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结合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秦汉 胡军民 +4 位作者 秦海林 毕洲 向伟楚 秦尚振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在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经鼻蝶切除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与Dyna-CTA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关系,并将融合数据输入... 目的 探讨MRI与Dyna-CTA融合影像在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经鼻蝶切除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与Dyna-CTA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关系,并将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中脑脊液漏1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1例患者再次手术,1例行γ刀治疗。结论 术前MRI与Dyna-CTA三维动态融合影像,可全方位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显微手术 经蝶入路 MRI Dyna-CTA 三维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下载PDF
海绵状血管瘤致颞叶内侧癫痫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浩 毕洲 +4 位作者 徐国政 宋健 黄河 吴越 向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癫痫的颞叶内侧不同部位海绵状血管瘤(CA)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3例位于颞叶内侧不同部位CA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分别采取经侧裂入路、颞上沟入路及颞下回入路手术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满意,均予以完全切除... 目的探讨引起癫痫的颞叶内侧不同部位海绵状血管瘤(CA)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3例位于颞叶内侧不同部位CA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分别采取经侧裂入路、颞上沟入路及颞下回入路手术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满意,均予以完全切除。术后随访4~8个月,3例患者均无癫痫发作。结论对位于颞叶内侧不同部位的CA应根据病灶的部位选择不同手术入路,有利于充分显露并完全切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颞叶内侧癫痫 手术入路
下载PDF
VNS在抗癫痫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毕洲 王东军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7期117-120,共4页
迷走神经刺激(VNS)用于癫痫治疗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是其作用机制目前仍然不甚清楚。本文就VNS在抗癫痫过程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途径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 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被引量:9
4
作者 秦海林 秦汉 +1 位作者 安学锋 別毕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或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 h内恢复;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术后吻合口渗血,经二次手术后完全恢复。术后随访1~2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疗效
下载PDF
定位导向双靶点双通道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迎春 尧小龙 +6 位作者 毕洲 汪志忠 冯娟娟 张纯 李欢欢 盛柳青 李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674-67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握持式颅脑穿刺进行定位导向双靶点双通道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58例,均利用握持式颅脑穿刺定位导向方法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例,行... 目的观察应用握持式颅脑穿刺进行定位导向双靶点双通道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58例,均利用握持式颅脑穿刺定位导向方法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例,行双靶点双通道锥颅微创穿刺置管引流,对照组43例,行单通道穿刺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管均置入理想靶点;两组均无穿刺过程中再出血,实验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3.1±0.6)天,术后血肿清除率87.4%,NICU住院时间(3.8±0.8)天,平均住院时间(10.6±1.6)天;对照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4±0.8)天,术后血肿清除率81.2%,NICU住院时间(5.5±1.3)天,平均住院时间(16.6±3.3)天;实验组平均置管,NICU住院,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无颅内感染病例发生。6个月随访,实验组预后良好率66.67%,对照组预后良好率7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导向双点双通道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简单可行,穿刺成功率高,较单通道穿刺相比手术风险无明显增加,但血肿引流效率更高,能降低NICU及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靶点 双通道 锥颅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建锋 汪志忠 +7 位作者 盛柳青 李欢欢 尧小龙 王声播 林爱龙 陈迎春 毕洲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MVD治疗的6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多模...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MVD治疗的6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责任血管并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全程监测侧方扩散反应(LSR)。结果6例多模态影像融合显示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6例术中充分减压后LSR波形消失,术后Cohen评分0分4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随访6个月,颜面部抽搐症状均消失,术后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多模态影像融合可帮助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急诊CEA治疗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毕洲 汪志忠 +8 位作者 叶建锋 陈迎春 盛柳青 李欢欢 尧小龙 王声播 方友林 林爱龙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875-877,共3页
目的总结急诊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致反复发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72岁男性,因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入院后口服波立... 目的总结急诊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致反复发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72岁男性,因颈动脉狭窄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入院后口服波立维和拜阿司匹林,持续静脉泵入欣维宁治疗,24 h内卒中仍反复发作,急诊行CEA治疗;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术后3周复查颈部CTA+CTP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未见狭窄,左侧额颞顶枕岛叶及基底节区灌注正常。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如果病情反复并进展,急诊CEA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急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欢欢 李俊 +5 位作者 盛柳青 陈迎春 毕洲 汪志忠 游慧超 叶建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4例。术后DSA随访1周~24个月,2例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后2周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复发,血栓弹力图示ADP>90%,调整抗血小板方案后半年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5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6例,1分1例,3分1例。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床突段破裂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调整抗血小板方案可提高术后复发动脉瘤的闭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LVIS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诊治神经重症合并肺部病变10例报道
9
作者 汪志忠 毕洲 +5 位作者 陈迎春 盛柳青 李欢欢 游慧超 叶建锋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诊治神经重症合并肺部病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020年2月17日我科收治的10例合并肺部病变的神经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颅内破裂动脉破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肺...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诊治神经重症合并肺部病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020年2月17日我科收治的10例合并肺部病变的神经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颅内破裂动脉破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肺部病变确诊COVD-19有1例,疑似COVID-19有7例(1例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吸入性肺炎2例,甲型流感性病毒性肺炎1例,细菌性肺炎2例);另2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人陪护确诊COVID-19有2例,科室资料员确诊COVID-19有1例。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严格做好神经重症病人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做好医护防护,在病区内设置应急隔离病房,配备充足的消毒和防护用品,可以最大程度抢救神经重症病人;除了做好病人的筛查,还必须严格筛查病人陪护,最大限度降低病房内传染及医护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肺部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
10
作者 汪志忠 李俊 +5 位作者 陈迎春 盛柳青 李欢欢 游慧超 叶建锋 毕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22-322,共1页
1病例资料43岁女性,因突发意识不清2 h急诊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GCS评分5分;Hunt-Hess分级Ⅳ级;面色口唇紫绀,口鼻可见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指脉氧饱和度监测显示65%。立即行气管插管、心电监... 1病例资料43岁女性,因突发意识不清2 h急诊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GCS评分5分;Hunt-Hess分级Ⅳ级;面色口唇紫绀,口鼻可见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指脉氧饱和度监测显示65%。立即行气管插管、心电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率130次/min,自主呼吸35次/min,血压200/120 mmHg,纯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脱机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80%,气管插管内喷出粉红色泡沫痰,经气管吸痰,未吸出胃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外动静脉瘘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欢欢 宋雪倩 +5 位作者 陈迎春 李俊 盛柳青 毕洲 汪志忠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667-669,共3页
目的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 目的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仍可显影;然后,开放性手术烧灼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丛血管,但未剪开硬脊膜探查,术后7 d因并存SDAVF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引起症状加重,再次行介入栓塞时处理SDAVF。术后6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SEDAVF处理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及近端引流静脉,对于合并的SDAVF,可选择介入治疗。单纯SEDAVF,可选择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迂曲的静脉湖;SEDAVF合并SDAVF,可先行介入栓塞瘘口,解除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及硬脊膜外静脉湖压迫症状;如仍末治愈,可行开放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湖,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外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
下载PDF
ω-3联合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新元 冯娟 +5 位作者 秦海林 王在贵 刘征 范艳 毕洲 祝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16-1918,共3页
目的 观察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单药组)和ω-3联合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组)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IL)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2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n=10)和联合组(n=11).观... 目的 观察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单药组)和ω-3联合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组)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IL)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2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n=10)和联合组(n=11).观察两组术前、用药后第3天、用药后第7天IL、CRP、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用药后第3天,单药组IL-6[(318.5 ±51.7) mg/L]和CRP浓度[(93.1±33.6)mg/L]较术前IL-6[(338.9 ±44.6)mg/L]和CRP浓度[(123.7 ±37.2) mg/L]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IL-2[(650.1 ±59.3)mg/L,P<0.01]、IL-6[(286.4±34.9)mg/L,P<0.01]、IL-8[(306.4 ±44.8) mg/L,P<0.01]、IL-10[(82.8±32.1)mg/L,P<0.05]和CRP浓度[(89.2±37.1)mg/L,P<0.01]较术前显著降低;使用后第7天,单药组IL-2[(635.1 ±70.3)mg/L,P<0.01]、IL-6[(286.2 ±41.8) mg/L,P<0.01]、IL-10[(158.6±51.1)mg/L,P<0.05]和CRP浓度[(88.9±29.2) mg/L,P<0.05]较术前显著降低,联合组中IL及CRP浓度进一步降低.结论 联合使用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C反应蛋白 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原文传递
开颅夹闭合并COVID-19的颅内动脉瘤一例报道
13
作者 叶建锋 毕洲 +5 位作者 盛柳青 李欢欢 汪志忠 游慧超 李俊 陈迎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起病隐匿、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潜伏期大多为3~14 d,主要以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在一定条件下可气溶胶传...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起病隐匿、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潜伏期大多为3~14 d,主要以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在一定条件下可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途径尚不能排除[1,2]。COVID-19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结膜炎等症状,但部分COVID-19患者并无任何症状,若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一般为急诊重症),容易造成漏诊,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现报道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隐匿性COVID-19病例,结合其成功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开颅夹闭术
原文传递
术中超声在侧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尧小龙 王声播 +7 位作者 陈迎春 毕洲 李欢欢 盛柳青 汪志忠 叶建峰 游慧超 李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侧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8例侧脑室占位患者,手术切除前后及术中应用实时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手...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侧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8例侧脑室占位患者,手术切除前后及术中应用实时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手术路径,评价肿瘤切除程度。结果28例侧脑室占位病变患者中,边界不清晰10例(35.7%),病变周围存在水肿带12例(42.9%),病变内有血流信号14例(50%)。16例病理诊断WHO分级Ⅰ级肿瘤发现异常血流信号7例,12例病理诊断WHO分级Ⅰ级以上肿瘤发现异常血流信号10例,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P=0.035)。术后1例死于早期术后再出血伴大面积脑梗死;27例患者术后半年随访,神经功能症状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MRI复查显示病变全切25例,少量残留2例,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肿瘤全切率为92.59%。结论侧脑室占位切除术中,超声具有实时、便捷、图像直观、定位准确、可反复检查等独特优势,对于术中全切肿瘤,保护功能与血管具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占位性病变 超声检查 神经功能 精准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