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湾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对环境变迁的指示
1
作者
勾艺萌
刘东艳
+4 位作者
董晓伟
谭扬
Pere Masqué
薛成凤
王玉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8,共15页
为了解渤海湾营养环境的长周期变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8年4月和6月在渤海湾湾口外侧海域(BH47)及渤海湾湾口(BH15)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磷(P)、生物硅(BSi)的含量以及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
为了解渤海湾营养环境的长周期变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8年4月和6月在渤海湾湾口外侧海域(BH47)及渤海湾湾口(BH15)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磷(P)、生物硅(BSi)的含量以及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气候和周围人类活动变化讨论以上参数的变化诱因。研究结果显示,两柱状样中TN含量自1980s起随时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水体溶解无机氮(DIN)的长周期变化一致。污水排放、化肥施用和海水养殖是渤海湾氮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化肥氮输入自2007年起有所下降,海水养殖和生活污水入海排放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无机磷(I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湾内的BH15柱中IP含量自1990s中期起呈现下降的趋势,湾口的BH47柱中IP含量呈现1970s后先减少,1990s起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两者均体现出明显的陆源输入特征。TOC/TN比值、δ^(13)C值以及δ^(13)C二端元混合模型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结果表明,渤海湾口及临近海域沉积物有机质受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共同影响,总体以海源有机质为主,自1990s起海源有机质贡献有所下降。与湾口的BH47柱相比,BH15柱更靠近近岸地区,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更显著,TN含量和陆源有机质贡献相对更高。本研究表明,为实现渤海湾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在对农业化肥的使用进行管制的同时,今后还需重点加强对海水养殖和生活污水入海排放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同位素示踪
环境变迁
渤海湾沉积记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茎柔鱼的角质颚模式识别
被引量:
1
2
作者
勾艺萌
刘必林
孔祥洪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6-303,共8页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的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依据2009、2014和2015年采集于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的茎柔鱼样本,提出基于判别函数的角质颚识别方法,对角质颚的10个长度指标进行分析,其...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的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依据2009、2014和2015年采集于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的茎柔鱼样本,提出基于判别函数的角质颚识别方法,对角质颚的10个长度指标进行分析,其中70%的样本用来构建判别函数,30%的样本用来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智利外海茎柔鱼的角质颚尺寸最大,秘鲁的角质颚尺寸最小。角质颚长度可用来识别不同地理区域的茎柔鱼种群,平均判别成功率高达95.2%,其中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分别为97.6%、91.0%、96.1%和96.0%,上侧壁长、上头盖长和上喙长的贡献率最高;判别函数1、2、3可有效解释海区间角质颚差异,解释率分别为54.9%、29.6%和15.5%。判别验证显示,250尾样本中有26尾茎柔鱼样本被错判,错判为厄瓜多尔海区的样本最少,总体检验判别成功率为89.6%。综上,茎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差异可以用来识别茎柔鱼地理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颚
种群
模式识别
判别分析
茎柔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对环境变迁的指示
1
作者
勾艺萌
刘东艳
董晓伟
谭扬
Pere Masqué
薛成凤
王玉珏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崇明生态研究院
北京欧仕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伊迪斯·科文大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8,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126,42030402)。
文摘
为了解渤海湾营养环境的长周期变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8年4月和6月在渤海湾湾口外侧海域(BH47)及渤海湾湾口(BH15)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磷(P)、生物硅(BSi)的含量以及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气候和周围人类活动变化讨论以上参数的变化诱因。研究结果显示,两柱状样中TN含量自1980s起随时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水体溶解无机氮(DIN)的长周期变化一致。污水排放、化肥施用和海水养殖是渤海湾氮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化肥氮输入自2007年起有所下降,海水养殖和生活污水入海排放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无机磷(I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湾内的BH15柱中IP含量自1990s中期起呈现下降的趋势,湾口的BH47柱中IP含量呈现1970s后先减少,1990s起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两者均体现出明显的陆源输入特征。TOC/TN比值、δ^(13)C值以及δ^(13)C二端元混合模型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结果表明,渤海湾口及临近海域沉积物有机质受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共同影响,总体以海源有机质为主,自1990s起海源有机质贡献有所下降。与湾口的BH47柱相比,BH15柱更靠近近岸地区,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更显著,TN含量和陆源有机质贡献相对更高。本研究表明,为实现渤海湾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在对农业化肥的使用进行管制的同时,今后还需重点加强对海水养殖和生活污水入海排放的管控。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同位素示踪
环境变迁
渤海湾沉积记录
Keywords
biogenic elements
isotope tracer
environmental chang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Bohai Bay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茎柔鱼的角质颚模式识别
被引量:
1
2
作者
勾艺萌
刘必林
孔祥洪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6-30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41876141)
+2 种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8PJ1404100)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项目(0810000243)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9DZ1207502)。
文摘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的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依据2009、2014和2015年采集于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的茎柔鱼样本,提出基于判别函数的角质颚识别方法,对角质颚的10个长度指标进行分析,其中70%的样本用来构建判别函数,30%的样本用来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智利外海茎柔鱼的角质颚尺寸最大,秘鲁的角质颚尺寸最小。角质颚长度可用来识别不同地理区域的茎柔鱼种群,平均判别成功率高达95.2%,其中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分别为97.6%、91.0%、96.1%和96.0%,上侧壁长、上头盖长和上喙长的贡献率最高;判别函数1、2、3可有效解释海区间角质颚差异,解释率分别为54.9%、29.6%和15.5%。判别验证显示,250尾样本中有26尾茎柔鱼样本被错判,错判为厄瓜多尔海区的样本最少,总体检验判别成功率为89.6%。综上,茎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差异可以用来识别茎柔鱼地理种群。
关键词
角质颚
种群
模式识别
判别分析
茎柔鱼
Keywords
beak
popula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discriminant analysis
Dosidicus gigas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湾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对环境变迁的指示
勾艺萌
刘东艳
董晓伟
谭扬
Pere Masqué
薛成凤
王玉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茎柔鱼的角质颚模式识别
勾艺萌
刘必林
孔祥洪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