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企业工资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1
作者 劳保忠 《中国劳动》 1987年第8期42-45,2,共5页
苏联决定从1987年起对企业工资制度迸行全面改革。本文介绍了这次改革的任务、原则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 工资改革 工资制度 职工工资 扩大企业自主权 增加工资 机器制造业 劳动报酬 调整工资 工资水平 计划年度
下载PDF
完善工厂内部经济核算机制
2
作者 伊.格拉德基 劳保忠 《中国劳动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0-42,共3页
企业改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和资金自筹制,这充分表明老的一套生产内部关系已不能适应需要,从而也不可能把新的经济改革原则贯彻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在企业中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消除工资中的平均主义现象创造... 企业改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和资金自筹制,这充分表明老的一套生产内部关系已不能适应需要,从而也不可能把新的经济改革原则贯彻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在企业中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消除工资中的平均主义现象创造组织上的和经济上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生产搞不好,无论是对工厂管理处或是对车间和作业队,都是不利的。这不是一项简单任务。首先,要在各个生产层次上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原则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内部关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 经济核算 内部经济 企业
下载PDF
苏联通货膨胀下的居民收入指数化问题
3
作者 劳保忠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3-46,共4页
苏联自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对价格的控制逐步放松,物价随之不断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吃掉了居民货币收入增长额的很大一部分,一些居民集团的生活日趋恶化。据苏联官方统计资料计算,1971—1975年期间,平均物价的上涨... 苏联自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对价格的控制逐步放松,物价随之不断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吃掉了居民货币收入增长额的很大一部分,一些居民集团的生活日趋恶化。据苏联官方统计资料计算,1971—1975年期间,平均物价的上涨额吃掉了居民人均货币收入全部增长额的29%,1976—1980年——60%,1986—1988年——52%。实际上苏联职工工资增长额中被物价上涨吃掉的份额还要大,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指数化 物价上涨指数 货币收入 货币购买力 工资增长 工资收入 职工工资 养老金 消费品
原文传递
苏联生产部门工资改革特点
4
作者 劳保忠 《经济学动态》 1987年第4期33-36,共4页
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1986年9月17日《关于完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职工工资组织、实行新工资标准和职务工资的决议》规定,从1987年1月1日起到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末,用四年时间完成对工业、建筑业、农业、运... 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1986年9月17日《关于完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职工工资组织、实行新工资标准和职务工资的决议》规定,从1987年1月1日起到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末,用四年时间完成对工业、建筑业、农业、运输和邮电部门的联合公司、企业和单位全体职工工资制度的全面改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工资 生产部门 改革特点 苏联 国民经济 职务工资 工资标准 五年计划
原文传递
苏联整顿工资制度的做法
5
作者 劳保忠 《经济学动态》 1983年第3期50-54,共5页
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把工资问题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把它视为整个经济机制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要求不断完善工资管理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其经济战略任务。苏联从1956年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调整和整顿,提高... 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把工资问题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把它视为整个经济机制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要求不断完善工资管理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其经济战略任务。苏联从1956年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调整和整顿,提高了职工工资水平,简化、统一了工资制度,改变了工资管理体制,扩大了企业在工资方面的权限。但由国家进行集中管理和计划调节工资的模式,迄今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制度 苏联 工资管理体制 改革过程 经济体制 工资问题 经济机制 经济战略
原文传递
拉开档次 扩大差距
6
作者 劳保忠 《世界经济》 1987年第6期88-89,共2页
拉开档次,扩大差距,是苏联自1987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工资制度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 在过去的30年中,苏联工资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急于过渡的极左思想。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都试图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 拉开档次,扩大差距,是苏联自1987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工资制度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 在过去的30年中,苏联工资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急于过渡的极左思想。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都试图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次 工资制度改革 勃列日涅夫 历史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 赫鲁晓夫 极左思想 苏联 按需分配 工程技术人员
原文传递
苏联工资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7
作者 劳保忠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5年第3期16-21,36,共7页
一、工资改革的背景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领导人的更迭,苏联对其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曾几易其说,先称之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后宣称为“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又说是“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阶段”。与这一... 一、工资改革的背景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领导人的更迭,苏联对其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曾几易其说,先称之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后宣称为“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又说是“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阶段”。与这一急于过渡的指导思想相适应,在分配理论上,一方面坚持要始终不渝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不同工不同酬,充分发挥工资的物质刺激作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改革 劳动生产率 工资基金 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 相适应 社会发展阶段 按劳分配原则 指导思想 企业自主权
原文传递
八十年代苏联工资制度发展趋势
8
作者 劳保忠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苏联,工资是人民福利的主要来源和物质刺激工具。工资之所以是人民福利提高的主要来源,因为它是社会必要产品的基本形式。工资之所以是物质刺激工具,因为它是支付劳动报酬(按劳付酬)的主要形式。因此,苏联当局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十分... 在苏联,工资是人民福利的主要来源和物质刺激工具。工资之所以是人民福利提高的主要来源,因为它是社会必要产品的基本形式。工资之所以是物质刺激工具,因为它是支付劳动报酬(按劳付酬)的主要形式。因此,苏联当局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十分重视工资问题,为增加工资,整顿和完善工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工资制度 八十年代 工资水平 苏联 工程技术人员 物质刺激 劳动报酬 工资差别 刺激作用 主要来源
原文传递
苏联退休人员的工作安置和待遇
9
作者 劳保忠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年第6期73-77,共5页
一、退休者的劳动权苏联人认为,苏联宪法所规定的苏联公民的劳动权,适用于一切有劳动能力的苏联人。因此,享有劳动权的不光是那些劳动适龄人口,而且还有达到退休年龄的、但仍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废者。苏联法规在形式... 一、退休者的劳动权苏联人认为,苏联宪法所规定的苏联公民的劳动权,适用于一切有劳动能力的苏联人。因此,享有劳动权的不光是那些劳动适龄人口,而且还有达到退休年龄的、但仍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废者。苏联法规在形式上把这两种人列为无劳动能力者(不论其健康状况和实际的劳动能力如何),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解除这些人履行宪法所规定的劳动义务,并承认他们享有保证金待遇的权利。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劳动能力 劳动权 残废者 苏联宪法 劳动义务 劳动合同 非全时工 退休人员 法律规定 法律调节
原文传递
苏联职工工资和奖金的变化
10
作者 劳保忠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2年第3期17-20,共4页
1956年以前苏联职工的工资制度很不统一,等级多,标准乱,差距大。工资工作中的本位主义、平均主义和多种不协调现象严重。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除多年来进行全国统一的工资调整和整顿外,从1935年撤销劳动人民委员部以后,直到1955年的... 1956年以前苏联职工的工资制度很不统一,等级多,标准乱,差距大。工资工作中的本位主义、平均主义和多种不协调现象严重。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除多年来进行全国统一的工资调整和整顿外,从1935年撤销劳动人民委员部以后,直到1955年的二十年中没有一个统管全国工资工作的政府机构也是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基金 职工工资 平均主义 工资制度 二十年 不协调现象 企业 政府机构 工资水平 奖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