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意象论中主体“意”的时空探索
1
作者 初娇娇 《社科纵横》 202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唐代意象论中的时空本体思维形态,使得意象创构中理论话语的传达在想象与构思、意象结构组织和范畴以及意象最高审美形态建构等方面,都表现为时空形态。时空逐渐沉淀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结构,闪烁着理性光辉,这使得作为理性思考和理性... 唐代意象论中的时空本体思维形态,使得意象创构中理论话语的传达在想象与构思、意象结构组织和范畴以及意象最高审美形态建构等方面,都表现为时空形态。时空逐渐沉淀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结构,闪烁着理性光辉,这使得作为理性思考和理性表述的意象时空建构呈现出一种逻辑化、体系化理论发展之链。对于受儒道释文化影响的唐代诗书乐画等意象而言,其审美建构不仅是空间视觉展现,而且更加注重主体凝神观照之下的回味和体悟,也就是时间因素。时间与空间作为审美意象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在现实意象建构中往往纵横交织,成为一个立体结构图式,影响着意象的生成和创构,影响着唐代美学与意象的整体面貌。意象论中“意”的时空探索意在阐释意象创构中主体思维在时空范围上的由有限到无限的拓展模式,表现为意象创构主体的“游心”和“玄思”,因而展现了时空的无限神游,意在言外,思与境偕,时空观念也由此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言外 主体无限性 时空思维 时空拓展
下载PDF
论唐代意象创构中“象”的时空合一主题
2
作者 初娇娇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37-44,共8页
在中国传统意象论中,讲究“心物一体”,主客交融。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而产生的,随之还有对于审美中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古代审美意象理论中,时空既是思维方式,也是其成“象”的一种譬喻方式。因思而成... 在中国传统意象论中,讲究“心物一体”,主客交融。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而产生的,随之还有对于审美中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古代审美意象理论中,时空既是思维方式,也是其成“象”的一种譬喻方式。因思而成象,时空不仅存在于所思之“意”中,还存在于所观之“象”里。唐代是一个重视“兴象”的朝代,且“象”中蕴含着时空观,主要体现为时空合一的审美意象时空主题的建构。“象”中时空的分析成为唐代意象创构中时空观审美建构的重要主题,对意象创构中的时空关系探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意象创构 象的时空性 时空合一 象外时空合一拓展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的时空问题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初娇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9,共6页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理论源远流长,各类意象在艺术与审美的长河中绽放异彩,但在对其研究和鉴赏中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意象的"时空"维度。在意象的世界中时空是一个独异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维度的衡量,更是一种...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理论源远流长,各类意象在艺术与审美的长河中绽放异彩,但在对其研究和鉴赏中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意象的"时空"维度。在意象的世界中时空是一个独异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维度的衡量,更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呈现与彰显,其中传达着超验的、感悟的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体验。意象的时空兼具审美与艺术特性,诸如含混与交互、无限与超越、虚实相生、动静相成以及诗意性,促使了一个充满灵性而又蕴含无限审美可能的时空境域的生成。在意象的时空境域下,审美主客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相融的审美关系,主体时空与客体时空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意象的时空之美。意象的时空是美的生成与存在的基础,美在时空中生成并在时空中呈现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意象时空 审美关系
下载PDF
论唐代水墨山水画意象时空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初娇娇 《艺苑》 2020年第2期43-47,共5页
唐代水墨山水画意象在“破墨”山水的诗性点染间营造了一个极具时空表现力的艺术至境。画家在对“自然时令”与“地理空间”的关注中展现了其自然性时空;在审美表现上尤其注重对“远”和“重深”感的艺术追求以此来营造审美性时空;同时... 唐代水墨山水画意象在“破墨”山水的诗性点染间营造了一个极具时空表现力的艺术至境。画家在对“自然时令”与“地理空间”的关注中展现了其自然性时空;在审美表现上尤其注重对“远”和“重深”感的艺术追求以此来营造审美性时空;同时在自然与审美之外又书写天地胸怀,以诗意之心沟通“心—象”,祈求瞬间超越时空来触摸内心最深刻及神秘的心性,彰显了“心融物外,道契玄微”的道性时空。唐代水墨山水画意象展现了“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中国古典绘画时空观,在对时空层次的探索中也别具新意,它在自然时空之外更突出地表现文人理想的心灵世界,诗意时空的开拓,开启了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意象对时空境界的追求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山水画意象 自然性时空 审美性时空 道性时空
下载PDF
论“新写实小说”的三重主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初娇娇 《知与行》 2016年第9期74-77,共4页
作为中国写实文学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它是人文思潮中的激情、浪漫因素消退后出现的一个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包含着对当代文学创作"反映现实"方式的反思。"新写实小... 作为中国写实文学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它是人文思潮中的激情、浪漫因素消退后出现的一个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包含着对当代文学创作"反映现实"方式的反思。"新写实小说"强调表现平庸的"世俗化"的"现实",对小人物的凡俗琐碎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中烦恼、生存的艰难和孤独表现出一定的理解和同情。新写实小说写的都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琐碎事件,但新写实作家能从中窥视生活的真谛,把生活、人性撕裂并展现出来,还原本真的生存之境。新写实小说在生活的琐碎与烦复背后展示了荒诞的生存状态和悲凉的人生感悟,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新写实小说别具一格,除了描写的对象平民化、抒发的人生境遇发人深省之外,还在于它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追问,对世俗生活深度地思考,这一点使得新写实小说更加的引人注目,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在审美体验方面就主要体现为对"人"的关注与关爱,文学者以情而动人。虽然零度化写作,但却蕴含着无限的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悲剧意识 人文关怀
下载PDF
气·象·道——评朱志荣《中国艺术哲学》中的范畴体系
6
作者 初娇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产生并发展了一系列艺术范畴,譬如虚静、养气、神思、感兴、风骨、妙悟、和谐等。这些范畴看似分散,都有自身的特性,但却形成了一个充满勃勃生气、自然灵动、蕴含哲思和诗性智慧的体系。从本源...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产生并发展了一系列艺术范畴,譬如虚静、养气、神思、感兴、风骨、妙悟、和谐等。这些范畴看似分散,都有自身的特性,但却形成了一个充满勃勃生气、自然灵动、蕴含哲思和诗性智慧的体系。从本源范畴来看,中国艺术哲学中最基础的就是“气”,这不仅是万事万物的存在基础,也是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根基。有了“气”,意象世界得以呈现;在形态范畴层面,中国艺术是一个“意象”生成、变幻与发展的过程,其中积淀形成了一个深厚、博大而又充满灵性的体系,满目皆是“意象”;从终极范畴来看,艺术意象世界的最根本意义就在于“道”,以“象”显“道”,以达到“畅神”的艺术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哲学 范畴体系
下载PDF
论儒家视域下唐代意象本体时空观的建构
7
作者 初娇娇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71-78,共8页
从文化溯源上说,儒家思想文化对唐代意象时空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以“物”本体视域打开时空思维之链,通过主体生命的安放来对审美意象时空世界进行真实感知与情境传达,展现了唐人的生命情怀和宇宙观念。在此影响下的意象时间关注的是... 从文化溯源上说,儒家思想文化对唐代意象时空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以“物”本体视域打开时空思维之链,通过主体生命的安放来对审美意象时空世界进行真实感知与情境传达,展现了唐人的生命情怀和宇宙观念。在此影响下的意象时间关注的是时间的生命历程以及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因,蕴含一定人文时间色彩。在审美意象体系的时间场域中,意象主体与客体都处于互动消长的格局之中,意象时间的本质在于变易,即在绵延之流的时间体验中把握意象存在的根基。而“绵延”的时间之流本质则是一种“物”本体的彰显,通过物化思维对万事万物的意象时空本质予以真正理解。从意象空间方面看,唐代所开启的学术思潮中儒家文化依旧占据一定影响力,也合乎正统。在整体学术思维、社会形态以及意象空间中,建构了一种天地尊卑关系,社会制度与思想艺术按照一定伦理秩序进行,理想的意象本体空间必然是合乎礼乐文明的秩序空间、变动不居的生生不息空间以及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空间,亦即一种“物”本体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意象 本体时空观 以“物”观时 空间秩序 节奏情感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艺术意象的空间性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初娇娇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20年第4期148-154,158,共8页
中国古代艺术意象蕴含了深刻的空间观念,突出体现在“俯仰流观”的感知视角所形成的“心见”空间、主体情感化充盈所形成的情感情绪空间、艺术呈现上的虚灵空间和艺术意象以有限抵无限的空间意旨。“俯仰流观”的观物视角实现了由物象... 中国古代艺术意象蕴含了深刻的空间观念,突出体现在“俯仰流观”的感知视角所形成的“心见”空间、主体情感化充盈所形成的情感情绪空间、艺术呈现上的虚灵空间和艺术意象以有限抵无限的空间意旨。“俯仰流观”的观物视角实现了由物象向艺术意象的空间转变,情感化的充盈使得主体与外物达成相互交融的空间体验,虚灵彰显了艺术对空间的审美性探索,而拓展无限审美视域则从根柢上展现了古代艺术意象在空间上的审美跨越。古代艺术意象的空间性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艺术的生命精神、宇宙意识和超越观念,以及通过审美共情而达到古今融通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仰流观 充盈情感 崇尚虚灵 无限境界 古今融通
原文传递
论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的“逍遥游”思维
9
作者 初娇娇 《理论界》 2022年第11期92-98,共7页
道家逍遥游思维对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指空间层面的无所待,同时也暗含时间上的无际涯。道家美学能够透过象外之象的妙象走向时空的融合,渗透于唐代美学与文论之中。在其影响下的唐代审美意象时空是超越性的道体意... 道家逍遥游思维对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指空间层面的无所待,同时也暗含时间上的无际涯。道家美学能够透过象外之象的妙象走向时空的融合,渗透于唐代美学与文论之中。在其影响下的唐代审美意象时空是超越性的道体意象时空,从社会人生走向宇宙自然层面,从物我间隔走向心物之间。审美意象时空视域由此无限打开,在时间上形成以“道”为中心的审美意象时间建构途径,从空间维度打开逍遥游空间视野,将存在空间诗意化、审美化。主体“游”于心物之间,在无限的自然界有着唐人独特而又恣意的意象时空想象和意象时空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唐代意象 时间营造 空间布局 时空境界
原文传递
“诗歌的不朽,历史的积淀”——论儒家文化的时间观对唐代诗歌美学的影响
10
作者 初娇娇 《中国美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54-162,共9页
儒家文化大多是经验的和世俗的,多以重视生命为其特点,以'物'观时,用自然或万物来感受时间和存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飞逝,这些母题无时无刻不引起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诸多思考,形成诗篇。在唐代诗歌领域,这种儒家文化的时间观念... 儒家文化大多是经验的和世俗的,多以重视生命为其特点,以'物'观时,用自然或万物来感受时间和存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飞逝,这些母题无时无刻不引起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诸多思考,形成诗篇。在唐代诗歌领域,这种儒家文化的时间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其中,影响着诗人的创作。诗歌从内容上大多表达了'复古'和'三不朽'的主题;从艺术风格而言,则是运用'比兴'来对时间进行一种诗性的细腻描绘。正是在这种儒家文化时间观的影响下,唐代诗歌才会塑造着经典,积淀着韵味,彰显着不朽,传递着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时间观 唐诗 复古 三不朽 比兴
原文传递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论佛教时间观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11
作者 初娇娇 《中国美学研究》 2015年第2期99-105,共7页
佛教深刻地置入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流也被魏晋美学所接引堂而皇之进入中国文化体系,禅宗影响了诗歌的意境构造,盛唐王维诗深得其芳润。论文从'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和&... 佛教深刻地置入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流也被魏晋美学所接引堂而皇之进入中国文化体系,禅宗影响了诗歌的意境构造,盛唐王维诗深得其芳润。论文从'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禅家三境界中逐一探讨禅宗时间意识对王维诗歌意境的重要影响——意境之回味无穷的审美状态中包含了无限的时空观念,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以此存在由有限走向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时间 唐诗 意境
原文传递
论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的佛禅心理
12
作者 初娇娇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蕴藉着深刻的佛禅心理,体现为唐人在意象创构中将时空进行审美化塑造。佛禅“无住无念”以及“自性虚空”的心理图式在审美意象创构中展现了时、空的诗情拓展,它赋予唐代美学以全新质素,将审美意象时空建构导向了... 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蕴藉着深刻的佛禅心理,体现为唐人在意象创构中将时空进行审美化塑造。佛禅“无住无念”以及“自性虚空”的心理图式在审美意象创构中展现了时、空的诗情拓展,它赋予唐代美学以全新质素,将审美意象时空建构导向了主体心灵与世间万象相融共生的审美境域。从时间上来看,禅宗“无住无念”心理在唐代美学中呈现为心源与直觉的意象时间思维模式。时间在佛禅世界中完全打破了绵延理路,而是转向空观,即在破执中顿悟瞬间永恒的真理。在空间层面,受佛禅“自性虚空”心理影响的唐代意象空间追求博大与超越,文人对审美空间塑造蕴藉着禅意与空灵,走向了心灵自由的诗性场域。在时间与空间心理结构和感知方式基础上形成了“时空一如”的审美境界,将内我与外境浑然合一,展示了唐人独特的宇宙观和意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心理 唐代意象时空 无住无念 自性虚空 时空一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