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p38的表达变化
1
作者 张新平 贺勇 +7 位作者 庞月华 夏晓莉 艾丽努尔 路航 别格兰 张朝新 张雪莲 吕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观察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及其与p38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家兔假损伤组(S组)和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壁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 目的观察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及其与p38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家兔假损伤组(S组)和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壁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和p3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内膜损伤后1d血管中膜管腔侧、3d管腔内表面可见增殖的VSMC,5~7d新生内膜(NI)形成并逐渐增厚,14~35d NI进行性增厚。各组中膜均有增殖的VSMC向腔面集聚。(2)S组动脉中膜VSMC及内皮细胞PCNA为阴性。中膜于损伤后1~14d,NI于5~14d 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14d达高峰,28d后开始逐渐减少,且NI阳性率略高于中膜。(3)S组动脉中膜SMα—actin表达为阳性,内皮细胞为阴性。SMα—actin阳性面积于损伤后1d开始减少,3d最为明显,5d后开始逐渐增加,NI阳性表达略低于中膜。(4)S组动脉中膜p38较少或无表达,损伤后1~35d呈持续高表达,以3~14d最为明显,NI阳性表达略高于中膜。损伤后p38表达变化与PCNA表达变化呈正相关,且早于SMα—actin表达减少。结论内膜损伤后VSMC增殖能力与其表型转化密切相关,p38参与了损伤后VSMC表型转化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肌细胞 平滑肌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肌动蛋白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