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脊椎动物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王姮
刚德报
魏仁杰
马晓芸
李元鑫
丁君
-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00-3113,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002414)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2020RQ120)
+1 种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开放项目(2022XYKFKT08)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JYTMS20230475)。
-
文摘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中,能特异性结合脂肪酸并将脂肪酸输送到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中,进而调控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及磷脂合成等脂代谢过程。文章通过综述FABPs的分类、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典型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FABPs的研究进展,发现无脊椎动物的FABPs分子结构缺少糖、水分子、氨基和巯基等官能团,其功能更具复杂性,且主要与生长发育及脂肪酸转运等相关。相对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FABPs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基因结构、蛋白构造及其生物学功能等,包括如FABPs作为脂肪酸的细胞内载体以确定无脊椎动物特定膜供体和受体位点的识别,阐明FABPs分子结构是否具有捕获或释放配体的构象能力,分析配体结合特异性应与β-桶折叠定义空腔表面涂层的理化特性关系,以及不同类型FABPs是否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等。此外,从无脊椎动物分离获得的某些FABPs对生物疫苗制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可应用于水产动物育种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等生产实践中,为当前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生物营养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
脂肪酸
分类
生物学功能
-
Keywords
invertebrates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
fatty acids
classification
biological function
-
分类号
Q513.5
[生物学—生物化学]
-
-
题名中国北方海域4种海胆消化道结构
- 2
-
-
作者
刚德报
王姮
关文娟
魏仁杰
丁君
常亚青
-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002414)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2020RQ120)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JL202004)。
-
文摘
【目的】探究中国北方海域常见4种海胆(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的消化道组织结构与食性及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测量海胆消化道各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海胆消化道主要均可分为5部分,咽、食道、胃、肠、直肠。4种海胆的咽位于海胆口器内并紧贴内壁,均呈褐色。食道为短而粗的短管呈浅褐色或乳白色。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深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多皱襞。肠占据整个消化道长度的约3/4,并且多曲折多螺旋呈浅褐色和深褐色。直肠为最短,颜色与肠相近。光棘球海胆的消化道系数最小为3.54±1.38。海胆消化道从内到外依次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杯状细胞在胃、肠部分布明显,胃腺细胞在胃部明显增多。胃、肠组织黏膜层比值最大值分别是中间球海胆7.47±2.38和海刺猬9.79±3.85。研究表明,4种海胆消化道结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均表现为杂食性特点,光棘球海胆具备较为明显的杂食性生物的特征。
-
关键词
海胆
消化道
形态学形态
组织学观察
食性分析
-
Keywords
sea urchin
digestive tract
morphology
histology
diet analysis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