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与梁思成
1
作者 劳允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65-67,共3页
梁启超与梁思成劳允兴梁启超在他五十七年生命的最后十年,政治失意,摈弃官场,退出政坛,转向文化运动,竭力以其言论著作为国家培育新的人才做出贡献。1919年的旅欧之行,他亲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化没落,促使他深入思考东... 梁启超与梁思成劳允兴梁启超在他五十七年生命的最后十年,政治失意,摈弃官场,退出政坛,转向文化运动,竭力以其言论著作为国家培育新的人才做出贡献。1919年的旅欧之行,他亲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化没落,促使他深入思考东西文化问题,通过历史的比较和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梁思成 林徽音 世界建筑文化 建筑工业 古都北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费正清
下载PDF
北京宣南名刹——法源寺——兼评(台湾)李敖著《北京法源寺》的诸多错误
2
作者 劳允兴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宣武门 法源素 李敖 《北京法源寺》 建成时期 建筑特征 佛教文化
下载PDF
北京宣南名刹法源寺
3
作者 劳允兴 《紫禁城》 2000年第4期31-36,共6页
坐落在北京宣武门外,新辟菜市口大街西侧南横街内的法源寺,已建成1305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座庙宇至今依然殿阁壮丽,文采斑斓。作家李敖先生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对这座名刹有许多精彩的描述。
关键词 北京宣南 幽州 金中都城 徐志摩 泰戈尔 东突厥 历史地图集 大雄宝殿 历史文化内涵 武则天
下载PDF
唐代河北道 被引量:3
4
作者 劳允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47-54,59,共9页
唐代河北道劳允兴唐代河北道,古为幽、冀二州地方,地域辽阔,“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①燕山围绕西北;黄河、海河、滦河自南而北向东南流,冲积出平原,其余有二百多条河流在境内交织成网,中间多洼地湖泊。贞观元年,“始命并省... 唐代河北道劳允兴唐代河北道,古为幽、冀二州地方,地域辽阔,“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①燕山围绕西北;黄河、海河、滦河自南而北向东南流,冲积出平原,其余有二百多条河流在境内交织成网,中间多洼地湖泊。贞观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道 永济渠 《元和郡县图志》 幽州镇 房山石 《资治通鉴》 辖境 安史之乱 水利工程 开元年间
下载PDF
唐贞观时期幽州城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劳允兴 常润华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唐帝国建立,版图辽阔,民族融合,“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这是唐太宗继高祖时平定中原后,又以大半生的精力征服或怀柔边境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出现的统一局面。民族和睦,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边塞重镇幽州,贞观时期各民族... 唐帝国建立,版图辽阔,民族融合,“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这是唐太宗继高祖时平定中原后,又以大半生的精力征服或怀柔边境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出现的统一局面。民族和睦,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边塞重镇幽州,贞观时期各民族在这里聚居,向着显要名城发展。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幽州城发展的史实,做简略的论述。一、唐太宗与幽州城形制的确立幽州治所为蓟城,也称幽州城,城址自魏晋以来没有扩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幽州 贞观时期 各民族 经济的 发展创造 民族融合 民族政策 突厥 形制
下载PDF
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幽州
6
作者 劳允兴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41-46,共6页
唐高宗征辽后不久,至武后初年,东突厥复起,东北边族奚、契丹孕育强大,桴鼓南下,“燕赵黎氓,略无宁岁”,而突厥、吐蕃联合之势,更成为唐帝国的严重威胁。巨镇幽洲,担负“匈奴断臂,山戎扼喉”的重任,并日渐发展为战火策源地,爆发决定历史... 唐高宗征辽后不久,至武后初年,东突厥复起,东北边族奚、契丹孕育强大,桴鼓南下,“燕赵黎氓,略无宁岁”,而突厥、吐蕃联合之势,更成为唐帝国的严重威胁。巨镇幽洲,担负“匈奴断臂,山戎扼喉”的重任,并日渐发展为战火策源地,爆发决定历史大局的变乱。兹就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幽州这段历史的发展,试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唐玄宗 幽州 契丹 东突厥 东线 节度使 吐蕃 河北道 武后
下载PDF
关于《史通》校点质疑
7
作者 劳允兴 《北京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94-96,共3页
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为史家要书,它的注释本在明代已出现数家,至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问世,集各家之长,诠释明备,素得好评。清代纪昀以浦氏本细加评阅,删节《史通》为《史通削繁》,句读明快,校勘精细,兼有评论,惟删去全书几近一... 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为史家要书,它的注释本在明代已出现数家,至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问世,集各家之长,诠释明备,素得好评。清代纪昀以浦氏本细加评阅,删节《史通》为《史通削繁》,句读明快,校勘精细,兼有评论,惟删去全书几近一半,是为大病。近年来多见以《史通》名篇入选编集;一九七八年《史通通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标点本 古籍出版 质疑 断句 刘知几 通释 校勘 史官 校点本
下载PDF
开展北京文化史研究的两点建议
8
作者 劳允兴 常润华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163-163,共1页
北京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七月八日共同约请了首都部分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就研究北京文化史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大家竞相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本刊特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 北京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七月八日共同约请了首都部分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就研究北京文化史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大家竞相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本刊特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化 学术讨论会 建议 文化发展 研究资料 开展 首都 文化观念 文化史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简谈《史通》的“辨其指归,殚其体统”
9
作者 劳允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65-70,共6页
刘知几撰《史通》是从史学的总体(史体)着笔,分正史、杂史两人类,正史归纳为“六家”,杂史析为“十流”。“六家”又总括为“二体”。“二体”以纪传为主,编年为辅,评述“二体”,贯穿《史通》全书。《史通》论述“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 刘知几撰《史通》是从史学的总体(史体)着笔,分正史、杂史两人类,正史归纳为“六家”,杂史析为“十流”。“六家”又总括为“二体”。“二体”以纪传为主,编年为辅,评述“二体”,贯穿《史通》全书。《史通》论述“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就“辨其指归,殚其体统”而言,大体包括以史核经揭穿经学的虚伪,赋于史学以理性的表现;抨击世家大族占据历史舞台,树立史家敢于直书的品格;针砭文弊,严正史学的体统等这几方面。由于刘知几不满于唐初贞观年间官修的六部史书,又不敢正面辄加批评,“遂于迁固以降,肆意触排,无所顾忌”。因此,他的史学主张大都从批判这六部史书中曲折地表现出来。金毓黻先生《中国史学史》说“刘氏之志,既不获申于修史故于当代官修之史亦抨击不遗余力”,可谓破的之论。本文仅就《史通》的“指归”、“体统”,试作简谈,敬求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体统 刘氏 指归 简谈 刘知几 史学 史家 唐初 二体
下载PDF
三里河沉思——北京城嬗变
10
作者 劳允兴 《城市问题》 1998年第3期23-25,共3页
三里河沉思——北京城嬗变劳允兴从西长安街向西出复兴门到木樨地桥,一条纵宽50米的三里河逶迤向南缓缓流过,与河水平行往北是三里河路,都是因为东距旧城墙根三里而得名的。路宽有80米,两边绿草园地内连翘、丁香、海棠、玫瑰接... 三里河沉思——北京城嬗变劳允兴从西长安街向西出复兴门到木樨地桥,一条纵宽50米的三里河逶迤向南缓缓流过,与河水平行往北是三里河路,都是因为东距旧城墙根三里而得名的。路宽有80米,两边绿草园地内连翘、丁香、海棠、玫瑰接连竞放,排列成行的银杏、油松、白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里河 《建议》 梁思成 北京城 城市规划 古建筑 都市计划 行政中心 陈占祥 规划理论
原文传递
山川坛——先农坛(二)
11
作者 劳允兴 《北京文史》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先农坛祭礼、耕籍仪(皇帝亲耕)、观耕台 农业文明的明代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亲到先农坛祭祀、耕作籍田,百官簇拥随从,礼仪隆重。这是皇帝向全国官员百姓做出示范的颇具代表性事情。章太炎先生在一次讲演中说:“祀天、地、社... 先农坛祭礼、耕籍仪(皇帝亲耕)、观耕台 农业文明的明代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亲到先农坛祭祀、耕作籍田,百官簇拥随从,礼仪隆重。这是皇帝向全国官员百姓做出示范的颇具代表性事情。章太炎先生在一次讲演中说:“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实遵守,然白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分”,“中国古时的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所以明代每岁全年常行的祭祀,大祀十三,中祀二十五,小祀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农坛 山川 封建社会 农业文明 皇帝 章太炎 古代人 明代
原文传递
山川坛——先农坛(一)
12
作者 劳允兴 《北京文史》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山川坛——先农坛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一大建筑群,位于北京内城之南,外城正阳门至永定门大街约二分之一后部分西侧,隔街与东侧的天坛为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启建,嘉靖年间坛址扩建以前,长达百年称山川坛。此后至有清一代改... 山川坛——先农坛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一大建筑群,位于北京内城之南,外城正阳门至永定门大街约二分之一后部分西侧,隔街与东侧的天坛为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启建,嘉靖年间坛址扩建以前,长达百年称山川坛。此后至有清一代改称先农坛。民国迄今沿称先农坛(民国初一度称先农坛公园、城南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农坛 山川 明清时代 嘉靖年间 建筑群 正阳门 公园 民国
原文传递
厦门行——采风撷翠
13
作者 劳允兴 《北京文史》 2009年第2期75-77,共3页
从一个城市所表现出的特色和魅力,可以看到他的“灵魂”。2008年4月的一天,中午时分,我们乘飞机飞临厦门上空,不久,飞机盘旋下降。从舷窗外望,云雾迷蒙缝隙间俯看到蓝色的海,绿色的城,蓝绿分明;海潮回环,城在海中,海里有城。
关键词 厦门 采风 “灵魂” 飞机
原文传递
永济渠的开凿、效益与流变——兼谈我国历史上的南水北调
14
作者 劳允兴 《北京文史》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我国河流众多,水系庞大,皆东西流向,而水系之间又有分水岭相隔。但古代各天然河道冲积平原之间,有许多相互交错的港汉湖泊,可以南北开凿运河,沟通各水系及天然河道之间的联系,如在今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境内的运河工程就是充分... 我国河流众多,水系庞大,皆东西流向,而水系之间又有分水岭相隔。但古代各天然河道冲积平原之间,有许多相互交错的港汉湖泊,可以南北开凿运河,沟通各水系及天然河道之间的联系,如在今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境内的运河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而开凿的。公元七世纪初,隋代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达涿郡(今北京)。沟通了长江、黄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杭 洛阳 运河 隋代 北大 地理环境 水系 东西 流变 中心
原文传递
南北两京与东西残墙
15
作者 劳允兴 《北京文史》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15世纪初的明王朝,国家安定,国力富强。在启建北京城等巨大工程的同时,还有震动世界的大事,即明成祖命三宝太监率200—300艘船的舰队和2.8万名随行人员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成就和造船技术,显示了中国的富强,也促进了与海... 15世纪初的明王朝,国家安定,国力富强。在启建北京城等巨大工程的同时,还有震动世界的大事,即明成祖命三宝太监率200—300艘船的舰队和2.8万名随行人员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成就和造船技术,显示了中国的富强,也促进了与海外的商贸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世纪 国家安定 七下西洋 造船技术 明王朝 北京城 明成祖 中国
原文传递
一九四零:中国、法国
16
作者 劳允兴 《北京文史》 2005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世界反抗法西斯侵略战争中,中国、法国经历许多相同和不同的史实。1940年尤可回顾和思考。
关键词 中国 法国 侵略战争 法西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