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和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兰 刘潺 +2 位作者 加明明 万璐 吴小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6-792,共7页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裂解性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与遗传信息分析,为研发抗生素替代疗法提供依据。方法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鉴定出1株裂解...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裂解性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与遗传信息分析,为研发抗生素替代疗法提供依据。方法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鉴定出1株裂解性噬菌体P1。对噬菌体P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对噬菌体P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裂解性噬菌体P1,形成的噬菌斑有明显的晕环;裂解谱窄,具有强特异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为10;在50℃及以下活性稳定,在≥60℃时稳定性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有一直径约为60 nm的二十面体头部和155 nm的不可伸缩尾部。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50675 bp,序列上与噬菌体Klebsiella phage KOX1最为相近,具有97.18%的一致性和89%的覆盖度;预测到82个编码序列(CDS),其中32个具有已知功能。结论P1为1株全新的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具有对宿主菌的强裂解性,且形成噬菌斑时所呈现的晕环值得进一步研究,为噬菌体疗法治疗肺炎克雷伯耐药菌株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学
下载PDF
肺脑膜瘤样结节合并机化性肺炎一例
2
作者 刘兰 加明明 +1 位作者 吴小军 李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574-2576,共3页
肺脑膜瘤样结节(pulmonary meningioma nodules)又称微小肺脑膜上皮样结节(MPM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病变。我院最近诊治一例肺脑膜瘤样结节合并机化性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1 d”于2018年10月来我院就... 肺脑膜瘤样结节(pulmonary meningioma nodules)又称微小肺脑膜上皮样结节(MPM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病变。我院最近诊治一例肺脑膜瘤样结节合并机化性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1 d”于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最高体温37.7℃,无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咯血、盗汗等不适。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有糖耐量异常病史,未服药,有磺胺及青霉素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脑膜瘤样结节 原发性肺脑膜瘤 机化性肺炎 影像学
下载PDF
肺脑膜瘤样结节并机化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加明明 刘兰 吴小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8期1550-1552,共3页
肺脑膜瘤样结节(MPMN)是临床上较为罕见良性肺肿瘤,一般偶然在肺组织活检中或尸检中发现。肺脑膜瘤样结节是发生于肺间质的小的、无症状的肺部结节。直径在100μm^3mm之间,发病年龄位于12~91岁之间,其中大多数病人的年龄位于60~70岁[1]。
关键词 机化性肺炎 肺部结节 脑膜瘤 文献复习 发病年龄 肺组织活检 MPMN 肺肿瘤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
作者 万璐 刘潺 +3 位作者 李良玉 刘兰 加明明 吴小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研究我院自血培养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肺炎克雷伯菌阳性血培养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878株;同时收集自我院住院患者血培养... 目的研究我院自血培养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肺炎克雷伯菌阳性血培养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878株;同时收集自我院住院患者血培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40株,采用浓度梯度法对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PCR法检测其中碳青霉烯耐药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bla_(KPC-2)、bla_(NDM-1)、bla_(0XA-48)、bla_(VIM)、bla_(IMP5)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收集并分析菌株来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连续8年,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0上升至28.1%和27.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逐年上升。除头孢噻肟外,第一代至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近3年耐药率均有上升,其中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至2020年均上升5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ICU(29.16%)。40株肺炎克雷伯菌MLST以ST11型为主,系统发育树显示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7个分支,6株肺炎克雷伯菌具有碳青霉烯耐药表型,其中4株携带bla_(KPC-2)耐药基因,1株携带bla_(NDM-1),1株同时携带bla_(NDM-1)与bla_(IMP5)耐药基因。耐碳青霉烯类菌株感染患者住院时长、机械通气、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比例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感染患者(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些耐药菌株多来自于ICU患者,ST11型是我院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序列型、且多携带bla_(KPC-2)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兰 黄红丽 +3 位作者 加明明 李瑞云 蔡璇 吴小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血液、体液培养阳性的病原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COVID-19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指导COVID-19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1—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血液、体液培养阳性的病原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COVID-19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指导COVID-19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1—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长、合并基础疾病、转归、侵入性操作、标本类型、微生物、耐药情况,分析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病原菌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6.5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92.9%;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占76.2%(32/42);共培养出67株阳性病原菌,主要病原菌为真菌(16株,23.9%)、鲍曼不动杆菌(14株,20.9%)、铜绿假单胞菌(7株,10.4%)、大肠埃希菌(6株,8.9%);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皮肤;鲍曼不动杆菌在侵入性操作组高于未行侵入性操作组(P<0.05);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在侵入性操作组低于未行侵入性操作组(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00%、66.6%、42.9%、0,未发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COVID-19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侵入性操作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引起合并感染的主要原因,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患者死亡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侵入性操作是患者合并感染的重要原因,且合并感染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临床上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原学 耐药 侵入性操作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抗体
6
作者 加明明 万璐 吴小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其大流行已成为全球威胁,对公共卫生、生命和世界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目前针对这种病毒仍没有特效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全球开始广泛的疫苗接种工作。本文通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其大流行已成为全球威胁,对公共卫生、生命和世界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目前针对这种病毒仍没有特效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全球开始广泛的疫苗接种工作。本文通过对SARS-CoV-2疫苗与抗体的研究作一总结,以期为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抗体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死亡风险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潺 加明明 +3 位作者 刘兰 万璐 蔡璇 吴小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74-479,共6页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死亡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住院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病例组(42例),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死亡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住院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病例组(42例),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MDRAB)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18例),分析MD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其感染患者相关死亡风险。结果:除替加环素与多黏菌素外,2018—202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不恰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OR=8.62;95%CI:2.078~35.751)和有过ICU入住史(OR=5.952;95%CI:1.461~24.249)是住院患者MDRA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on-MDRAB血流感染患者相比,MDRAB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log-rank P<0.05)。重症肺炎(HR=2.667;95%CI:1.011~7.039)和休克(HR=5.294;95%CI:1.522~18.411)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的潜在死亡因素。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MDRAB血流感染的获得性因素及相关死亡风险,这些结果可被用于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体变化:一项为期10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加明明 刘兰 +1 位作者 蔡璇 吴小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861-866,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发病后抗体变化规律。方法:招募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15例经RT-PCR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位患者在发病后的(10±3) d、(100±3) d、(190±3) d、(280&#...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发病后抗体变化规律。方法:招募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15例经RT-PCR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位患者在发病后的(10±3) d、(100±3) d、(190±3) d、(280±3) d内进行胶体金法抗体检测。结果:从抗体类别来看,215例患者中,IgM抗体在确诊后(10±3) d时抗体阳性率为36.7%,(100±3) d下降为22.5%,(190±3) d及(280±3) d分别为5.0%及4.7%。IgG抗体阳性率偏高,确诊后(10±3) d内阳性率为87.0%,(100±3) d下降为80.8%,(190±3) d及(280±3) d分别为49.7%及46.5%。IgM、IgG抗体同阳的样本数随时间延长,占比逐渐下降,IgM、IgG抗体同阴的样本数占比逐渐上升。按临床分型来看,在疾病早期,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严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中表现不同。临床症状越重,IgM抗体阳性率越高。在症状发生后190 d左右,IgG抗体阳性率在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下降缓慢;在280 d随访时,IgM抗体在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表现为较高的阳性率。从同一患者抗体变化趋势分析,10个月内,170例患者中IgG抗体持续阳性的有55例(32.4%),阳转阴组77例(45.3%),阳转阴复阳组21例(12.4%),阴转阳3例(占比1.8%),持续阴性组14例(8.2%)。而IgM抗体,持续阴性有97例(57.1%),阴转阳组5例(2.9%),阳转阴组65例(38.2%),暂未观察到IgM抗体在10个月内持续阳性病例,阳转阴复阳组3例(1.8%)。结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其血清学反应是不稳定的;疾病早期,抗体检测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在晚期,诊断价值不大;IgM抗体反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近50%的患者在10个月内IgG抗体可保持阳性,表明近一半新冠康复患者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但部分患者IgG抗体持续或最终转为阴性,这类病人是否可获得免疫有待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前瞻性研究 抗体
原文传递
血必净联合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向诚君兰 加明明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对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对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注射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7.37%,37/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热时间[(3.09±0.28)d]、咳嗽消失时间[(6.31±1.03)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9.05±1.0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28±0.41)、(8.57±1.52)、(10.84±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Paw)、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气道阻力(airwayresistance,Raw)、气道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和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与对照组(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美罗培南 重症肺炎 呼吸力学指标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