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林庚文学史书写的审美特征 |
刘松来
高翠元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
刘松来
乐帧益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3
|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
刘松来
方立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4
|
“以天合天”与“妙悟”之我见——中国古代艺术领域直觉思维理论溯源 |
刘松来
尹雪华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5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于汉成之世考 |
刘松来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6
|
“郢书燕说”的当代还魂——于丹现象的认识与启示 |
刘松来
曾瑾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7
|
经学衰微与汉赋的文体升华 |
刘松来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6
|
|
8
|
禅宗与江西宋代散文的文化景观 |
刘松来
周兴泰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语言文字规范,语文高考理当承受之重——与陈文奎老师商榷 |
雷良启
刘松来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高考作文与作文教学应当关注什么 |
刘松来
胡小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1
|
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论陶渊明诗文意象的象征意蕴 |
刘松来
张松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2
|
诗风慕禅——江西宋代诗歌繁荣的禅学因缘 |
刘松来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3
|
试论陶渊明对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 |
刘松来
王胜奇
|
《九江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4
|
高考作文题型的盛衰规律及其应对策略 |
刘松来
雷良启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与”的注音及“咸与维新”的释义 |
雷良启
刘松来
|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6
|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庄子》寓言论“道”刍议 |
刘松来
颜思齐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7
|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儒家文质论在《礼记》中的生成 |
刘松来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18
|
《诗经》情感表现中的意念因素探赜 |
刘松来
|
《中国韵文学刊》
|
1998 |
1
|
|
19
|
错位与“失语”——经学语境与汉大赋的话语方式 |
刘松来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0
|
《诗经》情感研究三题 |
刘松来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