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林庚文学史书写的审美特征
1
作者 刘松来 高翠元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百余年的中国文学史书写过于重视知识性与科学性,审美书写则稍显不足。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可谓独树一帜,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注重文学的审美特性,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着独到的阐发。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建立在他的人生论美学基础之上,体现... 百余年的中国文学史书写过于重视知识性与科学性,审美书写则稍显不足。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可谓独树一帜,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注重文学的审美特性,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着独到的阐发。林庚的文学史书写建立在他的人生论美学基础之上,体现了他对审美超越的深刻认识,同时还展现了他对文学语言形式的高度重视。林庚的文学史著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审美书写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有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文学史书写 审美特征
下载PDF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松来 乐帧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5,共7页
本文从历史文化的维度系统梳理《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轨迹,力图阐明“至情”主题的渊源有自和历史悠久,并揭示《牡丹亭》中这一主题超越同类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哲学意蕴,从而为人们解读《牡丹亭》提供一个理论的新视角。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主题 文化渊源 精神价值
下载PDF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松来 方立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本文认为,《红楼梦》继承了《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理路,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梦的表现形式,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至情 主题 异同
下载PDF
“以天合天”与“妙悟”之我见——中国古代艺术领域直觉思维理论溯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松来 尹雪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8-31,39,共5页
《庄子》“以天合天”的体道方式实际上属于一种独特的直觉思维方式 ,与文艺创作中的直觉思维活动相贯通。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宋末严羽的“妙悟”论与之遥相呼应 ,严羽从直觉思维的角度分析了诗歌创作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艺术标准。
关键词 以天合天 妙悟 直觉
下载PDF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于汉成之世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松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堪称汉代经学文化的标志性术语,以往人们往往将它视为汉武帝的"专利"。本文借用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选举制度、郊祀制度和博士制度三个角度加以考证,令人信服地得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堪称汉代经学文化的标志性术语,以往人们往往将它视为汉武帝的"专利"。本文借用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选举制度、郊祀制度和博士制度三个角度加以考证,令人信服地得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汉成之世的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罢黜百家 文化专制 汉武帝 汉成帝
下载PDF
“郢书燕说”的当代还魂——于丹现象的认识与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松来 曾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的心语及"郢书燕说"式的错误,认为该书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读出《庄子》的要义,其实质只是一部用经典作为点缀的畅销书,书中所论只不过是于丹个人在现代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心得。至... 通过分析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的心语及"郢书燕说"式的错误,认为该书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读出《庄子》的要义,其实质只是一部用经典作为点缀的畅销书,书中所论只不过是于丹个人在现代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心得。至于于丹的个人心得之所以能够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则主要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国学热"与大众传媒及商业运作方式相互联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丹现象 庄子 误读 国学热
下载PDF
经学衰微与汉赋的文体升华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汉代历史上 ,赋作为一种代表性文体 ,虽然曾经长期充斥文坛 ,但由于受到经学的制约 ,以散体大赋为主要体式的汉赋的文学性状并未得到充分展露 ,而很大程度上沦落为经学话语的附庸。只是到了东汉中叶以后 ,伴随着经学的衰微 ,汉赋作为... 在汉代历史上 ,赋作为一种代表性文体 ,虽然曾经长期充斥文坛 ,但由于受到经学的制约 ,以散体大赋为主要体式的汉赋的文学性状并未得到充分展露 ,而很大程度上沦落为经学话语的附庸。只是到了东汉中叶以后 ,伴随着经学的衰微 ,汉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才开始真正走上文学回归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文体 老庄学说 诗化 表现内容 文学研究 创作观念 创作题材 抒情小赋
下载PDF
禅宗与江西宋代散文的文化景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松来 周兴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禅宗和文学同时在江西宋代达至鼎盛并在全国引领风骚,由此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关于禅宗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诗歌领域,其实禅宗对散文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仅就江西宋代散文的内容而言,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三个... 禅宗和文学同时在江西宋代达至鼎盛并在全国引领风骚,由此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关于禅宗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诗歌领域,其实禅宗对散文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仅就江西宋代散文的内容而言,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记载禅宗历史或阐释禅学思想;忘怀荣辱的达观胸襟与向往闲适的人生理想;人生如寄与世情梦幻的生命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西 禅宗 散文
下载PDF
语言文字规范,语文高考理当承受之重——与陈文奎老师商榷 被引量:1
9
作者 雷良启 刘松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陈文奎老师《语言文字规范,高考语文难以承受之重》一文(《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主要根据前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对几个异形词的选取和个别成语运用题的设置不够审慎,而认为“高考语文试题难以承受语言文字规范这一任务”... 陈文奎老师《语言文字规范,高考语文难以承受之重》一文(《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主要根据前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对几个异形词的选取和个别成语运用题的设置不够审慎,而认为“高考语文试题难以承受语言文字规范这一任务”。我们同意陈文“对尚未加以整理的异形词高考应当避开”的看法,而对从中引出并在全文力主的上述观点却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语文高考理应包括语言文字规范的内容,承担语言文字规范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天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规范 语文高考 老师 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 语文建设 成语运用 语文教学
下载PDF
高考作文与作文教学应当关注什么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松来 胡小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44,共2页
今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卷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背景材料的作文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某些在高考作文教学中喜好走旁门左道的猜题押题者,更是借机推波助澜,甚至借助媒体“惊爆”:××刊物、××教师“巧捉”2009年江... 今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卷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背景材料的作文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某些在高考作文教学中喜好走旁门左道的猜题押题者,更是借机推波助澜,甚至借助媒体“惊爆”:××刊物、××教师“巧捉”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教学 应当 背景材料 江西省 圆明园 语文卷 教师
下载PDF
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论陶渊明诗文意象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松来 张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8-53,共6页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心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q...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心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鸟"、"桃花源"、"舟"、"宅"、"松"、"菊"、"酒"。象征性意象不仅使陶渊明的诗文呈现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也折射、隐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精神自由 意象 象征意蕴
下载PDF
诗风慕禅——江西宋代诗歌繁荣的禅学因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7-43,共7页
宋代堪称江西诗坛“云蒸霞蔚”的黄金时期。促成江西宋诗繁荣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禅学的沾溉之功显然不可小视。从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趣来分析 ,禅学对江西宋诗的影响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闲适淡泊的超然心态 ;平淡简放的艺术风格 ;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心态 审美意象 哲理 江西 宋代 诗歌 发展 禅学
下载PDF
试论陶渊明对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松来 王胜奇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陶渊明的诗歌按文体来划分可分为四言诗和五言诗,其中包含了各种题材的咏史诗、田园诗、拟古诗、责子诗和联句等。除了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之外,陶渊明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 陶渊明的诗歌按文体来划分可分为四言诗和五言诗,其中包含了各种题材的咏史诗、田园诗、拟古诗、责子诗和联句等。除了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之外,陶渊明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体式 继承创新
下载PDF
高考作文题型的盛衰规律及其应对策略
14
作者 刘松来 雷良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本文分析影响高考作文题型盛衰变迁的条件,梳理以往行世的几种高考作文题型由盛而衰的轨迹,并以此为参照,反思当前新材料作文存在的"主次模糊,过分侧重对写什么的考量;读写掺杂,作文考测目标由变异而架空;立意空间过大;文体选择不... 本文分析影响高考作文题型盛衰变迁的条件,梳理以往行世的几种高考作文题型由盛而衰的轨迹,并以此为参照,反思当前新材料作文存在的"主次模糊,过分侧重对写什么的考量;读写掺杂,作文考测目标由变异而架空;立意空间过大;文体选择不限"等问题,提出并讨论新材料作文走出危机、其他题型振衰起敝的对策:题型变换交替、题型变化改进和题型变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题型 由盛而衰 规律 策略
下载PDF
“与”的注音及“咸与维新”的释义
15
作者 雷良启 刘松来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前词典对"咸与维新"中"与"的注音(去声yù还是上声yǔ)还未厘清,造成释义的纠结与含混。而无论单注哪个读音,都存在不同情况的扞格不顺。注为上声y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的音、义和该成语的词性、用法间存在矛盾。如... 目前词典对"咸与维新"中"与"的注音(去声yù还是上声yǔ)还未厘清,造成释义的纠结与含混。而无论单注哪个读音,都存在不同情况的扞格不顺。注为上声y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的音、义和该成语的词性、用法间存在矛盾。如:1.咸与维新xián yǔwéi xīn咸:都。与:参与。维:语助词。新:革新。指一切受恶劣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 释义 注音 “与” 语助词 上声 去声 词典
下载PDF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庄子》寓言论“道”刍议
16
作者 刘松来 颜思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的论"道"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道” “形而上”
下载PDF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儒家文质论在《礼记》中的生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5-28,共4页
文质理论作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包含着两种基本含义:一是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言,主张内容决定形式;二是分别代表“华丽”*与“质朴”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强调以“质朴”为本。动态地考察文质理论的形成过... 文质理论作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包含着两种基本含义:一是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言,主张内容决定形式;二是分别代表“华丽”*与“质朴”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强调以“质朴”为本。动态地考察文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儒家的文质观不但经历过一个由政治伦理范畴向文艺美学延伸的转变*过程,而且文质理论上述两种含义的确立,也是在《礼记》这部儒家经典中最后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观 自然天性 礼仪规范 内容 形式 华丽 质朴
下载PDF
《诗经》情感表现中的意念因素探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松来 《中国韵文学刊》 1998年第1期41-45,共5页
通过展示人物内心的意念活动来表现情感,这是《诗经》中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现象。它既不同于中国后世诗歌所普遍采用的意象化手法,又与意象化手法的形成密切相关。结合《诗经》研究史可以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对其中某些较为复杂的篇... 通过展示人物内心的意念活动来表现情感,这是《诗经》中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现象。它既不同于中国后世诗歌所普遍采用的意象化手法,又与意象化手法的形成密切相关。结合《诗经》研究史可以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对其中某些较为复杂的篇章解说不一,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情感表现中的意念因素关注不批。概而言之,《诗经》中的意念展示与情感表现之间大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一、意念展示造或了情感性的时空关系;二、意念展示为诗人选择最佳契机抒情提供了便利;三、意念展示造式的幻象有利于抒发深层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念 情感 时空关系 抒情契机 幻象
下载PDF
错位与“失语”——经学语境与汉大赋的话语方式
19
作者 刘松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2,共7页
汉大赋作为汉代的代表文体早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 ,而这种文体令人难以卒读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经学语境造成汉大赋的错位与“失语”无疑是决定性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汉大赋错位与“失语”的种... 汉大赋作为汉代的代表文体早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 ,而这种文体令人难以卒读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经学语境造成汉大赋的错位与“失语”无疑是决定性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汉大赋错位与“失语”的种种表现 ,力图以此揭示出经学语境中文学扭曲的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语境 汉朝 大赋 话语方式 表现手法 内容题材 创新
下载PDF
《诗经》情感研究三题
20
作者 刘松来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77-82,共6页
众所周知,情感在文学作品,尤其在诗歌中,是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的。它是诗歌艺术成败的关键。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①。郭沫若同志也认为“诗... 众所周知,情感在文学作品,尤其在诗歌中,是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的。它是诗歌艺术成败的关键。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①。郭沫若同志也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②由此可见情感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忧患情感 儒家伦理道德 类型化 诗歌 历史文化背景 个性情感 情感体验 伦理道德规范 民本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