.56%,平均值为47.79%。②研究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复杂,主要来自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煤型气及其与风城组油型气的混合气,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油型气较少。③研究区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多种岩性储层发育,断裂和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深层天然气的运移成藏提供了输导体系,且石炭系的古凸起和二叠系的岩性圈闭形成互补之势,对天然气在斜坡区的聚集起到了良好的侧向遮挡作用。④研究区鼻凸构造带石炭系火山岩和洼槽二叠系风城组碎屑岩2类规模较大的勘探领域是下一步盆1井西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 火山岩 碎屑岩 下乌尔禾组煤型气 风城组油型气 石炭系—二叠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石炭系油藏油源分析
4
作者 蒋中发 王学勇 +2 位作者 江梦雅 刘龙松 卞保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19,共9页
为推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盆1井西凹陷下凹勘探,利用重点风险探井烃源岩样品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石西地区深层石炭系油藏油源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为一... 为推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盆1井西凹陷下凹勘探,利用重点风险探井烃源岩样品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石西地区深层石炭系油藏油源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为一套富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_(28)规则甾烷、轻干酪根C同位素,在咸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②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一套富含五环萜烷、C_(24)四环萜烷、Ts,在半咸水、半氧化环境形成的烃源岩;③石西地区石炭系原油为高熟轻质油,富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_(28)、C_(29)规则甾烷,C_(24)四环萜烷含量较低,全油C同位素轻,来自风城组烃源岩;④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深埋烃源岩生成原油沿断裂、不整合向石炭系风化壳运移至石炭系成藏。根据油源研究结果推测,盆1井西凹陷可能发育风城组规模烃源岩,凹陷区内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西地区 石炭系 风城组 油源对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热演化及沉积古环境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蒋中发 江梦雅 +4 位作者 陈海龙 刘龙松 王学勇 卞保力 李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8-1130,共13页
近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地区多口探井钻遇风城组厚层烃源岩,为重新认识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带来了契机,搜集玛湖凹陷南部、北部5口重点探井资料,经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1)风城组烃源岩在玛湖凹陷内广泛发育,综合玛北、玛南地球... 近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地区多口探井钻遇风城组厚层烃源岩,为重新认识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带来了契机,搜集玛湖凹陷南部、北部5口重点探井资料,经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1)风城组烃源岩在玛湖凹陷内广泛发育,综合玛北、玛南地球化学参数表明其为一套Ⅱ型优质烃源岩;(2)综合现今地温、热解、生物标志物、族组分等参数,认为玛湖凹陷及其周缘地区4 350 m以深的风城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4 800 m以深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大范围处于生油高峰期;(3)综合多个生物标志物参数,玛北地区风城组烃源岩为咸化还原沉积,玛南地区风城组二段烃源岩为咸化半还原沉积,风三段烃源岩为半咸化-半还原沉积,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多。研究区风城组沉积古环境总体表现出早中期咸化、晚期淡化,北部咸化还原程度高于南部的规律。研究结果对玛湖凹陷风城组后续致密油、页岩油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风城组 成熟度 古环境
下载PDF
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渐新统砂岩侵入体形态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铃钞 纪友亮 +1 位作者 段小兵 刘龙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6-1196,共11页
砂岩侵入体是由处于浅埋藏阶段、尚未固结的砂质沉积物发生液化并侵入到上覆盖层所形成的一类软沉积物变形,在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渐新统地层中非常发育。为探讨砂岩侵入体的形态特征及诱发机制,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及测井资料,利用地震... 砂岩侵入体是由处于浅埋藏阶段、尚未固结的砂质沉积物发生液化并侵入到上覆盖层所形成的一类软沉积物变形,在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渐新统地层中非常发育。为探讨砂岩侵入体的形态特征及诱发机制,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及测井资料,利用地震反射结构分析、地震相干切片等手段对砂岩侵入现象进行了识别;并结合多边形断层系统、流体充注与砂岩侵入之间的关联性,对砂岩侵入体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的砂岩侵入体多呈V型或W型强振幅反射特征,其横向展布规模约1~2 km,垂向侵入高度约100~200 m;流体的大规模充注及多边形断层诱发盖层破裂是形成砂体内部超压并诱发其发生液化的关键因素。砂岩侵入体在形成之后可以作为流体运移通道,对强化流体的垂向运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砂岩侵入体本身即可作为油气的有利储集体。因此识别并分析砂岩侵入体的成因机理,对盖层封闭性评价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盆地 砂岩侵入体 多边形断层系统 油气充注 超压
下载PDF
机场道面半刚性基层振动搅拌及整体成型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龙松 王川 +1 位作者 樊帆 杨棋 《四川建筑》 2022年第S01期92-95,共4页
文章阐述了机场道面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搅拌及整体成型施工过程,分别从集料、配合比、振动搅拌、整体成型、压实度和芯样强度检测等工艺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应的经济技术分析。在机场道面基层施工中... 文章阐述了机场道面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搅拌及整体成型施工过程,分别从集料、配合比、振动搅拌、整体成型、压实度和芯样强度检测等工艺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应的经济技术分析。在机场道面基层施工中采用振动搅拌及整体成型施工工艺,保证了基层强度和使用性能,提高了工效,节约了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基层 振动搅拌 整体成型
下载PDF
廊固凹陷大兴断裂带沙四——沙三段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官忠 刘龙松 +3 位作者 张峰 纪友亮 吕亚辉 李彦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廊固凹陷大兴断裂带相继发现兴8、兴9等砾岩油气藏,油气资源丰富,且多数油气藏处于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微相,因此对大兴断裂带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廊固凹陷最近获取的岩心、地震、测井等资... 廊固凹陷大兴断裂带相继发现兴8、兴9等砾岩油气藏,油气资源丰富,且多数油气藏处于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微相,因此对大兴断裂带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廊固凹陷最近获取的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对近岸水下扇进行了沉积微相特征的识别及沉积微相类型的划分,总结了近岸水下扇分布特征,并分别建立了碎屑流及泥石流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碎屑流近岸水下扇在旧州地区发育,扇体表现为厚层砾岩与泥岩的突变接触,沉积物主要是颗粒支撑砾岩,杂基含量很少;而泥石流近岸水下扇在固安地区发育,扇体几乎无水道发育,沉积物主要为杂基支撑砾岩,杂基主要为泥质。碎屑流近岸水下扇识别出扇根主水道、扇根水道间、扇中辫状水道、扇中辫状水道间、扇端席状砂和扇端泥6种沉积微相,其中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是扇中甚至整个碎屑流近岸水下扇的主体,扇端亚相相对不发育。近岸水下扇整体上沿大兴断层呈近北东—南西向展布,在沙三下亚段最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廊固凹陷 大兴断裂带 沙河街组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二叠系风城组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江涛 刘龙松 +6 位作者 江梦雅 陈海龙 卞保力 海磊 王学勇 朱永才 牟立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4-806,共13页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勘探程度低,新井打破了盆地单井高产历史记录,但油气地质特征不清,资源类型及勘探潜力不明,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应用构造恢复、沉积演化、井震结合、类比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风城组油气地质...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勘探程度低,新井打破了盆地单井高产历史记录,但油气地质特征不清,资源类型及勘探潜力不明,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应用构造恢复、沉积演化、井震结合、类比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风城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等进行了探讨。该凹陷东北环带P_(1)f_(1)、P_(1)f_(2)、P_(1)f_(3)逐层超覆于石炭系之上,高部位P_(1)f_(3)受风化剥蚀地层减薄,具备大型地层尖灭背景。风城组发育退积式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整体呈正旋回沉积,预测由高部位—凹陷区依次发育砾岩、云质砂岩和云质泥岩3类储层。高部位砾岩储层砾石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砂粒成分以岩屑为主,溶蚀孔大量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油气为高熟的凝析油和凝析气,油气水分异不明显,整体为准连续型气藏,又被断块分割为多个断块气藏。基于成藏分析,建立了风城组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常规气藏、致密气、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1250×10^(8)m^(3)、5020×10^(8)m^(3)、6230×10^(8)m^(3),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盆1井西凹陷 风城组 凝析气 致密气 页岩气 勘探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