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共同犯罪的认定——一起假淘宝网诈骗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阳 刚婉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由此可知,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据此,认定网络共同犯罪也应从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两个方面来确定。但是,由...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由此可知,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据此,认定网络共同犯罪也应从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两个方面来确定。但是,由于共同犯罪与网络因素的叠加及其衍生出的共同犯罪网络异化的现实,使得网络共同犯罪在共同故意上的认定主要以意思联络的真实性、有效性为确定标准,而在共同行为上,则只要达到技术和侵害行为之间互相依赖,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就可以认定为具有共同的实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共同犯罪 共同故意 共同行为
下载PDF
论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及应对——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刚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20-21,共2页
频繁发生的网络谣言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下简称"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性治理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存在着网络谣言入罪量化标准... 频繁发生的网络谣言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下简称"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性治理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存在着网络谣言入罪量化标准不合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界定模糊,以及过度解释违背刑法歉抑性等问题。故应从明确入罪标准、数量标准及厘清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具体情形等方面来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再解释,完善网络谣言的刑事规制,避免对言论自由的过度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网络诽谤解释 规制 应对
下载PDF
论盗窃数额的认定——以两高最新《解释》为视角
3
作者 刚婉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4年第2期58-60,64,共4页
由于盗窃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数额犯,所以数额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盗窃罪的成立与否。因此,笔者以两高最新《解释》为视角,在界定盗窃数额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当下盗窃数额的认定标准及认定方法,并进一步指出了从多次盗窃中的数额累计和特... 由于盗窃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数额犯,所以数额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盗窃罪的成立与否。因此,笔者以两高最新《解释》为视角,在界定盗窃数额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当下盗窃数额的认定标准及认定方法,并进一步指出了从多次盗窃中的数额累计和特殊盗窃行为中的数额认定着手,来完善现行的盗窃数额认定,冀望对今后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数额 认定 两高最新《解释》
原文传递
犯罪集团网络化的刑法规制
4
作者 刚婉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15-17,21,共4页
犯罪集团网络化作为网络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实施的危害网络系统及其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进行滥用的危害网络正常秩序的各种行为。鉴于犯罪集团的网络化发展所带来的法益扩展、主体... 犯罪集团网络化作为网络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实施的危害网络系统及其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进行滥用的危害网络正常秩序的各种行为。鉴于犯罪集团的网络化发展所带来的法益扩展、主体范围扩容以及共同犯罪的故意难以把握等困惑,传统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应承认全新法益、合理配置刑罚、完善共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犯罪集团网络化 刑法规制
原文传递
敲诈勒索罪疑难问题研究
5
作者 秦冰清 刚婉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4年第12期50-53,共4页
尽管《刑法修正案(八)》及相关司法解释逐步对敲诈勒索罪这一传统犯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使得某些情况下对敲诈勒索罪应予明确认定。首先,上访者及消费者所实施的过度维权行为除消费者刻意造假索赔外,一律... 尽管《刑法修正案(八)》及相关司法解释逐步对敲诈勒索罪这一传统犯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使得某些情况下对敲诈勒索罪应予明确认定。首先,上访者及消费者所实施的过度维权行为除消费者刻意造假索赔外,一律不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其次,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体区分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利用淫威收取保护费和相关权利人利用黑社会性质组织来获取正当权利两个方面,前者明确成立本罪而后者不能成立本罪;再次,基于对敲诈勒索应包含暴力手段承认的前提上,"两个当场"已不能有效对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做出界分,而应从当场采用暴力的程度、被害人的意志、取得财物的方式这三个方面予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罪 过度维权行为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抢劫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